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文创大家谈∣中艺1688:下活企业转型这盘棋

作者:周洁   来源:文化青岛   时间:2018-10-24

 
  在文化产业之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近年来的新生事物,且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信手罗列一下,青岛就有动漫产业园、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青岛M6虚拟现实产业园、纺织谷等。不论是老厂房的“腾笼换鸟”,还是新旧动能转换之后的焕发新生,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都堪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佼佼者,它从最初的筹建规划到现如今的运营模式,走出了一条难以复制的发展之路。
 
  记者近日探访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听总经理、同时也是这一园区华丽转身的见证者刘永涛介绍产业园的前世今生——路径不可复制,经验可以分享。


 
  转型创意产业园不能跟风
 
  “上青天”曾是纺织业兴盛时期引以为傲的响亮名头,而位居青岛308国道处的“1688”也曾家喻户晓,回顾“1688”的历史沿革,不难看出青岛在全国纺织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1968年,省外贸畜产公司仓库在下王埠和东北庄两村交界处建成;后曾被改作学校、加工厂,先后归属省外贸土产公司、外贸学校、省外贸工艺品公司等;1983年,厂区正式更名为中国抽纱山东进出口公司第二整理加工厂,归省外贸抽纱公司所有,当时厂区占地72亩,正式工105人;1988年,厂区扩大到88000平方米,员工增至190人;1992年,员工增至240人,厂区也扩大到9万余平方米,是中国经营抽纱品和抽纱原料出口的主要进出口企业。
 
  手工刺绣式抽纱在上个世纪曾风靡一时,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手工家庭纺织品逐渐退出纺织品的舞台。空置的厂房不仅挤占了大量空间,而且拖慢了城市再建与发展的脚步。
 
  刘永涛告诉记者,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大约是在2009年,国资委提出了企业转型,但是具体如何转型?转向何处?所有人都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一大片园区该向何处去,曾经有过各种设想,如建设房地产项目、兴办建材市场等,但后来被一一否定。 “那时候脑子里还没有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后来,还是区委区政府的相关领导亲自带队前来视察、调研,最终拍板决定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现在看来,不得不为领导的远见卓识竖大拇指”,刘永涛颇有感慨地说道,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园绝非是一时脑热的冲动、跟风之举,相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先天优势令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这些年来的发展顺风顺水,“我们的娘家就是央企中国工艺(集团)公司中国抽纱山东进出口公司,做起文化创意产业来自然有先天的优势。”
 
  言谈中,刘永涛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老厂房的转型绝不是“有钱任性”的肆意妄为,传统优势不能丢掉,“我曾在外地见过某大型工业厂房转型影视拍摄基地,且不说园区内的建设不伦不类,厂区内纵横交错的高压线就让人捏一把汗,工作人员操作大型拍摄装备时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
 
  园区求发展不仅仅靠收房租
 
  50多家优质企业入驻,500多家企业在此注册,连续2年园区全口径税收过亿元,带动就业5000多人……这处曾经的外贸产品和其他物资的储藏仓库,经过将“旧动能”转换,如今已经成为集中小企业总部办公、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新动能”园区,规划为总部集聚区、商务服务区、科技孵化区三大功能区域,分为都市工业总部、文化休闲创意、智慧电子商务、金融中介服务四大板块,成为李沧区新旧动能转换的标杆区域之一,为工业搬迁企业从旧动能向新动能转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据介绍,目前,包括迪卡侬亚洲采购中心、金水实业、新能源研发企业富特新能源、青岛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在内的50余家企业已经入驻园区,还有500余家公司在此注册。
 
  自2013年10月完工以来,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区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用刘永涛的话来说,就是得先吃饱再吃好,“文化产业许多人在搞,但是真正形成气候的并不多见,许多人觉得搞文化产业可以寻求政府扶持,只想享受利好,却不愿意担负责任,但凡抱着这种心态来做文化产业的,都不会有太大发展。 ”
 
  所以在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一期招商的时候,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单位并不是园区内的主流,“全国有许多的动漫产业园区,都会对新入驻园区的相关公司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部分园区还有前3年免费租房等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像走马灯似的进进出出,更有甚者,享受了3年利好优惠之后,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园区根本没有任何的营收,对于园区形象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
 
  刘永涛透露,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1688采取的是“曲线救国”的路子,“现如今,1688园区一期已经百分之百入驻,二期今年春节期间开始招商,不过4个月的时间,就已入驻40%。我们采取总量控制的原则,以金融、科技、电商等企业为主,不仅能够完成税收指标,而且从业人数少而精,对于园区形象的打造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
 
  提升服务提供多样化支持
 
  在刘永涛看来,要做文化产业就得先做经济,没有经济基础,空谈文化产业并不现实。他举例说,现如今很多的年轻人一毕业就想创业,找上三两个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开一家动漫产业公司,投入不大,看着也体面。但是他对于这种创业公司并不太看好,“年轻人刚一走出校门,根本不知道运营公司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所以我建议年轻人毕业后别急着创业,先去体验一下职场生活,先被人管,再学会去管理别人。”
 
  因此,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区对于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动漫产业公司的准入门槛有点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产业园对所有的大学生创业公司都拒之千里。“我们的园区里有大学生创业开办的咖啡店,最初创业资金吃紧,我们可以出房租,他们只需投入设备,干上一年盈利了,我们再以房租入股或者买回股份。”刘永涛介绍说,园区筹建时,享受了政府扶持的诸多利好,比如最初的启动资金是政府投入的,后续根据相关政策给予了土地补偿,“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政策的延续性,加之集团不间断地支持、输血,才使得这7年来经营状况不断向好,收回投资指日可待。”
 
  如今,园区已有青岛市中国画学会创作展览基地、青岛市水彩画协会、青岛市传统文化艺术协会等十几家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入驻,青岛市艺术品交易中心也有望落户于此,成为青岛及周边地区邮票、纪念币、陶瓷等艺术品的交易中心,从而吸引一批知名的文化公司入驻产业园区,带动园区产业链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园区内不可或缺的一大板块,但由于自身特点,并不会占据很大的使用面积。我们园区更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提供服务,以‘花园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为最大特色,真正实现双方的共同利好。”
 
  ■ 行业观察
 
  产业园区也需打出特色牌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风生水起,然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不是一块屡试不爽的金字招牌,成功者的经验往往无法在另一个地方复制。即使是现在势头良好的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从最初的筹建规划到如今的运营模式,也是几经起落,在摸爬滚打中寻找最适合园区的道路。
 
  青岛党校青年教师、市北文新局副局长马达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目前,青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国内属于中等偏上的发展水平,“具体排名应该是在20名左右,位居副省级城市中游位置,比起杭州、成都、厦门、深圳等城市弱了许多。”马达认为,青岛的创业产业园区,就整体而言,形成了几个中心,“一个是工业设计领域,一个是服装设计领域,影视相关方面也有所突出,这既是青岛本土文创产业的特点,但也彰显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大的品牌公司相对较少,人才质量不高,青岛的文创偏向于人才输出型。 ”
 
  参考文创产业园区发展较好的城市,马达认为,文化政策的落地执行,以及鼓励民营文创企业的借力发展是产业园区以特色突围的一条捷径。 “近来一段时间,‘40条政策’的出台,对于各地的文创行业和产业园区是利好消息。”马达指出,目前许多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大多针对国有性质的文创企业,“这也是青岛文创企业发展的一个特点,国有性质的文创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城市的民营化文创企业已经呈现出蓬勃之势。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基金、文化消费季的概念,以及文创银行融资平台的推动,即将从破题阶段始发,助力于文创企业形成特色的服务内容。最为理想的状态应该就是针对不同的文创园区、文创企业形成特殊的政策,继而实现快速发展。 ”(撰文:周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