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乡愁

作者:徐宁蕊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6-26
  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以前每次回去,都会感到这个村庄的一些细微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却让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揪紧、颤抖、流血。不知从何时起,父母年轻的脸庞竟渐渐的爬满岁月的痕迹,母亲那乌黑油亮的头发竟然变得花白,父亲那原本挺直的背现在也微微的驼了,他们把他们的一生都献给了这片土地,寒来暑往,岁月沧桑,常年繁重的体力劳动,似乎让他们显得比同龄人更加苍老。还是2012年底短暂回过家,迄今没能见着父亲,听姐说父亲苍老了许多,一种揪心的疼油然而生。


 
  曾经,当我们还年少时,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村子。忘不了放学路上我们的一路飞奔,书包里的饭勺与饭盒随着我们的步调有节奏地敲击发出轻快的交响。做完作业,便是我们仅有的自由支配时间。抓泥鳅啦,捉蛐蛐啦,钓黄鳝啦,掏鸟巢啊等等,不一而足,都是我们儿时最爱的活动。那真的是一个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纪,我们不用考虑将来,不必为生活烦忧,每天只会徜徉在那诱人的大自然里。尤其是周末和寒暑假,经常在野外疯狂得忘记了时间,到了饭点儿,耳边便会传来母亲回家吃饭的催促。尤其是夏季,田野是我们的驰骋的战场,堰塘是我们畅游的乐园,树枝是我们疏荡的天堂。每天清晨,都是被清脆的鸟音把自己从甜甜的睡梦中喊醒。每天傍晚,又在一片此起彼伏蛙鸣的催眠曲中甜甜的睡去。小小少年,没有烦恼。


 
  那应该是我一生中最美丽的回忆了。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开始思考未来,人生似乎就此开始变得沉重起来,当我看到一生辛劳的父母,他们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劳,我就决定(也是父母的嘱托)今生再不“重蹈覆辙”。随着求学的深入,离家也越来越远,越来越久,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可是每当想起我的家乡,我内心总会泛起一种久别的温暖的感觉。时光就像一列疾驰的列车,一眨眼,我们竟然走了这么远,这么久!


 
  站在遥远的天边,目送故乡的方向,仿佛听到了那时的欢声笑语,思乡的情怀如澎涌的源头流荡在高原,久久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