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名家之声 >

传统文化“复兴”不是简单“复古”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7-03-04

 
  今年春节期间,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迅速走红,用全新的视角和方式,掀起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实践。传统文化热潮涌动,两会上有关“传统文化复兴”的话题,再次引起代表委员热议。
 
  传统文化回归彰显文化自信
 
  “吸引得移不开视线”“观看时呼吸都不敢太大声”……去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平台上引发热议,大国工匠的迷人气韵与国宝文物的瑰丽风采,让许多“90后”观众发出“致敬中华文化”的感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毅进认为,传统文化从“冷”到“热”,体现了文化自信,崛起的中国极大提振了民族自信心,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成为许多中国人的自觉意识。
 
  传统文化不是单纯知识教育
 
  近年来,国学书院、国学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代替了“学钢琴”“学奥数”,成为不少中国家长的选择。与此同时,一些国学班要求孩子必须穿汉服、行拱手礼,读古诗要“摇头晃脑”等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也屡遭诟病。一些代表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传统文化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复兴”亦不是简单“复古”。
 
  什么才是优秀传统文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提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爱诚孝仁、崇德向善的伦理观念,比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事象、口头文学和传统工艺,比如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
 
  为传统文化“热”落地出实招
 
  礼敬优秀传统文化,植于心见于行。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命题,教育和传播是关键。
 
  潘鲁生委员建议,首先要加大学术层面的研究力度,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和专项研究基金,统筹规划研究领域,为国民教育打好基础。高毅进代表认为,要充分利用媒体、公共空间等传播平台,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表达方式,理直气壮地大力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在全社会形成礼敬传统文化的风气。
 
  本版文图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