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名家之声 >

公益文化节目频频创新!

作者:刘长欣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18-07-20

 
  不少人将2017年称作“文化综艺节目元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国内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推出的此类节目数量超过50档。虽然大批文化类节目的出现为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但发展到3.0阶段,文化节目若想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必然需要更新颖的创意和表现形式。
 
  目前,《朗读者》第二季正在央视热播,节目延续了第一季的综艺“清流”气质,赞誉度更是超过上季;同时,由南方周末旗下南瓜视业携手灿星制作打造的文化教育公开课《同一堂课》也正在浙江卫视播出,透过节目可以看到,课堂不再束缚于教室之中,课文理解也不再受限于书本和朗诵,引来观众纷纷点赞,“原来语文课还能这么上!”
 
  专家认为,新一轮的文化类节目正在朝着“大胆创新”“寓教于乐”的方向上过渡。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今年会是公益文化节目的创新元年”。
 

资料图
 
  寓教于乐是赢得掌声的关键
 
  今年的文化类节目在努力挖掘新方向,探索更多可能性。例如年初播出的中国首档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把流传千百年的古诗词和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被誉为“音乐版《朗读者》”。
 
  而在豆瓣上收获9.2高分的《朗读者》第二季,从朗读方式到嘉宾与读本等内容的选择上,都尝试做出改变。
 
  同样在荧屏上热播的《同一堂课》,则在垂直细分领域另辟蹊径,首次尝试了聚焦于小学课堂和小学课文的原创节目。节目中,濮存昕、张国立、徐帆等走进小学课堂化身代课老师,为同学讲解经典国学课文。冷凇将这档节目称作“中国首档文化场景类教育真人秀”。
 
  “目前90%的文化类节目都是在演播室拍摄的,这个空间特别有局限性,”7月15日,影视产业观察主编彭侃在上海举办的《同一堂课》研讨会上表示,该节目打通了室内外的空间,让文化名人走入真实的课堂中去,“帮助我们打开了文化节目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当然,若想摆脱文化类节目“高冷”的窠臼,寓教于乐,把知识与趣味性相结合,是赢得观众掌声的关键之一。
 
  《同一堂课》中,为了让孩子们在三天内得到最大进益,代课老师们“各显神通”:例如张大春邀请小学生在大明湖作诗;王洛勇选择以模仿动物的姿态等独特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理解蒲松林的《狼》;麦家带孩子们走进山林之中,一起感受自然,体会课文的意境。
 

资料图
 
  文化节目素材就在身边
 
  在去年《朗读者》第一季收获大量点赞之时,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就提醒,文化节目还需要更多创新,不能一窝蜂式的“朗读”。尹鸿认为,文化类节目需要更多差异性、多样性,要避免同质化、模仿化,“要规避走到同一条道路上去”。
 
  冷凇同样表示,文化类节目并不好做,因为“一旦策划不好,就流于空泛、高冷”。
 
  在冷凇看来,《同一堂课》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素材来自于我们身边,将普通语文课升级到了艺术门类的慧眼之课,编剧不是把剧本编好,而是建立在顶层设计和剧情构建基础上的预判。“这使得节目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细节,也碰撞出了不少真实流露的情感。”
 
  为了响应广电总局的导向性政策,不少节目在明星嘉宾和普通参与者的比例上绞尽了脑汁,“现在为止,大部分综艺节目仍然非常依靠明星。不少节目虽然也有普通人担任嘉宾,但那种人物关系,不是真正的在两者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彭侃表示,“但这种化学反应,真实的状态,才构成节目中的重要看点。”
 
  彭侃认为《同一堂课》在上述这个难点上起到了示范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