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岂止美食美景!青岛文化产业了解一下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时间:2018-06-13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以下简称“上合峰会”)第十八次会议于6月9日-1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如今峰会圆满落幕,取得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上合峰会对青岛而言是一场挑战,更是一场机遇,给全世界人们带来了认识青岛的机会:刷爆朋友圈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灯光焰火艺术表演,蛤蜊、蛏子、鲅鱼水饺等美食,海鸥竞翔、浪漫十足的栈桥,销海内外的青岛啤酒……除了这些,中经文化产业再带你了解一下身处齐鲁大地的青岛,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01、中国青岛 倾倒世界
 
  青岛市市名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青岛市专名“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
 
  康有为先生对青岛可谓情有独钟,1923年至1927年在青岛度过了晚年。他对青岛的评价是:“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署、可舟可车、中国第一”,而后青岛人自己总结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青岛红瓦绿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刘园香/摄
 
  短短8个字体现了青岛美丽的自然地理环境、城市建筑和历史文化,是青岛城市风貌的诗意写照。
 
  青岛虽然建城仅仅1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域内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文化遗址。近代开埠以后,随着工商业发展、各地移民聚集,青岛交融汇合了更加多元的文化,也是我国文化名人故居分布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康有为、老舍、沈从文、臧克家、萧红、萧军、梁实秋、闻一多等众多文化名人曾在青岛生活、学习或工作,为青岛的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青岛老舍故居藏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刘园香/摄
 
  此外,据统计,青岛目前已与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大洲近30个国家及地区开展了文化交流,每年重点文化交流项目近60项。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重要欢迎活动之一的灯光焰火艺术表演6月9日在青岛奥帆中心震撼上演,这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交融,以天为幕,以海为台,以城为景的大型国事活动文艺演出再次惊艳世界。
 
  02、政策利好 青岛文化产业省内龙头地位突出
 
  青岛有本土的齐鲁文化、外来的异域文化,海洋赋予青岛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精神……各种文化交织,多元文化在这里闪耀,同时近年来青岛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其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自2014年起,青岛市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青岛市影视产业发展基金办理使用办法》《青岛市高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等政策措施。
 
  此外,2017年《青岛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青岛市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将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基本建成文化品位高尚、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
 
  2018年4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文化创意5个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青岛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1293.4亿元,占山东省营业收入的四分之一,省内龙头地位突出。
 
  具体看来,青岛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同比实现了15.2%的快速增长,较2016年同期提升8.8个百分点,且增速领先于全国(11.7%)、全省(11.7%)。其中,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915.6亿元,同比增长10.4%;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17.2%;文化批发零售业实现营业收入306.3亿元,同比增长31.8%。
 
  03、提升居民幸福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青岛市构建了“互联互通服务载体体系、全域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群众文化活动互动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多元文化供给体系”这“四大体系”,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截至2016年,青岛拥有包括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艺术展览创作机构等在内的艺术事业文化机构27个,文化人员1085人;图书馆事业文化机构12个,文化人员274人;群众文化事业有文化机构148个,文化人员746人。
 

▲数据来自《2016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刘园香制图
 
  同时,数据显示2016年青岛拥有艺术表演机构10个,观众人数达到54.6万人,票款收入达到2130.5万元;青岛全市拥有电影放映机构322个,观众人数达到1999万人次。
 

▲数据来自《2016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刘园香制图
 
  此外,据悉过去几年青岛成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6000多个社区村落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32.68万平方米;全市书店、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综合体超过400家,其中注册博物馆的数量从国有的十余家增至个人和企业占主导的70余家;有28平方公里区域纳入历史老城区,并划定13个历史文化街区。
 
  04、文化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086元,而2017年青岛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347元,同比增长13.1%,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1元。其中2017年青岛市全体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201元,同比增长24.0%,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为4.8%,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5.4个百分点,高于消费支出增幅15.5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迅猛,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05、打造“影视之城” 注重海洋影视文化发展
 
  近年来青岛影视产业迅猛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青岛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营业收入5.3亿元,增长27.9%。
 
  2017年11月,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中国首个“电影之都”;2018年4月28日,在青岛西海岸灵山湾畔,总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历时4年多建设的青岛东方影都项目正式宣布落成。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开业典礼上表示:“青岛东方影都建成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它填补了中国重工业电影产业的空白,必将助力中国电影的发展,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据悉,《长城》《环太平洋2》等诸多人们熟知的影视大片都曾在这里拍摄。
 

▲东方影都内部沙盘一角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刘园香/摄
 
  在政策方面,除了研究制定了《青岛市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青岛市影视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外,还推出了《青岛市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秀影视作品制作成本补贴细则》《优秀影视作品制作成本补贴基准核定标准》等扶持政策。
 
  不断完善影视产业顶层设计的同时,青岛还从完善影视产业配套服务、筹建影视产业园文化保税仓、打造影视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等方面促进影视文化,特别是海洋影视文化的发展。
 
  在影视文化方面,据悉青岛市将建设国家影视文化创新示范基地,打造国家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和全球影视文化中心。积极培育以海洋为主题的广播影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文学出版、绘画雕刻、动漫游戏等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海洋旅游纪念品、海洋艺术品、航海用品等海洋文化商品制造产业。
 

▲青岛海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刘园香/摄
 
  06、“文化+”开拓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青岛文化艺术服务类增长41.8%,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类增长34.0%,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类增长24.4%,文化用品生产类增长18.0%,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增长15.9%,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类增长15.4%。近两年,通过“文化+”,青岛不断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及实体经济的创新力,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领域。
 
  1、文化+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最基本的功能是资源集聚,能够使掌握在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各类资源集聚在一起,发挥协同作用和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促进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截至2017年底,青岛公布了二批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优秀新业态文化创意企业和三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认定名单。
 

▲数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刘园香制图
 
  2、文化+金融
 
  2017年山东首家专业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银行——青岛银行文创支行成立,其将在五年时间里为青岛文创产业提供100亿元的投融资支持。针对“轻资产”中小文化企业,推出包括影视演艺贷、文化旅游贷、创意版权贷、文创小镇(园区)贷、“一带一路”文化贸易贷等“文创金融”5大系列特色产品。
 
  据悉,青岛以市级文创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以金融为桥梁,将扶持本土文化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推动优质文创企业主板上市,从而培养和打造出青岛本土的文化标杆企业。
 
  3、文化+科技
 
  作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青岛吸引了众多知名文化创意公司汇聚于此,同时青岛已经在很多公共服务空间和旅游景区都开始尝试推出“文化+科技”的展示模式。
 
  如2016年,青岛市博物馆完成了对1500件馆藏珍贵文物的三维扫描工作,并匹配了相关的音频解说词。青岛市图书馆推出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新空间,应用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以及系列配套设备,形成全天候的服务窗口,2017年接待读者累计超过20万次,不仅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使用方式,还通过技术归纳了解了青岛人的图书馆使用大数据。
 
  4、文化+旅游
 
  青岛每年会吸引大量游客前往。《2017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青岛全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8816.5万人次,增长9.1%;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640.1亿元,增长14.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44.4万人次,增长2.4%;入境游客消费10.2亿美元,增长4.1%。接待国内游客8672.1万人次,增长9.2%;国内游客消费1468.1亿元,增长14.4%。
 

▲青岛崂山太清宫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刘园香/摄
 
  但如今,游客对旅游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体验式旅游成为人们热衷的出行方式,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也备受游客推崇。青岛通过将老建筑的“复活”,打造城市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如,青岛市南区制定了《青岛市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计划(2015—2020)》,一批老建筑分年度按计划逐步展开修缮再利用;《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按照比例奖励保护修缮老建筑,对依托老建筑引进符合区域发展方向的项目给予扶持,文美术馆、博物馆、咖啡吧等业态在这些地方不断集聚,逐步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文化旅游街区。
 
  此外,青岛鼓励把文化体验与旅游深度融合,一年一度的国际啤酒节、国际帆船赛事等也让游客参与到当地文化休闲中去,同时也在积极推动海洋文化旅游与商贸、渔业、工业、体育、教育、保健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