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刘杰:令人头疼的现象

来源:劉爷说事儿   时间:2016-03-23
我的《茶叶帝国》和《猴票》即将发售了,从作者自身而言,是一件幸事,但是也有诸多不幸。想必很多朋友多有不知,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作家不过是个外表光鲜内心惶恐的职业,算得上当下中国最苦逼也最屌丝的职业了,与那些动动嘴就有千金万银入账的老板们相比,作家已然寒酸到了穷困的地步。
我知道,已经有好多人和我一样在翘首以待这两本书的出笼,只不过所期盼的结果不同罢了。做为作者,我是完成了一部作品,剩下的就是让市场去检验这本书的价值。朋友们则希望能赶快上市一睹为快,而有些人则不同,只是期望作者能够送书于己。这种想法着实让我哭笑不得。除非本人主动赠书,在此我不得不多说一句,请伸手索书的朋友们还是免开尊口,多多体恤一下作者的苦衷,作家不过是一个职业罢了,写一本作品不容易,如果人人都伸手索书,作家们也就没有了吃饭的饭碗,这就好比认识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你能伸手向人家要钱么?
我说作家不过只是一个职业,而绝对不是一个值得荣耀的身份象征,这个职业其实和商场的营业员、工地的建筑工人没什么两样,惟一不同的是,工作的地点和位置不同。如果说建筑工人是一个具有很大风险的工种,那么作家们也同样在极大的危险中存活,首先是身体在整夜的劳作中垮掉,其次常年的烟酒熏陶再加上缺少必要的锻炼,导致作家们“过劳死”的概率也就越来越大——作家,只是在拿着身体当赌注的赌徒,用耗掉生命为代价一个字一个字地在键盘上敲出来,所以在此呼吁,请不要为难作家!
很长时间以来,作家们都被形形色色的索书者所困惑,很多人都以能够直接从作者手里拿到书为荣,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甚至宁可花上千请饭,也不肯掏几十块钱买书,真的是让作者们哭笑不得。其实何必呢?我都感到了奇怪,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只需用一顿饭钱的十分之一便可买到书,可为什么要花如此巨额来索一本书呢?我只想再重复一遍,作者只是个职业,在一切都市场化的今天,作者生存的唯一路径就是通过销量来决定自己的收入。
我从来没有向任何人伸手索书的习惯,如果是好朋友的书,我都会在第一时间下单去买而绝对不会主动伸手索要,这是一个习惯,也是对作者的尊重,因为我知道通宵彻夜地趴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艰辛!何况这是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如果索书者真的读了还罢了,但是多数人不过拿回家当做一个陈列物而已。还有,再加上出版商们的盘剥克扣,等等,真正到手的版税寥寥无几,说实话,作家们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弱势群体罢了。
点我真的要向那些买书的朋友们表示致敬,就像2015年第二版《大商埠》上市的时候,在青岛书城和青岛广电《牵挂》栏目等处组织的的签售会上,各层面,各年龄段的热心读者现场购书,签名,非常令我感动。青岛的一批朋友给予了很大的帮忙,让我对他们萌生感激之情。——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向我要书就是很好,而是一种能够让我肃然起敬的精神。
一本书问世,其实作者充其量也只有十本二十本的样书,亲朋好友的相送纪念只是一个意思,如果满足索要者的要求,只能自己掏钱再去买。可能我这样说会被人不能认同,或者遭到鄙视和蔑视等等各种白眼,不就是一本书嘛,有什么了不起?
说起来,作家真的没什么了不起,不过就是一个与任何工作都一样的职业,要求作家签名留存都没问题,但是实实在在受不了索书者们的要求。在《混子》出版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女性读者通过各种方式终于找到了我,又是请吃饭又是赠送礼物,而目的只不过就是想从我手上拿到一本签了我名字的书,搞得我非常尴尬,有心想送但是手上确实没书,只好临时到书城去买了一本。
一本两本真的没什么,可有没有想到,再好的汉子也架不住一群狼,都一齐伸手要了,谁能承受得了?说实话,送书确实送不起,可不送又得罪人,这年月索书的陋习让作家们真的是身处尴尬。
藉此借《猴票》和《茶叶帝国》即将上市之际,我再一次恳切地告诫索书者们,免伸小手也免开尊口,权当是可怜作家的劳动了!
爱书,爱读书是作家最欢喜的了,买书去请作者签字当然是作者最高兴的事了;买书并认真的读书,是对作者最大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文化素质最好的体现。
书,非买非借不可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