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20-06-02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中延续和发展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而且对促进传统中国的经济繁荣、政治发展、社会凝聚、道德进步和文化丰富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跨越时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和根本动力。

  文化产业是当代社会新兴的一种市场化的产业形态,是文化生产与传播的主要载体,涉及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文化产业门类丰富多样,涉及领域广泛,发展前景光明。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产业的繁荣,都离不开对带有本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不仅源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人们的心理、情感和审美的内在需要,更源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传递、文化传承的根本需要。

  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勃兴具有重要且长远的经济价值。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越具有消费价值和国际竞争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非仅仅存在于过去,其诸多内容可以通过符号化过程成为符号消费商品,实现文化元素向文化资本的转化,适应当代社会看重文化内涵的消费观念,成为当下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时尚事物。作为追求个性和文化底蕴的消费方式,符号消费的一个重要特征即通过产品设计和消费来体现消费者的个性、品位和社会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所体现出的鲜明的民族特征、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如传统汉服逐渐走红,再成为时代流行的时尚服饰,汉服设计和制作正在与摄影、婚庆等行业结合,发展前景蔚为可观;地方旅游业以文化为亮点,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原有旅游景点、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打造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的产业化增长潜力——新生产力。无论是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和文化辅助生产等产业门类,还是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和服务等产业环节,都可以通过开发和包装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兴盛具有深刻且深远的精神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构建民族框架的有机命脉。文化产业要想持续兴盛,就必须考虑到现代人精神需求和精神消费日益强烈的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和国人物质生活的富足,精神需求在基本需求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人们平时更加注重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消费和消遣方式。过一种更有学养的生活,成为国人日益追求和奉行的新的生活理念。文化产业借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文化的哲学思想,为人处事的智慧、格言,中国传统雅俗文学和历史典故等,可以给国人日常的精神生活提供丰富给养,增厚国人的学养和素质;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之道,可以为国人开阔心胸、寄情经典、慰藉心灵、纾解现代生活的精神压力。加强开发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化产品无疑是促进文化产业兴盛的重要着力点。

  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广泛且公认的社会价值。文化产业虽为产业,却内含着对社会效益的首位追求。如今,社会价值也越来越被消费者与企业家关注。如何实现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完全可以追溯国人公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诸多价值理念和处事准则,如儒家学派强调的仁爱、孝悌、忠恕、刚毅、谦逊等价值观和相关道德规范,道家学派倡导的自然、无为、不争、知足、宽容等价值理念,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智慧的神话传说等,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戏曲、音乐和舞蹈等文化表现形式,不仅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更以贴近百姓生活、契合普通民众认知能力和审美要求的方式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滋养,对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提升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凝聚民族团结发挥着积极作用。文化产业的持续兴旺,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经济利润,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理念正可以为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增强提供丰厚而强有力的支撑。

  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繁荣具有独特且根本的内在价值。“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社会的重要结合点,也是我国向国外提升自身文化影响力、实现文化传播和文化输出的重要名片。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生存的土壤,传统文化元素对促进产业繁荣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命脉。如果没有鲜明独特的文化特色,来支撑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来凸显独具一格的文化品牌,那么文化产业的发展便缺失灵魂,文化产业的实力也不会太强。深入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同时结合当今社会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文化产业和多样性的文化产品中,不仅能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还能增进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提高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向世界传达中国的民族文化理念。

  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精神、社会和内在价值,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充分把握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产业发展命脉,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文化产业才会真正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产业。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振文化自信路径研究”(19BKS210)、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重大课题“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文化路径研究”(2020ZD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吉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