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汽车往事

作者:戴新阁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6-06
     如今, 汽车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如果谁说买辆小轿车,那可是天方夜谭。那时,汽车也是供给制,县团级单位,有条件的才能配辆老式的北京吉普车,至于轿车,单位有钱也买不到,个人就更不用说了。马路上的车不多,轿车更少,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结婚用自行车,有辆北京吉普接新娘,算是很有面子了。
 
     领导坐车都有严格的规定,记得我兄当时在部队,给福州军区副司令担任私人警卫,首长的专车也不过是辆伏尔加轿车(车子的标志是只小鹿,也称苏联小金鹿),现在这种车子已经少见,早已被高档车所替代。

 
    那时,人们脑子里似乎没有汽车的概念,更不用说轿车了。所谓车子就是指自行车,自行车也紧缺,要凭票供应,一般人买不到,华侨商店有,凭外汇券买,单位分配的自行车票,除工作需要留几辆,大都以抓阄来分,年轻人能有辆自行车就很知足了,倘若能骑辆“凤凰”或“永久”,那简直是一种时髦。
 
     我一个同学他的大爷在日本,当时中日关系刚开始修复,可以通信邮寄东西了,他大爷来信要送他份礼物,问他喜欢什么东西,他一直向往有辆自行车,鼓了鼓勇气回信说,想要一辆车子(自行车)。
 
    半年后,海关通知他去提车,他跟着父亲到海关一看,是辆小轿车,当时傻眼了,连连摆手说:“这不是我们的!”人家对着地址、姓名说:“没错呀,这就是你们的!你们要缴税啊”!
 
   要交的税,加起来可以买间房子了,家里哪能出得起?他想要辆自行车,没想到寄来了一辆小轿车,而这辆小轿车竟成了他家烫手的山芋,留不起,卖不出、运不回去。最终轿车留在了海关,人家给了他辆自行车相抵,他父亲还千恩万谢地感激了人家一番。不管怎么样,总算是得到了辆自行车,但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郁闷了好一阵子。
 


 
     我刚参加工作时,希望有辆跑车子,于是,托当船员的妹夫,在国外打听一下,帮我买辆二手的跑车子(自行车),他跑船回来后对我说,国外没见到二手跑车子,新的很贵,价格不亚于廉价的小汽车。原来如此,还真买不起,那时月工资才三十多块钱,而跑车子便宜的几百美元,合上千元人民币,不吃不喝也得三、四年的时间,怎么能买的起呢?后来,自行车普及了,买了辆本市出的跑车子,质量一般,动辄掉链子,不敢出远门,只能骑着上下班。
 
     后来汽车渐渐多起来,主干道上开始设立信号灯,马路上尽是骑自行车的人,上下班时间人如潮涌,川流不息,汽车还比较少,有时红灯亮着,却没有行驶的汽车,于是骑自行车的人就闯红灯,只要有一个人闯,大家就蜂拥而上,全跟着闯,似乎谁不闯红灯谁就吃亏了。
 

 
      汽车先开始流行时,最多的是国产客货两用车,机器不太过关,毛病不断,经常维修,记得我单位那辆“蛤蟆头”车,开着到栈桥去推销“十一届亚运会奖券”,结果在中山路上抛了锚,大伙从车上下来,推了好一阵子才发动起来。当时,日本发动机的江铃客货两用车,算是先进的,但价格不菲,一般单位也买不起,人们对这些客货两用车统称为“大头车”。
 
     那时,企业比较牛气,中型国营企业一般都有辆北京吉普,效益好的还有原装的日本面包车,桑塔纳轿车。机关不如企业,区级机关更清贫,只有几辆桑塔纳轿车,书记、区长们坐,区直属部门或单位,有辆“大头车”就算不错的,领导开会、办事坐这种车,当然,比骑自行车方便多了。
 
     没有车的部门羡慕有车的部门,当时我在四方区体委任职,有次,区里开会,部门领导分组讨论,民政局那位近60岁的王局长说:人家有车的部门挺好,没车真不方便,有一次到市里开会,领了一堆材料,绑在自行车后座上,上坡时撒了一地,唉……。话语中满是无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与国家体委群体司联系,与区教育局承办了一届“全国小学生排球夏令营”排球比赛,分管区长帮我们联系市企业部领导,到一家企业拉赞助,那是青岛碱厂,经济效益好,碱厂王书记是孙部长的老部下。去的时候,我跟着赵区长的车(桑塔纳),教育局副局长坚持坐本单位的“大头车”,结果被门卫挡在了厂外,经解释才放行,那时,车子似乎也象征着身份。那天,孙部长(孙喜茂,后任市政协副主席)亲自出面,人家热情接待,但却没拉到赞助,一人给了两包碱,说是让我们给做宣传。


 
      排球比赛来了不少名人,中华体育总会副主席黄中为比赛吹哨开球,还有中国女排前主教练邓若曾,国家男排主教练戴廷斌、李跃先等。国家排球主教练来了外出总不能徒步而行吧,区分管领导协调,从区计生委借了辆微型小面包(昌河),那可是区政府部门中唯一的一辆面包车。李教练体格大,坐在前座,在一次出行中把座位压瘫了,成了他们的笑柄。后来计生委李主任还半开玩笑地追着我赔车座位呢。


 
      那年代,汽车司机很牛,脾气也大,毕竟物以稀为贵嘛,在马路上你没及时让道,司机会大声呵斥甚至骂骂咧咧。记得八十年代初,我的一位同事到美国看她哥,初次出国,回来后大谈在美国的感受,其中有车主动给人让路的事,印象至深,司机开车还主动给行人让道?其实,人家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却觉得很稀罕,直到九十年代初,我们这儿还依然如故,车,没有让人的,不过闯红灯的人少了。


 
     那时,司机是个吃香的行业,在单位里给领导开车更有底气,跟着领导参加应酬还喝酒,领导有时还叫他们喝呢。
 
     有一次,我坐某单位的车,司机喝了不少酒,他把大头车开的飞快,我劝他慢点开,他却不以为然,坐在旁边的领导却笑眯眯地对我说:没事,他越喝酒车开的越稳。我听了晕菜,坐在车上提心吊胆,真不知道这位领导是怎么想的。后来,终于有一次,他喝酒开车出了事故,追悔莫及,差一点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从此再也不敢喝酒开车了。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汽车满街跑,司机比比皆是。社会进步,交通法规也日趋完善了,喝酒不能开车,已经形成法律规定,成了人们的一种自觉行动。车主动让人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随着法规的完善,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车让人也就习以为常了。
 
     现在,轿车开进平常人家,有的家庭还不止一辆,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新车销量早已超过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车多了,有车的人也犯愁,譬如,缺少停车场,没有车位,停车费的价格翻倍提高,堵车、塞车等,道路的更新远远不及汽车的增加,车多了,马路更显得狭窄拥挤。


 
     汽车增多,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对人们的生存环境、空气也造成了污染,在一些城市我们很难看到湛蓝的天空,呼吸到清爽的空气。汽车尾气中含的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一些固体颗粒,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
 
     汽车,这个现代社会的交通工具,演绎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各种交通工具会不断改进和完善,汽车,最终成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也许,多年后人们不再青睐汽车,以环保为荣,自觉维护自然清新的生态环境,那时人们的生活也许会更好。
 
    (作者简介:戴新阁 笔名: 山川、朋华,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著有《善待人生》、《浪漫不如平凡》散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