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2023  文创  建筑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以诗为媒,助力文旅融合

跟着诗歌去旅行,开启诗与远方的浪漫邂逅,如今已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选择。各地以诗为媒,传承文脉、挖掘资源,以丰富的文旅元素,吸引八方游客,在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让人们在古今交融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既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又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文旅发展。

跟着诗歌去旅行

用文学IP助力文旅融合,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积极地探索文旅发展的路径,成为很多地方的发展模式。

“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古代诗人往来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诗意之路。收入《全唐诗》的2200余名诗人中,有300余人行至天台,写下了1000多首诗,包括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名篇。

2019年10月,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提出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建成“四条诗路”。以诗歌破题文旅融合,以诗路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现代版 “富春山居图”。诗路文化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了有益有效的方法举措。

2020年10月,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暨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大会在天台召开。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齐聚“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天台山全国诗歌名家采风活动”,重走浙东唐诗之路精华段,上石梁、访石桥,登华顶、赏杜鹃,用诗歌创作深挖天台诗路文化和人文底蕴,并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基调明亮、能量充足、有社会意义、为人民喜爱的精品佳作。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表示,重走浙东唐诗之路,回望灿烂悠久的诗歌文明,并在新时代探寻这条诗路的生命力以及与天台县文旅融合的新亮点、新思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是中国诗歌界与天台文化互动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交流互鉴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书写时代的变化

“你可知道祖国的辽阔?/你可曾用脚量过道路?//你数没数过中国有多少条道路——/穿行高山,横渡大河……/我们要让中国用自己的汽车走路……”1954年,诗人邵燕祥在诗作《中国的道路呼唤着汽车》中对工业发展发出呼声。

几十年来,诗人紧跟时代,感知工业文明日新月异的变化,把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生活、时代审美有机联系起来,让冰冷的设备散发出人文的温度。在近日举办的“云时代·新工业诗歌奖”颁奖仪式、学术论坛暨王学芯作品研讨会上,《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表示:“古人说笔墨当随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工业诗歌的写作大有可为。但无论工业、科技怎么发展,对诗歌创作而言,人的情感还是最基本的。机器人再智能化,也始终是程序化的,没有情感。只有在人身上,理智和情感才能有机融合。”

“诗人需要把新时代新工业的面貌诗意地呈现出来。作为一个诗人,要不断地挑战自己,这样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创作活力、动力。”诗人王学芯说,一个诗人要用当代的语感跟现实建立联系,写出这个时代的新诗意。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贾梦玮认为,对新工业的书写,可能有多元的向度。比如,有的会对新工业、新科技的发展给予拥抱,有的则会反思在这一进程中人的异化问题。在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其实更需要人的想象力,更需要诗人、艺术家去理解它,从多个角度来表达它。

作品中多些海洋的气息

从曹操的《观沧海》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再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对海洋的书写引发读者对旅游的向往。评论家梁鸿鹰认为,诗歌像大海一样宽广无限,涌动着多种情绪,有难以勘测的特性。大海是狂放无涯的,而诗歌需要具体细节和意象营造。诗人对海洋的书写要突破人们对大海的模式化认识,从具体细节入手,从海边生活的真实感觉出发展开文本,带给读者更多的启示。

临海地区诗人的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带有海洋的因素。以温岭为代表的台州东海新诗群刷新了海洋诗歌写作的刻板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诗人张于荣的诗集《入海》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表示:“诗人生活经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造成了诗歌的陌生化效果,在诗意呈现海洋的特色场景、人物和观念的同时,借着海洋的独特元素营造诗歌的陌生化,把抒情、抒写的重点放在人类共有的情感、经验方面,使诗歌具有普适性的生命观照,使得诗人突破了海洋诗歌的标签限制。”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在传统与现代的传承、本土与外来的融汇中,海洋给人一种兼容、开放的心态。我国诗歌历来更注重对大地的诉说,如果能在诗歌中加入探险的因素,诗坛将更加缤纷。诗歌不应存在高高的书架上,更应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踏着时代的节拍,在旅行中感受诗词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