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青岛三大祭海节带起产业链 民俗文化成乡村振兴助推剂

作者:张云明   来源:半岛网   时间:2018-04-08

田横周戈庄祭海节上,传统而盛大的祭海仪式。
 
  青岛地处胶东半岛,自古以来就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海边或近海采贝、捕鱼,这就是早期的渔业和海上活动,为了祈求平安,他们举行祭海活动。近来,祭海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又悄然兴起。祭海节的举办,在为地方丰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田横周戈庄祭海节三天就吸引游客15万人次,带来收入2000余万元。
 
  农历正月十三、十四“琅琊祭海”活动、公历3月15日~18日田横祭海节周戈庄主会场活动、4月4日~7日“渔祖郎君文化节”、田横祭海节山东头分会场活动也在这两天如火如荼地举行……近年来,祭海节逐渐成为连接文化与休闲经济的最好载体,在为地方积累起丰厚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商机。
 
  三大祭海节各具特色
 
  主祭人先率队鸣号、后献祭牲、再请神祗入位,随后又与当地渔民行祭祀大礼、率众诵祭文、行三拜九叩大礼,以此表达对渔祖的感恩和尊崇……这是4月4日上午举行的渔祖郎君氏祭祀仪式。
 
  从2012年开始,每年清明节的前夕,在红岛经济区韩家民俗村郎君庙前,这样隆重而盛大的祭祀仪式都会如期上演,以表达对这位渔业祖神的崇敬,感恩大海赐予的福祉出海打鱼海不扬波、鱼虾满舱,如今已是第7个年头。“红岛是古代山东海盐的主要产地之一,居民们非常崇尚渔盐文化,有着拜祭渔祖和盐宗的习俗,不过这一习俗因为多年前郎君庙遭到破坏而中断,2012年,随着郎君庙修缮,祭祀仪式又得以恢复,并发展成了今天的‘东夷渔祖郎君文化节’,该节也是中国首个以渔宗“郎君”命名的节日。”青岛韩家民俗村文化有限公司经理刘群英向半岛记者介绍道。
 
  目前在青岛,除了“东夷渔祖郎君文化节”,与其形式类似的还有田横祭海节和“琅琊祭海”活动。三者之中,田横祭海节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夷渔祖郎君文化节”已申报成功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琅琊祭海”在2014年被列入青岛市市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田横祭海节比“郎君节”早20天左右,该活动源自当地渔民传承500多年历史的“上网节”。每当谷雨时节,在即墨市田横镇周戈庄村,为祈求来年渔获丰收、出海平安,当地渔民都要选择黄道吉日将渔网抬上船,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据统计,参加3月17日当天祭海仪式的多达10万人次。
 
  在西海岸新区,当地的渔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祭海活动——“琅琊祭海”。正月十三是胶东民俗中“龙王”的生日,也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一带渔民千年传统祭海节日,渔民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海仪式,仪式根据姜太公封立四时主、秦始皇三次巡游琅琊台、徐福东渡等史实以及琅琊民俗演绎而来,表达渔民对大海的崇敬和感激之情。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明珠,琅琊祭海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几处祭海节都是对本地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既各具特色,又展示了青岛海洋文化历史的悠久和深厚的祭奠。”青岛市民俗学会会长田清来说。
 
  节会让渔民至少增收20%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祭海节成为连接文化与休闲经济的最好载体,在为地方积累起丰厚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对当地经济产生越来越强的辐射力量。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向半岛记者透露了今年祭海节的数据:“为期三天的周戈庄祭海节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15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据了解,今年田横岛度假区依托祭海节大做文章,丰富3条旅游线路内涵,培育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及三大渔家风情主题酒店集群,组建“田横旅游发展联盟”,打造“醉美田乡鲜美田横”品牌,深挖田横文化内涵,融合祈福、祭海、民俗、乡游等元素,提升乡村民俗节庆吸引力,借助第三方平台,深化线上营销、线下体验,推动旅游+电商+节庆+共享模式进入快车道……让渔民们在享受祭海祈福文化的同时,全面参与旅游产业共享发展成果。
 
  距离周戈庄2公里的宝湖马术小镇是一家国家级3A景区,去年9月份开始对外运营,田横祭海节的举办也让不少人来到小镇。据景区负责人介绍,祭海节举办的三天给小镇增收3万余元。
 
  除了旅游外,祭海节也带起数条“产业链”。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祭祀民俗的田横“香饽饽”面塑每个卖到68元依然供不应求,必须提前几天预定。经过统一注册、包装推出的海参、干鲜海产品、茶叶、豆腐、粉条等一系列地方无公害农特产品,成了“民俗游”的抢手货,利润翻番。在3月18日周戈庄祭祀活动当天,一个小摊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卖出了300根雪糕,这是平常近一个星期的销量。
 
  “田横的海鲜因为祭海节让更多人知道了,原来渔民可能把打捞上来的鱼卖到鱼贩子手里,现在可以通过电商直接卖到商家手里,至少为渔民增收20%~30%。”田横度假区旅游电商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在经济效益之外,祭海节对当地的社会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我们公司有60多名员工,雇佣的都是周边的村民,人均工资在2000元/月左右。”刘群英告诉记者,祭海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解决不少当地人的就业问题,村民实现了增收。
 
  祭海节在媒体的报道下,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从去年起,半岛全媒体在田横祭海节的文图视频直播取得海量访问量,观看直播的用户更是来自天南海北,不仅有山东省内观众,还有北京、江苏、黑龙江等省份,甚至还包括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粉丝。今年的祭海盛况全景展现,也在半岛客户端、半岛官方微信、微博等全媒体平台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
 
  让传统民俗文化走得更远
 
  记者看到,三场祭海节中,“琅琊祭海”活动是由琊镇台西村主办,田横祭海节由村庄按照传统祭祀习俗自发组织,而“渔祖郎君文化节”则是由民营企业青岛韩家民俗村文化有限公司主办。
 
  刘群英介绍说,“郎君节”自2012年举办伊始就得到了政府支持和帮助。每年节会期间,在宣传、交通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政府部门都投入很大力量支持,每年在“郎君节”期间来韩家民俗村的游客有近万人,而且规模日益壮大。
 
  “与全国众多民俗节庆相比,青岛即墨田横祭海的特色优势在于‘火种在民间’,三场原生态祭海仪式皆由沿海渔民当主角。”田横岛度假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从2004年田横镇政府主办“周戈庄祭海民俗文化节”,到2006年增加古祭海典礼、举办祭海老照片展等,再到2008年的即墨田横祭海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和品牌建设成熟的背后,隐含了政府的努力。
 
  2010年起,即墨开始“还节于民”,引导协调渔民自己办节,政府部门“退居幕后”,成为祭海节的服务者和保障者。做好节庆期间交通、安保、宣传等工作,既避免了传统节日过度行政化和商业化,同时也更好地保留了田横祭海节的“原汁原味”。
 
  “相比于以往政府主办,民间办节的规模和节目内容有所减少,但是增加了地方大鼓队和秧歌队表演,使更多村民参与到办节过程中。表演节目的人没有专业的演员,均为当地村民参演。”
 
  “让民俗活起来,让民俗留长久,让民俗乐万家,就是要让民俗回归民众,让民众同享欢乐。民有,民享,才能民乐。而与众同乐,其乐融融,才是我们民俗文化的盛景。”田清来认为,举办节事活动是历史民俗文化得以自然延续的最好形式。政府部门“让节于民”,是让村民开始关心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参与文化活动,是保存民俗传统,降低节会运作成本,振兴乡村的好办法。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在方向上给予节会的主办方以引导,继续对本土传统民俗文化深入挖掘,保持当地独有特色,避免同质化和过度商业化,让传统民俗文化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