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文化+旅游”,成就青岛老街区文艺情怀

来源:青岛日报   时间:2018-01-26
  为把青岛老城建成文化旅游接待地、旅游产品集散地,为给游客提供享受慢生活的城市“客厅”,让市民、游客用脚步丈量老城,如今的西部老城,正在经历着一场由内而外的有机更新。

      “复兴”中的老街老巷,不仅带动延伸了城市空间格局,促进了老城区业态调整与产业升级,更彰显和延续了城市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打造出一个个崭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著名雕塑家徐立忠与小艺术爱好者在嘉木美术馆合影留念。


文物“复活”

以老建筑为支撑的文旅项目不断涌现

      自2010年对外免费开放以来,被命名为“骆驼祥子博物馆”的老舍故居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青岛老城区。截至现在,骆驼祥子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由于访客以知识分子、文艺青年为主,也带动了大学路咖啡馆的兴起。不仅如此,与大学路相邻的黄县路、龙江路一带,咖啡馆、独立书店、美术馆等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个性小店也多了起来,民间资本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老城区文化的重塑中,这里也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青年、游客在此驻足。

      在八大关,一些近百年的老建筑也开始“复活”。2016年6月, “地质之光展览馆”开馆纳客,这幢花岗岩砌别墅因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和现代诗人柳亚子而声名显赫。作为八大关区域内继花石楼、公主楼、蝴蝶楼后第四座对外开放的展览馆,“地质之光”成为八大关区域兼具人文性和服务性的复合型文旅项目。昔日神秘的小别墅逐渐面向公众开启尘封之门,文物活起来,这些历史建筑开始向市民、游客讲述百年以来的“青岛往事”。

       而在栈桥景区,以良友书坊为始,包括嘉木美术馆、栈桥书店在内,在中山路以东至前海一带的青岛湾畔,复兴的文艺氛围也正在氤氲。回澜阁、邮电博物馆等文博场馆陆续开放,依托水师饭店旧址打造1907光影俱乐部,依托安娜别墅旧址推出“青岛书房”,依托青岛特色民居里院引进里院客栈、青年旅舍等旅宿项目,以老建筑为支撑的文旅项目不断涌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发展,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是未来的方向。”在首届“中德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青岛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表示,老城区是青岛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把“现代”引入老城,才能迸发活力。通过打造涵盖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等功能的复合式业态,不断壮大以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为支撑的文旅产业,有利于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个性化品牌。

  政府搭台

  成就传承历史的文化旅游街区

    “老城一日游”、博物馆、美术馆、名人故居主题游……在今年全市旅游主题发布会上,首批国家高级导游员、青岛市导游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孙树伟推出的2018青岛自由行经典线路,获得众多市民及游客点赞。游客在欣赏山海风光之余,西部老城不断丰富的文化体验,成为聚集游客的新磁场。

     老建筑的“复活”,老城区的“文艺复兴”,离不开政府助力推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通过加快近现代建筑活化再利用,推进名人故居保护修缮和有序开放,以提升城市魅力。

      据统计,市南辖区共有各级文保单位72处;313处省、市政府公布的青岛优秀历史建筑中市南区占了265处;市政府公布的42处名人故居中有41处分布在市南。此外,市南区拥有八大关和小鱼山两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聚集了全市40%以上的文保单位和大部分历史建筑的市南区,是国内少有的文物资源高度聚集的中心城区之一,市南区由此被称为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核”。

       为积极推进老建筑的保护利用,让青岛老城区历史建筑“活”起来,实现老城区“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市南区制定了《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计划(2015—2020)》,一批老建筑分年度按计划逐步展开修缮再利用。与此同时,市南区出台了《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政策实施细则》,对依托老建筑引进符合区域发展方向的文旅项目给予扶持。

     据悉,2011年以来,市南区累计投入1.01亿元资金用于文保单位保护修缮。目前,全区聚集了30余处文博场馆,其中注册博物馆15个,达到3.7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先进水平。下一步,政府还打算恢复发展一批知名中华老字号,选址打造青岛的“田子坊”,推进老建筑、院落改造与文化博览、时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文博场馆、青年旅社等特色产业,以及文艺沙龙、特色书店、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加快建设时尚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

  多元融合

  “文化青岛+”释放巨大能量场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政府的努力在近两年效果初显,一些有文艺情怀的人,将梦想的种子埋在了西部老城,他们试图将老街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文化时尚相融合,从而深挖西部老城的魅力,扩充老城的文化张力。政府以此为助力,将西部老城的文化旅游业态整合,也是对老城魅力的重新激活与另一种解说。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兴起,旅游业与目的地优势文化相结合成为趋势,作为一项综合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已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融合式发展的势头。

    老舍公园附近的嘉木美术馆,自2013年9月19日开业以来,凭借“可以提着菜篮参观”的亲民定位,不到半年就成为青岛老城区新的人气文化地标。四年后的今天,嘉木已聚拢了一批优质本土艺术家资源。

      据创办人修方舟透露,嘉木注册了“彩青岛”主题文化品牌,还自主研发、设计了近百个品种的文创产品。不仅如此,嘉木还与几十家异业同盟商家组成了“嘉木朋友圈”,并为中国课本博物馆、苏州丝绸艺术馆等提供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制作与运行顾问服务。随着品牌效应日益放大,嘉木不仅开始形成一条从产品研发到销售的文创产业链和一个文创生态圈,也在此过程中将自己设计塑造成了一件“超级文化创意产品”。

     与嘉木一样,将文旅产业作为一件超级文创产品来打造的,还有良友书坊。1月5日,“寒夜—张岩‘平康五里’摄影文献展”在良友书坊开幕,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目光。与其说“良友”是一家书店,市民、游客更愿意将其定义为一个充满创意的体验和社交空间。

      文学馆、美术馆、博物馆、咖啡吧等文化旅游业态的集聚,不仅反映了西部老城文化的吸引力,也让众多店主看到了政府在此打造城市特色文化旅游街区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