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从“天然摄影棚”到产业高地 青岛影视文化产业迎新机遇

作者:李晓哲 孙丰欣 肖   来源:半岛都市报   时间:2018-06-19
  十年前,白俄罗斯电影人亚历山大·雷德万来到青岛,陶醉于这里的环境之美;十年后再来青岛,亚历山大已经是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白俄罗斯电影代表团团长,他深情地说:“这次再来感觉变化如此之大,差点认不出来了。这次来参加上合电影节我们收获满满,希望以后大家能围绕电影做更多事情。”
 
  青岛光影之变何止十年。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青岛“电影之都”称号,这虽是中国首个,但其“电影之都”盛名已久。世界上第一部电影诞生之后3年,青岛就植入了电影基因,编码、表达,如今的青岛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电影产业高地,软硬件齐备,产业文化氛围浓厚。通过这次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光影百年,青岛的电影产业发展已经掀开崭新的篇章。
 
  光芒闪耀
 
  电影产业赢国际影人点赞
 
  看好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加拿大华裔演员梁家成三年前回到中国工作。由于长了一张帅帅的华人面孔,又会中文与英文,梁家成成了《追忆往昔》这部巴基斯坦电影中的男主角。此次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推介自己的电影,他对这里的影视文化产业区印象深刻。他说自己目前正在参演一部中美合作的电影《气:时空勇士》,“明年计划来东方影都拍摄一些镜头。”在见识了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的先进摄影棚等硬件条件后,他对明年的拍摄充满期待。
 
  “梁家成们”正在越来越多地选择中国的电影产业,而在中国的电影版图中,青岛无疑光芒四射。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接近尾声,参会十二国的电影人对青岛的影视产业发展赞不绝口,而成功举办这次盛会,正是青岛电影产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大阅兵。
 
  在谈到这次电影节的筹备时,灵山湾影视局(筹)副局长徐春亮表示,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系列文化活动,6月13日至17日在西海岸新区举行,由国家电影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国家电影局和山东省、青岛市共同成立组委会,西海岸新区成立电影节执委会和现场指挥部,对标峰会标准办节。
 
  “这次电影节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涉外规范做好外事接待、志愿服务等工作,设置电影节媒体中心,精心做好媒体服务,通过市场化方式高标准建设电影节场馆,食品监管、消防、医疗、通信等队伍24小时现场保障,坚持安全至上原则,做好安保工作,全面优化提升城市环境。”他说,电影节目前已成功举办了系列重要活动,在社会和行业内形成良好反响。
 
  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的举行,让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华彩翩然,不仅星光岛星光熠熠,整个青岛的电影产业都吸引着国际影人的目光。在此次电影节期间,主办方安排了外国嘉宾参观青岛和西海岸新区的电影文化产业项目,外国电影人都讶异于自己看到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在此交相融合,自然的禀赋加上产业化发展让青岛的电影产业有了更多的可能。
 
  “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的召开有利于融汇国内外电影资源,丰富‘电影之都’品牌内涵,释放青岛文化推广、产业集聚和经济带动功能。”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家新说。
 
  厚积薄发
 
  百年电影之都迎来新发展
 
  用厚积薄发来形容青岛的电影产业发展一点不为过。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在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开幕式上发来贺信,他说,早在上个世纪初,青岛就已经设立了亚太地区的第一家电影院,今天,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也在这里举办,对于青岛来说就更加具有意义。如今这座亚洲首家影院早已敞开怀抱,迎接着众多作为最主流艺术形式之一的电影艺术爱好者。
 
  作为中国最早见证电影魅力的城市之一,青岛在世界第一部电影诞生三年后,也就是1898年,就开始拍摄与放映电影。有人说,青岛的特产除了啤酒、海鲜外,还有明星。的确,良好的影视文化氛围为影视产业和影视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年光影青岛,一路星光熠熠。1891年,青岛作为当时中国的海防要地正式建置。1895年,世界电影在法国诞生。1898年,一位德国电影摄影师来到青岛,拍下了当时青岛的风貌和中国百姓的生活,这是在中国地区所拍摄的最早的纪录片之一。所以,作为世界电影魅力的最早感受者,青岛是一个和世界电影同龄的城市,在黑与白的光影交错中,与电影艺术共同成长,并最终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青岛有中国现存的第一家商业电影院,编制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到自然去》、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海上升明月》、第一部唱响国歌的影片《风云儿女》,都是在青岛拍摄制作。
 
  青岛还是影视明星的梦工厂,300多名知名演员、影视明星,都是从青岛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去年,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国内首个“电影之都”,更是对青岛的电影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殷勤期望。
 
  受惠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积淀丰厚的人文历史、山海城相融的地域特色、“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青岛成为闻名中外的“天然摄影棚”,在这里摄制了大量优秀电影作品、孕育了一批电影名星。
 
  近年来,青岛市高度重视电影产业发展,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建设总投资1200亿元、占地44平方公里的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建成全球设施最先进、配套最齐全、政策最优惠的影视基地,发挥全产业链配套、工业化发展的竞争优势,填补了中国工业电影产业的空白。
 
  核心聚力
 
  灵山湾崛起活力影视城
 
  如今位于灵山湾的摄影棚可谓一棚难求,随着《长城》《环太平洋2》《疯狂的外星人》等众多国际级大片纷至沓来,西海岸这片影视热土的国际知名度也与日俱增。
 
  从201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影视基地开始建设,到2018年项目八大业态的全面开业,4年多来,这个为影视文化而生,为影视文化而起的文化新城,用全新的面貌迎接着世界级的影视公司、机构、人才……
 
  作为青岛“电影之都”的重要载体,青岛西海岸灵山湾这座崛起的影视新城已经有全面的谋划。坐落于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内的影视产业园,拥有国内最大的电影摄影棚集群,摄影棚分成6组,每组包括大、中、小规模的摄影棚和服装、道具、器材加工厂,自成一体。既有全球最大的万米摄影棚,又有世界唯一的固定水下摄影棚,也有配套的置景车间,还拥有一流的后期研发制作中心,可以满足大制作电影的各种需求。可以说,一流的硬件环境是得到好莱坞剧组青睐的重要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门槛”。
 
  传奇影业总裁托马斯·图尔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影视产业园的建立,让洛杉矶和青岛成为姊妹城市,并成为了传奇影业的根据地,我们未来将在青岛拍摄多部投资巨大的好莱坞电影。”
 
  今年,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将积极打造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探索开展国际合作、影视交易试点,打造山东省最大的影视文化消费示范区。在影视产业园全面开业的基础上, 规划建设演员之家、动作捕捉棚等专业设施,推动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开工建设。还将以小镇为核心打造特色文化综合体,重点推进总投资480亿元的东方文化、华融文化艺术等6大产业小镇建设。
 
  一座充满活力、业态丰富的影视文化新城正在青岛灵山湾崛起。据悉,目前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内注册影视企业累计达到160家,30余部影片入驻拍摄、带来演职人员上万人。不止于此,2017年西海岸新区还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全国院线国产电影推介会暨青岛电影交博会、金凤凰奖颁奖典礼等影视节会,青岛电影博物馆也建成运营。依托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计划到2020年每年拍摄制作国内外影视作品超过130部,影视产业总收入达到150亿元。
 
  蓄力发展
 
  影视氛围提升为长久计
 
  诚然,天然摄影棚质变到产业高地,青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硬件的提升是产业基础,而发展环境的整体氛围打造才是电影产业发展有益给养。
 
  人才的培养是绕不开的硬指标。从胶州湾隧道新区这边的出口出来行车不久,就能抵达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的校区,该校也是较早进驻青岛的影视类高校之一,它为青岛的影视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众多毕业生活跃在青岛影视圈。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先后引进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校、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等专业院校,逐步成长为影视文化类院校集聚高地。同时,还从国内外选聘高端影视、科技专业人才,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目前全区汇聚影视创意人才上千人,演职人员上万人,“青漂”一族在西海岸应运而生,预计未来三至五年,新区将吸引数万影视从业者进驻。
 
  从青岛正在以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为核心,规划布局拍摄制作、会展交易、演艺娱乐等业态,积极发展影视服务配套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影视基地,到影视拍摄、后期制作,推广发行,再到演员、道具、服装人才的聚集,一条覆盖影视产业上下游的千亿级全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影视产业发展在青岛、在西海岸同样是接地气的,这一点从影院的数量上就可见一斑。据了解,只西海岸新区新建高端数字影院就达到18家,年营业额过亿元。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新建成的国际影城就设有30个观影厅,5300个座位,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影城,将来可以供大型电影节使用。这是老百姓用电影票一票一票投出来的结果。
 
  如今,西海岸正围绕影视产业,绘制国际一流的影视文化旅游版图。以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为龙头,红树林影视旅游度假世界、御行天下影视传媒等一大批影视文化旅游项目快速推进,新区影视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未来之路
 
  青岛诚邀世界 共享电影荣光
 
  蓝图已经绘就,未来应该在哪些领域实现突破?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期间,各界人士对青岛影视产业的发展寄予厚望,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据北京电影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电影市场在2017年有122天超过北美票房,并将在5年内超过北美成为第一大电影市场。从电影产业规模指数看,中国位居世界第二。然而,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不能单纯依赖市场和产业规模,其背后还要有成熟的工业体系做支撑,而这恰好可以成为青岛的发力点之一。
 
  电影节期间,来自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国的导演对青岛电影工业“硬实力”赞赏有加,并希望今后能在这里拍摄制作影片。从张艺谋导演的中美合拍影片《长城》到传奇影业投资的《环太平洋2》,以及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的开发建设,无不体现了青岛正由“天然摄影棚”变身“重工业电影”拍摄制作地。最具标志性的便是影视产业园的建设运营。世界最大1万平方米的摄影棚、世界唯一室内外合一的水下摄影棚、影视服装道具加工厂及世界先进的影视后期制作工厂……这里聚集了全球影视行业资源,为入驻影视企业提供国际标准的专业服务,同时还有政府部门提供国际化影视企业所需的海关、签证、人才、金融、物流等一站式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财政和社会资本还各出资50%发起设立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连续5年,每年安排10亿元,对影视企业以及优秀影视作品实施政策补贴,最高可补贴制作费用的40%。
 
  在针对影视产业发展软环境提升方面,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教授谢寿光认为,关键是原创能力和数字技术以及影视创作的软环境,“目前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影视的原创性教育方面。”而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国际电影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牛兴侦则建议,今后应该加大民众观影爱好方面的培育,培育市场规模,结合市场、产业甚至文化等不同角度,打出一组漂亮的“组合拳”。
 
  软硬兼备的同时,青岛作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则为影视产业发展打开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窗口。
 
  乘着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的翅膀,“电影之都”的想象空间将更加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