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2023  文创  建筑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青岛小伙用积木定格老城记忆!复刻老建筑让更多人了解青岛历史文化

用积木定格老城记忆

周柏成和伙伴们打造“建房所”积木馆 复刻老建筑让更多人了解岛城历史文化

城市更新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在相互迭新的过程中,35岁的周柏成发现很多不同维度的故事。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周柏成从小就对老城区风格各异的建筑感兴趣,他常常在想,青岛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流逝的岁月在此刻下痕迹,也留下故事和回忆,怎样才能唤醒更多青岛人对老建筑的关注?于是,周柏成和合伙人在广兴里开设了一间专门展示和销售青岛老建筑模型的积木馆,名曰“建房所”。

青岛小伙用积木定格老城记忆!复刻老建筑让更多人了解青岛历史文化

周柏成用积木拼装地标建筑。

用积木搭建出里院市井味

一边是满载历史的老建筑,一边是丰富多彩的积木,当两者在情怀的调和下,创造出建房所主理人周柏成对青岛这座城独有的浪漫寄托。去年十一黄金周,位于市北区广兴里的一家名为“建房所”的模型店开业,惊艳到每一位遇到它的人。店内偌大的柜台上,陈列着多座老青岛的各式老建筑,红瓦、绿树、高墙……其还原度之高、细节之精妙,令人仿佛穿越到了百年前的老青岛。

“老建筑在青岛数量很多,背后的故事更多。”周柏成告诉记者,这些建筑镌刻着历史的印迹,投射着文化的缩影。游走其中,就如同参加“万国建筑博览会”,这是青岛独特的风情。记者在店内看到,在显眼的位置处摆放着一个里院积木模型,尽管它是由一个个固定的零件搭建而成,但模型里那些正在做饭的大姨、喝啤酒的小哥、玩耍的小朋友,已为这座里院赋予了灵魂。

“里院是‘前里后院’的结构,多是二三层建筑,有多个门洞通往不同街道,并且多个里院也是相互贯通,游走其中,但见楼阁相通,回廊不断,高低错落,别有洞天。里院居住人口众多,白天,‘前里’有条不紊做生意,晚上,‘后院’各家灯火映照,烟火气升腾,一派暖意融融……”谈起作品时,周柏成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正是对里院细致入微的学习和理解,周柏成除了赋予这件积木作品亲切、和睦、富有人情味的市井烟火气外,在细节上的把握上可谓精益求精。“人们在这里比邻而居,形成一种青岛独特的‘里院文化’。我希望能通过积木,不管是从整体比例,还是一砖一瓦,都能尽可能展现出里院的美。”周柏成说。

里院只是“建房所”复刻青岛老建筑的一部分,记者还在店内看到了栈桥、总督府、天主教堂、大学路红墙、小鱼山等青岛知名网红景点,细节满满,质感十足。“老建筑的文化底蕴是不可替代的,这是它能带来流量的魅力所在。”周柏成还告诉记者,“别看我们用积木复原了青岛的老建筑,但我们之前都没怎么太接触过模型,设计积木模型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从零开始。”

青岛小伙用积木定格老城记忆!复刻老建筑让更多人了解青岛历史文化

“建房所”用积木打造的里院场景。

追求极致细节复刻老建筑

从零开始,意味着不满足现状,不断进取。“我们沙盘场景以总督府为中轴点,还原了青岛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城区建筑大概布局。整个布局中搭建16组不同建筑,所需要的积木达到2万多块。如果再加上装饰绿植、人物等,整个沙盘共计使用了4万多块积木。”周柏成希望用一种轻松载体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青岛历史。

虽然周柏成告诉记者这种方式很简单,但他的实际行动却映透出此事的不易。为了能更好地搭建出百年老建筑原本的模样,除了去现址探访外,周柏成还要到档案馆寻求答案,同时查阅很多相关书籍、影视资料,之后反复考证、比对、琢磨,最终才能确定作品的大小尺寸和搭建的整体布局、结构。“基本上一座模型从最初寻找资料,到建模、确认图纸、再到最终搭建呈现,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周柏成坦言,夜深人静时,是他设计灵感“在线”的时段,有时做着做着,天就亮了。

在设计模型之初,周柏成和合伙人们就达成共识,要保证模型的品质是第一位的,即便选择成本相对高一些的零部件,也不能牺牲质量。经过多轮考察,他们终于在深圳确定零部件供货工厂,但接下来的事情让大家犯了难。“因为每一个积木的零件,即便是同形状和色系,都有专属的编号,但是搭建青岛老建筑所需要的积木零件,工厂里并没有通货,需要专门开模定做。”周柏成说,对于工厂来说,重新开模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如果无法达到一定的量级,就不可能重新开模。无奈之下,周柏成和伙伴们只好修改设计。“在跟厂家的沟通中,我们每天都要经历这种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周柏成告诉记者。

“说实话,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修改,升级甚至放弃,才有了现在的效果。”周柏成说,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看到最后的成品,听到来来往往顾客的阵阵惊叹,他们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打造积木建筑盲盒“火出圈”

在周柏成看来,老建筑是青岛这座城、是几代青岛人的“根”和“魂”,承载着几代人的美好往事、青春记忆,寄托着浓厚的乡情、乡愁,几代人的身影在这里穿梭,情怀在这里凝聚。然而,对于商业模式来说,只有情怀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创造出一套符合市场效应的品牌运作,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尽管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建房所”一直在积极探索“品牌+情怀”的变现模式。

去年11月中下旬,周柏成和其他创始人以沿海一线八处地标建筑为原型,设计出一套模型盲盒,包含了栈桥、小青岛、天主教堂等地标建筑。周柏成坦言,“原本是抱着尝试心态上架了100套盲盒,可没想到在店内展示销售后引发众多顾客关注,甚至还有一些曾经在里院居住的老人前来购买。”不少市民表示,这款盲盒系列极具收藏意义,积木搭建出来的老建筑形态与他们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城市发展步伐太快,许多老建筑影像早已只在回忆中。一座旧时模样的建筑模型,还原的是景,唤醒的是老青岛市井记忆和家的温馨。”除了作品被大众接受外,最让周柏成开心的是,有很多曾在里院或者老城区居住的老人,在模型中找到他们过去生活,在模型中得到慰藉。大众的认可,给周柏成团队带来了信心。今年4月底,“建房所”在原先第一套盲盒的基础上,全新升级打造推出青岛十处地标积木建筑“2.0套装盲盒”。“第二套盲盒,不管是从建筑细节上,还是颜色上,我们都作了重新调整,力求更加贴合这些地标建筑的原有形态,目前已销售300套。”周柏成告诉记者,经过商业渠道拓展,“建房所”也与不同客户合作,为其打造定制款积木模型,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除了盲盒外,“建房所”内中型积木模型销量也逐渐打开销路,前来预订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当下,周柏成觉得这件事越来越有意义,未来他打算将青岛现有的老建筑全部通过积木模型复刻出来。

未来构建青岛数字化建筑博物馆

谈论起下一阶段规划时,周柏成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能打造青岛自己的街景。”他解释说,在积木玩具系列产品中,城市建筑街景,比如快餐店、咖啡馆、超市等经典系列一直长盛不衰。周柏成表示,很高兴能看到当下老街区更新后进驻了许多新业态,带来新的生机和不一样的文化碰撞。所以,他们也希望能搭建属于自己的街景,有亨得利、天真照相馆、水兵俱乐部……

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新的业态思维也影响着“建房所”。目前,老青岛积木模型的广受关注带给“建房所”莫大的鼓舞,周柏成和伙伴们希望能以区块链技术为载体,打造出“万人筑城”平台,将青岛老建筑制作成数字藏品,使其能永远流传下去。

潮起又潮落,栈桥总在那里,守望着这片老城;人来又人往,中山路历经沧海桑田,更期待美好的未来;马牙石路上的岁月油光,还在照亮前行的路。总有一些东西贯穿岁月,一脉相承。就像周柏成说的那样,“城市发展,在老建筑身上留下了痕迹,我们希望用积木复原的方式,能让更多的人知来路,明去处。通过模型内里看到时光情,越过模型外可看到城市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邹忠昊 受访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