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2023  文创  建筑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里院老建筑呈现新风貌 专家探讨青岛老城更新方向

原标题:里院老建筑呈现新风貌

里院,作为最具青岛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承载着几代青岛人的生活习惯,保留着青岛珍贵的历史记忆,也记录着青岛独特的市民文化样本。6月2日,由青岛市档案馆主办、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协办的青岛里院文化座谈会在中山路1907光影俱乐部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的7位专家学者,围绕里院建筑的文化内涵、里院商业业态结构布局及演变规律、里院人文故事、里院生活与青岛城市记忆认同等主题,依托丰富的档案资料,运用比较视野、经济学等理论,展开深入的探讨交流,共话里院新发展。

青岛现存里院建筑370处

青岛首次里院建筑全面普查结果显示,青岛现存里院建筑370处(市南区164处、市北区206处)。其中里院建筑中已纳入文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的有332处,未纳入的有38处。截至目前,已完成修缮活化利用的有176处,正在开展修缮的104处,已纳入修缮计划的15处,其他75处将根据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适时开展。依据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相关部门对普查中发现的未纳入保护类建筑的里院进行分类评估预保护,符合标准的里院将纳入青岛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名录,依法开展保护工作。

里院是老青岛最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它主要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鼎盛时期青岛曾经拥有500多个里、200多个院。如今,中山路片区仍然保留着青岛的里院,漫步其间,依然能感受当年城市规划埋下的肌理。作为青岛最特殊的一道风景,里院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它把西方洋楼与中国四合院巧妙地联系起来。里院大多是二层或者三层的房子围成的一个院落,基本上都是横平竖直的西方商住一体楼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相结合的构造。从上空看布局大体可以分成像汉字“口”“日”“月”“目”“回”“凸”等几种类型。里院不分大小,都蕴育着温暖和睦的邻里关系。浓浓的人情味影响着里院里的每一位居民,处处都可以找到热情、淳朴、温暖的影子。

里院之于青岛,就像四合院之于北京、弄堂之于上海、土楼之于福建,浓缩了时代的影子。

专家相约老城共话里院

“上海里弄与青岛里院都属于近代传统民居,同样为中外文化碰撞的产物,同样可携带商业功能,同样为高密度的土地利用,但上海里弄与青岛里院的商住一体存在明显差异。”青岛城市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邓夏在座谈会上提到青岛里院与上海里弄、北京四合院的差异,她自2011年起就致力于青岛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研究,着眼于从对策与可能性的角度探讨历史环境与文化遗产动态的发展与保护。

“上海里弄内部为行列式布局,总弄、支弄构成主次分明的步行组织结构,是具有纯居住功能的里弄建筑。而青岛里院为街廓制,街廓单元的四面道路各向均齐,所有地块均有沿街面,凡沿街底层均有强烈的对外商业属性;近地空间普遍具有开放性,城市生活参与的广度极高;院落形状决定于宅基地形状,因此极尽多样。”邓夏分析,“北京四合院在胡同系统的框架之内建造生成,永远保持南北进格局,遵循坎宅巽门的布局方位关系,方位等级明显。以北京四合院为范式的传统合院式民居,居住主体为同一家庭/家族,生成和分布是亲缘关系在空间上的投射,序列等级鲜明,青岛里院则是陌生人的集居,在租金调节下,形成新的‘公平有序’。”邓夏说。

“里院具有传统民居的一般特性,因地制宜、物尽其用。但它又有反映现代都市的征象,里院是没有血缘和地缘关系的陌生人的集合住宅,使其脱离了等级性,而院落的公共性也利于结成亲近的人际关系。作为商居一体的混合功能载体,具有社会功能的高度参与属性,沿街与城市直接对话,是具有烟火气的城市集合住宅,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里院适配并反映出人道主义下对经济价值最大化的追求,对于今天的城市建设依然深具启发性。”邓夏说。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陈雳长期从事青岛城市建筑研究,著有《楔入与涵化:德租时期青岛城市建筑》《欧洲历史建筑材料及修复》等多部有关青岛建筑的著作。在座谈中,他通过剖析里院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细数里院的功能与价值,最后通过对上海新天地、周庄古城、南锣鼓巷等地的分析,阐述青岛里院应保持展示历史文化特色等作用,以保持核心吸引力和普遍价值。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马树华长期从事近代青岛城市史、海洋史研究,他以“千层糕”比喻里院的空间生产与社会网络,提出里院发展应注重协调“狂欢”与“日常”,不仅要以消费和活动给游客市民带来愉悦体验,更要综合青岛城市生活的季节性等因素,让里院的“红”和“热”可持续、常态化,各方要合力精心制作这份“千层糕”。

青岛里院迸发出新的能量

今年以来,“上街里”通过多场主题鲜明的大型活动,让老里院重现在市民游客面前。里院门前的市集充满市井味道,庭院中的设计极具中式风格,沿着里院一路走出来,多层错落的老建筑结构让人感慨建造者的创意。

四四方方的骏业里每一面墙上都挂着老城区的画作,把里院和艺术相结合,赋予了老里院更多怀旧味道。全新修缮的三江里,则把青年旅社与老街风情相结合,在保留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引进了烘焙、小吃、手作、书房、咖啡等“青春产业”,打造了一个集传统文化与时尚活力于一体的特色街区。

太兴里商户一期于今年4月30日开街,作为岛城最大的里院项目,修缮后的太兴里引入首批时尚餐饮、文创艺术机构,目前招商入驻完成80%。根据专家评审考证,太兴里(潍县路19号)在现存的风貌建筑中,是价值要素最多、保护最完整、元素最齐全的里院群落,在很多老青岛人的印象中就是青岛的“新天地”商业场景。如今的太兴里,有承载一代人记忆的“凯菲冰激凌”、新晋网红品牌店“木滋嗒味”、特色餐饮“桃喜小馆”以及其他新国潮社交品牌。(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