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女性题材影视剧走红 30年前热播剧《外来妹》上热搜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1-11-01

最近,“中国第一代打工妹现状”登上微博热搜。湖南卫视节目《再次见到你》,回访了热播剧《外来妹》的原型之一郑艳萍。

39年前,18岁的郑艳萍跟八十多个姐妹一起前往深圳,成为第一代特区打工妹的缩影。

在节目中,郑艳萍透露,当时自己一个月可以赚1000港币,第一次感受到“手脚快是有意义的”。她感慨道,幸好自己当时有点想法,到深圳来了,搭上了祖国发展的高速列车。

节目片段在网上引起热议。有网友感慨,这是父母一代的回忆,也是青春一代的记忆。有人则从中得到启发,只要坚持,一切都有可能。

《外来妹》首次播出于1991年,剧中讲述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六名青年男女从小山村到广东打工的故事。

新的机遇改变了这群年轻人,剧中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变革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励了许多勇敢的心。《外来妹》播出后轰动全国,女主角陈小艺更凭借这部剧迅速走红。

30年过去,这部讲述上一代人生活的《外来妹》为何还不过时?

《打工妹》的出现有着特定的背景,导演成浩曾说,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工人进入珠三角,当时广东经济发达,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他们进入珠三角,探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付出,有得到,也有得不到。“我们被他们感动了,并本着现实主义的思想进行了创作。”

为了更好地表现打工妹,他和编剧特意去东莞的镇办、乡办合资企业体验生活,一扎就是半年。成浩说:“那些女孩会主动找我聊天,请我喝茶,很多故事就是这样聊出来的,《外来妹》中每一个女主人公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和时代合拍的。记录并见证时代的变化,这也决定了《外来妹》的生命力和意义所在。尽管影响力没有以往那么大,但它仍能给很多人启发。

有媒体曾评价,《外来妹》没有过时,除了艺术上的原因,题材与思想内涵都相当关键,文化冲突中的中国人是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是外来妹的问题,也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问题。

其实从故事内核的角度来讲,《外来妹》也并不落伍。用今天的词来形容,这是部女主搞事业的职场戏。

赵小云、玉兰、凤珍、靓女等六名青年男女为了温饱来到广东打工。外来妹们面对外面的世界,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笨手笨脚被炒鱿鱼,有的与当地人结婚,有的沦落风尘,有的回到故乡又不能适应老家的陈旧,再度南下打工。

人生赢家要数女主角赵小云,她因为不想和爸爸一样当老师,于是想通过打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聪明能干,又得到赏识,一路从拉长助理升到拉长,而后成为生产主管。但在生活中,赵小云一度被经理江生的“情感投资”迷惑,幸好悬崖勒马。故事结尾,赵小云辞职,决心自力更生,为乡政府自办工厂并担任厂长。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工作岗位低,但剧中的打工妹却勇敢追梦、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女主角赵小云更成为那个时代自强自立的代表。

而在今天,有网友评价,这是三十年前的《广东女子图鉴》,显示出真正的女性力量。

近两年,女性题材影视剧走红,女性群体的困境得到关注。但也有一些影视剧,只是打着女性的旗号,要么贩卖焦虑,要么蹭热度不痛不痒,要么还是换汤不换药的“玛丽苏”。悬浮、伪现实主义、人均有钱人等问题,让很多观众患上了“剧怒症”。

社会在发展,女性群体的故事也在变化。好的文艺作品,往往是现实的折射。《外来妹》虽然经典,但也希望出现更多好的影视剧,关照社会生活,拓宽现实题材的广度和深度。(完)

(记者 袁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