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30余省争相布局,山东如何避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省委书记再次“顶格推动”!

来源:青岛日报   时间:2021-03-23

很多左右历史进程的大事件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但其背后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推手。

如果不是因为新冠疫情这只超级“黑天鹅”,工业互联网这个曾经颇为生僻的词汇,不可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从“概念”走向实践,广为人知,迅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事实一再证明,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支撑,是全方位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力手段。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凸显出工业互联网在高效配置资源要素、变革生产和消费模式方面的巨大能量。

从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再到2020年“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时至2021年,“工业互联网”已经是第四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充分彰显了国家层面对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

在未来发展蓝图的擘画中,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并作出了部署安排。

面向“十四五”,各地把工业互联网作为赢得未来的杀手锏,纷纷出台政策加快布局。

错过了前几波产业浪潮的山东,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明显处于劣势。发起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正在经历“腾笼换鸟”的阵痛期。用数字化重新定义传统产业,工业互联网正是全方位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力手段。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巧,山东赶上了。

山东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上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积极抢占发展高地,工业互联网已逐步从“概念普及”走向“落地生根”,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先发优势。

30余省争相布局,山东如何避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省委书记再次“顶格推动”!

但在工业互联网这条赛道上,已经云集了各路高手,竞争异常激烈,胜负就在转瞬间。

山东唯有乘势而上,奋力奔跑,才能保住先发优势,取得有利位置。

3月15日至17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来到潍坊市、青岛市调研,其中有一站是青岛工业互联网会展中心暨人工智能国际客厅。刘家义强调,要抓住窗口期,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更好赋能企业发展。

这是山东主政者对于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又一次“顶格推动”,再次释放了山东要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抢占制高点的决心。

1、见事早、行动快,山东迈入第一方阵

30余省争相布局,山东如何避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省委书记再次“顶格推动”!

新生事物从诞生,到为人所接受,到成长壮大,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山东,工业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几乎是在一夜间,就广为人知,迅速被广大企业所接受,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政者的“顶格推动”。

三年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一次决定山东未来的重要会议——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

在这次会议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机遇难得、稍纵即逝。谁认识机遇早、谁顺应机遇快、谁把握机遇态度坚定行动果敢,谁就能把握主动,争得先机;与机遇擦肩而过,就处处被动,受制于人。”

很快,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一个重大机遇来临了,这便是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

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跨行业的全面互联互通,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从人与人连接的时代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实现各种生产和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推动工业经济从规模、成本优势转向质量、效益优势。

山东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但由于多种原因,形成了资源型、重化型的产业结构,曾有“两个70%”的说法,即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

近年来,山东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但实事求是地讲,相比广东、江苏等先进省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依然明显,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转型升级任务很重。

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优化工业生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产业组织方式和工业生态体系,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良好途径。

走上“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之旅的山东,敏锐地发现了工业互联网的巨大价值。

山东省主要领导及时研究部署,要求加快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2020年6月8日,山东省举行工业互联网专题报告会,刘家义带队“顶格倾听”了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海尔集团总裁、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协会会长周云杰所作的报告,用最高的规格为卡奥斯“站台”,发出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动员令”“进军令”!

20天后的6月29日,刘家义主持召开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工作专题会议时指出,当前,我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奋力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引领区、创新驱动融合应用示范区。

随后,7月1日至2日举行的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提出打造国际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基地。

目前,山东省在网络部署、平台建设、企业上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融合应用加快向深层次、多领域深化,不少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去年,工信部复函省政府支持山东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就是对山东发展工业互联网做法和成效的极大肯定,也为山东工业互联网持续走在全国第一方阵提供了难得机遇。

2、后来者众,山东如何突围

30余省争相布局,山东如何避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省委书记再次“顶格推动”!

这条新赛道一下子涌入许多后来者。面向“十四五”,各省纷纷把工业互联网作为进击未来的重要法宝。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措施,各地工业互联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广东按照“先典型引路、后全面推广”的实施路径,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分类施策,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已累计推动超过1.5万家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50万家企业“上线用云”降本提质增效;被工信部授予首批2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之一。

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正成为上海构筑高水平产业链的重要力量。2020年,上海实施“工赋上海”行动,在全国率先探索以“知识化、质量型、数字孪生”为特色的工业转型,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截至目前,上海共打造了15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12万中小企业上平台,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曾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落后”的江苏,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弯道超车”的机会。自2017年起,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发展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平台体系初步健全。目前,已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6个,接入设备1000余万台。未来3年,江苏将组织实施“四提”行动,即基础能力提升、发展载体提档、发展生态提质、数字化转型提速,全面促进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领跑消费互联网的浙江,2020年数字经济逆势成长,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3%,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建成。浙江提出,2021年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形成量大面广的新技术融合应用场景。

与上述先进省份相比,山东在某些领域的优势正在减弱,在某些领域,还处于劣势,比如5G基站数量上——

广东累计建成5G基站突破12.4万座,产业规模、用户数和基站数全国第一;江苏省累计开通5G基站7.1万个,位居全国第二,2021年,还将有近6万个5G基站陆续“上岗”;而山东累计开通5G基站仅为5.1万个,还有不小的差距。

5G好比工业互联网的“高速公路”,山东工业互联网想要占领制高点,必须首先在5G建设上走在前列。

发展工业互联网各有各的优势。山东最大的优势就是工业门类齐全。山东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

门类齐全就意味着应用场景丰富,要勇于、善于开放场景,尽快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标杆,加快模式复制输出,快速扩张,快速成势。

3、先发的青岛要勇当“急先锋”

30余省争相布局,山东如何避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省委书记再次“顶格推动”!

山东需要工业互联网,青岛对工业互联网的渴求更甚。

回首过往,青岛深切地感受到,离开了互联网的赋能,跟不上时代节拍的产业就好比遭受了“降维打击”,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面向未来,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也不可能与高手“同台竞技”。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组长赵豪志在3月16日举行的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作为关系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一体化推进。

青岛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上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去年以来,青岛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城市崛起的绝佳机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目前,已经全面起势。

过去一年,青岛企业加速“触网”,青岛工业互联网“数字底座”越来越坚实。2020年,青岛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53.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7.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4.6%,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27%,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6%。

“触网”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青岛企业“触网”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在初步尝到工业互联网改造的“甜头”之后,企业十分愿意拥抱、尝试各种新技术,以此加快提升供应链、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青岛加快“双跨”平台、特色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企业共性需求,提升数据作为主要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的能力,逐渐形成“一超多专”的平台发展格局。国际领先的“双跨”平台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已链接企业近70万家、服务企业6万余家。

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并把工业互联网作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开局之年,尤为关键。2021年,青岛应当充分利用好已经形成的良好氛围,发挥好工业互联网先发优势,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破壁垒开新路,从工业互联网试验场迈入深水区。

如何开好局,起好步?青岛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3大计划、12项任务。

下一步,青岛要做的就是,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细化目标任务,齐心协力抓好落实,以工业互联网构筑起“数字青岛”的产业底座,保持住青岛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优势。

作为山东的龙头,青岛保持住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优势,山东就保住了先发优势;青岛建成了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山东自然就站在了工业互联网制高点。

无论是自身资源禀赋,还是良好的发展态势,青岛都应勇当急先锋,为山东,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