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阅读社交逐渐成为年轻人流行新趋势 志趣相投的“搭子”共同成长

原标题:你参加过阅读社交吗?

中国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下万物复“书”的阅读社交,将二者丝丝入扣地关联在一起。放下手机,阅读、分享、交友、提升,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我读故我在”刷新了“阅见美好”的新高度。

阅读社交,顾名思义就是以阅读为媒介或背景的社交。有报道指出,“阅读社交”在Z世代亦即青年群体中相当流行,他们喜欢在网络空间中分享读书笔记、阅读感悟等,阅读兴趣成为他们日常社交的谈资。在各大网络平台,不少用户将作家的名字当作自己的引力签,以此吸引同好,共同分享阅读带来的感悟和收获。读书博主也越来越多,他们通过小红书、豆瓣、抖音、B站、今日头条等平台,以文字、图片、短视频记录阅读心得、推广新书。

阅读让“朋友圈”历久弥香

近日,青岛市图书馆邀请《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孙子兵法》的作者黄朴民教授做客青岛文化大讲堂,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系列讲座”之“今天我们怎样读《孙子兵法》”。现场座无虚席,观众沉浸在《孙子兵法》的千年智慧和历史经验之中。

“我已经‘追’了十多年的文化大讲堂,只要这里有活动,我基本都会参加。一开始是我自己来听讲座,后来,我陆续约朋友们一起来共享。这个公益课堂邀请的都是‘大腕’。”从西海岸赶来听讲座的高女士是青岛文化大讲堂的铁杆粉丝,她这次是约着两位闺蜜一起来的。“我们听完讲座又一起打卡了附近的青岛特色菜,可谓精神与美食共享的奢华一日。”

据青岛市图书馆馆长徐月霞介绍,一些国内知名学者、作家和青岛本土的著名作家都曾做客文化大讲堂。“有热心的听众自发组织了大讲堂的分享群,除了各自发表读书体会,也会在日常不定期分享好看的书籍。”徐月霞表示,这些“爱书人”以书会友,是民间阅读的积极推广人。

目前,在与青年人有关的业余活动中,读书会是一项重要的线下体验活动。尤其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与5月4日的五四青年节相隔不远。一些青年组织便将读书与青年节活动合二为一,与书店、图书馆、作家等互动,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徐月霞介绍,每年世界阅读日前夕,一些青年团体就会联系他们,在市图书馆举行名作赏读、名家座谈等活动,“听说青年人报名十分踊跃,他们期待这种重回学生时代的‘精神回归’,同时也表示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他们与同龄人进行互动。”

阅读社交逐渐成为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新趋势,《中国青年报》曾面向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开展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63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2437份。调查结果显示,55.85%的受访大学生曾参与阅读社交,其中47.17%的受访者参与过线上阅读社交,15.28%的受访者参与过线下阅读社交,另有37.55%的受访者线上、线下都参与过。

“年轻人通过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可以结识志趣相投的‘阅读搭子’。”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文彦表示,阅读社交促进了年轻人的共同成长。“据我了解,不少学生私下会有自己相对比较独立与固定的读书圈子,他们经常分享阅读笔记、学习经验,彼此督促对方的阅读进度、共享各自的读书感悟。”张文彦说,年轻人阅读社交的新特征非常多元,除了线下的分享,还有不少阅读社交网站,像豆瓣、知乎等,都是年轻人喜欢的线上平台。还有部分年轻人喜欢雅文化,他们经常分享一些小众读物和冷门书籍。虽然这些群体的人不多,但他们之间的交流仿佛是一次“精神的云游”。“社交阅读是时代的正向进程之一。在阅读式微的时候,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领与促进大家的阅读,是一件非常积极的事情。”

阅读是集体的“柏拉图旅行”

“其实,阅读社交并不是当下年轻人专属的文化交流,我们这代人尤其是文学青年的交往,很大程度上是以‘书’为媒介。”青岛作协原主席、著名作家高建刚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他因为工作关系能够大量接触并购买到一些稀缺的书籍。“当时,这些购书者多是作家、诗人、学者。我与他们有的成了朋友,至今来往甚密。”高建刚清楚记得,他在好书紧缺的那个年代买了不少好书——所谓“好书”自然是跟自己的阅读需要密切相关。那时,他对文学、哲学、艺术感兴趣,如《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四册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尼采的《哲学与真理笔记选》等都是一书难求。

“由于书订得少,可谓非常紧俏,谁手里有几本这样的书,一定会得到文友们的热捧与羡慕。”高建刚感慨地说,在一个“知识就是力量”的年代,因为这些珍稀书籍,他的书事成为一个时代的“温度”。不仅亲友找他“走后门”,一些不认识的爱书人也辗转找来买书或者借书,书成为大家共同进步的阶梯。“因为共同的爱好与追求,我跟很多人因此成为很好的文友。在提升个人文学素养的道路上也少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改变了我的命运。”这种厚重的“书缘”绵延了40多年,至今依旧“后劲很大”。“与文友分享好的书籍,并彼此照亮文学的天空。这将是我一生的温暖。”高建刚表示。

目前,书店不仅是购买书籍的地方,更是文化交流和社交的聚集地。书店经常举办新书分享会、作家签售会等活动,吸引着一群热爱阅读的人群。“青岛的文化活动丰富,如诗歌朗诵会、文学沙龙等,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文学创作和欣赏,也为读者提供了社交的机会。”作家、朗诵家高云华不仅是著名的阅读推广人,而且参加了许多阅读俱乐部和社团,定期组织并参加读书会、讨论会等活动。他认为,阅读平台给爱书人提供了分享感受、交流想法的平台,同时通过志同道合的话题,获得更多友谊和知识。

青岛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刘宜庆是有名的读书达人,经常在朋友圈分享阅读体会。他认为,在一个大家都离不开手机的数字时代,深度阅读与线下社交的结合,将会呈现出独特的魅力。“随着阅读社交的兴起,一些知名的书评家、博客作者或社交媒体上“大V”也成为阅读社交的一部分。他们的推荐和评论往往能吸引大量关注和讨论。最近,作家余华与莫言在后者公号上的互动,就引起了年轻网友的广泛关注。”刘宜庆介绍,目前的阅读社交渠道广泛,许多图书馆和书店会组织各种阅读相关的社交活动,比如作者见面会、新书发布会、朗读会等,为读者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专门的阅读社交平台,如Goodreads、LibraryThing等。在这些平台上,读者可以分享书评、建立书单、参与讨论群组,甚至可以通过阅读挑战和问答游戏与他人互动。而传统的阅读俱乐部或书籍讨论小组是阅读社交的一种常见形式,成员们会定期聚会,讨论一本书或者一个主题,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感受。

“我们的读书会主题是书香赋能楼宇,星光照亮远航。”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党委书记颜德义是作家,也是成立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星航读书会的主导者。他表示,最早主张成立读书会是有些“私心”的。他本人喜欢读书,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将同事们聚在一起,让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会定期约定一个合适的时间,几名分享者依次分享书籍内容和个人感悟,最后还有自由讨论环节,供大家提问交流、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同事们彼此有了更多了解,也锻炼了一些年轻同事的口才与交往能力。

阅读社交已渐入佳境。青岛举办各种文学奖的评选,鼓励原创作品的创作和分享。这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也促进了作者之间的交流。青岛的一些咖啡馆、餐厅等场所也会举办主题阅读活动,如“美食与文学之夜”等,将阅读与生活紧密结合。“大量的亲子阅读活动,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促进家庭间的互动。”猫头鹰助学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张言希告诉记者,自2021年起,崂山区已连续四年开展“阅读马拉松”挑战赛,让阅读走进景区、走进街道、社区以及家庭,让更多市民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社交资源,感受到“爱读书,爱分享”的阅读魅力和家庭亲和力。

记者手记

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才是最好的

阅读与社交在一个平行时空里碰撞、融合,成为提升阅读质量的有效外延。

阅读原本是一件很安静、孤独的事情,与“社交”这个有些喧嚣的词语产生的浓烈化学反应,不亚于“e人”和“i人”的邂逅与相恋所缠绕的有趣链接。

调查显示,社交阅读解决了很多人关于阅读的困惑与瓶颈。比如,有的人希望通过分享讨论读书体会、激发新想法,重新放下手机,爱上阅读;有的人因为自己读书很难静下心来,希望通过阅读社交的平台和参与者的监督、鼓励,“强制”阅读;还有的人认为,阅读一直是一种很文雅的爱好,想通过阅读结交有阅读志趣的朋友,并通过读书的方式扩大社交圈,毕竟一边读书一边交朋友很有意思。

记者曾经参加由企业家组成的下午茶读书会。分享活动中,每人分享一本最受启发的书籍。同时,他们各显神通,讲述各自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对未来的预期,整个读书会现场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会。不过,一位参加者表示,这样的读书会应该少而精,如果搞得多了难免流于形式。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能放下手头的工作,来这样一场“务虚会”,得到的应该是彼此的有效输出。

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阅读社交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朋友圈经常看到硬性的每日阅读打卡,实则并没有真的做到阅读。这就像有的人喜欢晒读书的照片,也许只是在朋友圈打造一种知性的人设。”阅读社交是一种流行趋势,如果不喜欢扎堆,或者有强大的自律性与规划性,拥有自己独立的、固定的阅读时空,那么便不必强求自己适应或融入这种模式。

阅读社交效用最大化的模式应该是彼此督促与分享讨论。在阅读的相互交流中,享受思想的碰撞,汲取知识的养分,这才有意义又有营养,才是阅读的初心与本源。“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社交只是一种促进阅读的手段,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才是最好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