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艺青岛 > 岛城故事 >

青岛湛山当年叫“斩山”,你知道为什么吗?

时间:2019-10-25

      孙氏兄弟为什么看上湛山这片土地?不同于其他地方之处在于,这里曾有先民开拓于此,不用从零开始。

  “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说明这里当年有村落,但一些记录片断做了间接证明”,贾世珍说,这要从浮山所的十八座墩堡说起。

  明初,为了抗击倭寇,朱元璋在山东沿海广设卫所,浮山所便是其中之一。据《莱州府志》记载,浮山寨备御千户所,属鳌山卫,设墩堡十八:曰麦岛、曰错皮岭、曰双山……曰斩山,在所西。据《即墨县志》记载,浮山所墩堡十八、麦岛、错皮岛、双山……斩山。在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看来,“在地方志中,村落有行政村和自然村,行政村属于政府规划村,自然村是百姓自发形成,村落的名称都是口口相传,老百姓不知道怎么写,比如当年的大鲍岛就有大抱岛等多种写法”。因而,湛山以前曾叫斩山,“可能以前的‘斩’字并不这么写,只是百姓误传而已”。

  据《湛山村史》记载,“在此驻守的屯垦军民亦军亦农,有警则战,无警则耕”。这足以说明,在孙姓族人迁徙此地之前,“已经有村落的痕迹,因为其他的墩堡都是在村的基础上建立的,军户落地需要房屋土地”,贾世珍说,即使当时的斩山还没有村民居住,设立墩堡之后,“类似于后来建设兵团的军户们,也会在这里开荒辟地,驻扎生存,他们可以说是斩山的先民”。

  写到这里,心中难免产生疑问,中国文字的渊源深厚,为何此山取名为并不怎么“友善美好”的“斩山”?关于斩山的来历,曾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最初不少人认为‘斩山’的‘斩’字不吉利,甚至还有一种说法称斩山处是浮山所的刑场,事实并非如此”,贾世珍先生说起了一段故事,“斩山从明朝开始就有,村里传说古时候有个蛤蟆精,在当今的蛤蟆(河马)石附近兴妖作怪,伤害百姓,上天派二郎神收服它。二郎神一下子没杀死它,它一路狂逃,鲜血染红了山坡,那个山坡便取名红(洪)山坡,二郎神追到一座山上,把它斩了,从此,此山就叫斩山。为了纪念二郎神,百姓在斩山上修了一座庙,叫二郎庙,山下的村就叫斩山村,也就是现在的太平山”。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二郎庙确是真实存在的。

  空口无凭,照片为证。100多年前,德国的地理学家、旅行家F·帕默M·克里格整理出版了《1910年青岛及周边地区的旅游指南》(英文版)一书,为青岛留下了大量历史影像,就包括湛山村的二郎庙。青岛学者衣琳先生在《湛山村二郎庙》一文中称,照片拍摄于1904年左右,“二郎庙分为一前一后两座独立的房子,位于画面右边的是山门,左边是供奉二郎神的正殿”。斩山的得名于“立村之初,山上狼、狐等野兽出没,村民夜晚忌惮出门遂祈求天神保佑,下凡斩妖除孽。后来野兽渐少,便有了‘二郎神在此山斩妖,为民除害’的神话传说”,这应该是村民设立“二郎庙”的原因,一度香火旺盛。

  二郎庙存在的时间很长,“据记载,1910年前后,殖民地政府为了开辟植物园,绿化青岛周边的各个山头,曾有几位从事育苗管理的园丁,暂时居留在早已废弃的二郎庙里”,但因为湛山村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山里的野兽面临绝迹,“二郎神庙”设立的初衷也就不复存在,因而庙宇人烟稀少,逐渐破落。后来,“二郎庙前的大榆树难逃变成木柴的厄运,再加上有些村民从二郎庙里取用砖石,所以日占后期二郎庙消失了”。据衣琳考证,二郎庙的原址“大致地点应在今芝泉路中段的南侧坡下处,即芝泉路15号‘芝泉山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