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朝城路——青岛高等教育从这里起航

作者:侯修圃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8-07
  初夏,阳光还不是太毒,微风吹拂,我感到特别舒服。坐214公交车从广州路下车,走一段云南路就从左边切入朝城路,过去走的不多,对朝城路的印象不是太好,主要是路很窄、背阴,阳光不足,卫生也不尽人意,没有多少车辆行走,人也稀少。原因是朝城路是和广州路平行的一条路,广州路成为要道,朝城路的任务自然被广州路所取代。其实,朝城路的左边实际上就是广州路所有单位的后院的院墙;右面大多是铁路职工宿舍,我的文朋友李福云曾住在这里。李福云原青铁一小教师,业余作者,主要写散文、短篇小说等。


 
  过了东平路,左面是橡胶九厂职工宿舍,文友张培宣曾住在这里,拆迁有十年了,种种原因还没有落实房子,仍在广州路租房子居住。张培宣,1933年生,原是橡胶九厂招待所负责人,喜欢收集京剧资料,常写一些京剧知识小品和演员轶事,偶或见诸报端。其对面是青岛皮件厂,上个世纪90年代撤销改成酒店,我曾在这个酒店吃过几次饭,所以印象较深。皮件厂旁边二楼上曾是青岛名噪一时的青岛留园补习学校。
 
  留园补习学校,是由爱国教师丁梦全所办。丁梦全,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原系胶济铁路局青岛铁路小学高级教师。1938年,日本侵略者第二次占领青岛,对青岛的教育进行严密控制,丁梦全坚决反对,立志不在敌人把持下的学校任教,因而失去了工作。在没有经济收入的情况下,还要抚养患肺结核病的妹妹和一个失去双亲的侄女。为了生活,收几个学生来家补课,收几个零钱补贴家用。在补习期间,丁老师不但为学生认真补课,还创办了《拓耕》半月刊,教学生自写、自抄、自编,装订成册,让学生学习传阅。丁老师的方法得当,学生兴趣很浓,把这里当成家,亲切地称这里是“留园”。正由于教学质量高,名声远播,学生越来越多,就改成“留园补习班”。1942年以后,凡小学毕业考不上中学的,到这里补习一年,十有八九考上中学,所以学生爆满,不得不改成“留园补习学校”。她妹妹病也好了,帮助做一些辅助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丁梦全曾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王文起、聂希文等同志接触,做了许多有益工作。1946年她参加了王文起、聂希文主办的《小朋友十日刊》的编辑工作,并写了不少好文章。1947年春,她在党组织领导下创办了“小朋友业余剧团”并自任团长,写了“团歌”并演出一些进步儿童剧。王文起在《民众日报》编副刊,她是主要撰稿者之一。1946年,地下党所创办的《友联书店》被迫关闭,聂希文等把大批图书放在留园补习学校保管。她不但保管,还让学生阅读进步书籍,对青少年传播进步思想。
 
  可惜,丁梦全积劳成疾,解放初期去世了。留园补习学校虽然保留到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但毕竟衰微而不得不画上句号。留园补习学校尽管驾鹤西去,但在青岛市的教育史上留下一朵奇葩。
 
  顺便一提:王文起,原名张守基,曾用名石磊。1945年12月,他受上海地下党组织吴学谦同志的派遣来到青岛作地下工作。解放后,曾被错划成右派分子,平反后,任临沂市文化局长。聂希文,解放后,先后任青岛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市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过了费县路,西面是第四织布厂,东面是原广播电台宿舍。上个世纪初,朝城路到单县路即嘎然而止,因为单县路以南,贵州路以北,范县路(今已在青岛一中校园内)以东,鱼台路以西,属于德华大学的地盘。
 
  德华大学,当时命名为“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因在黑澜地区,坊间叫“黑兰大学”,1909年正式开学,是青岛第一所大学。
 
  德华大学,是由德国政府和清政府协议在青岛建立的大学,其建校经费,是由德国国会通过的德国胶澳督署建校预算及赞助法案,计64万马克,德国财政拨付60万马克,分三年拨付。中国协筹经费4万马克。常年教育经费为20万马克,由德中双方共同负担,德国13万马克,中国地方政府7万马克。该校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校舍4万平方米,运动场及附属设施16万平方米。大学设预科和本科。预科学制6年,本科学制4年至6年。初设政法、医学、理工、农林4个科系。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德华大学迁至上海,与同济专科学校合并,统称同济大学。


 
  德华大学校原办公楼,最初改成日本女子中学,后改为胶济铁路局(后来的济南铁路局青岛分局),原学生宿舍改为铁路医院,原实习工厂归铁路工务段、电务段所有。原实验楼,1930年成立了青岛民众教育馆。
 
  民众教育馆,下设总务部、演讲部、康乐部、科学部、图书部。馆长张俊图,有工作人员18至25人;还有业余剧团“民众剧社”,经常组织演出活动。还编辑出版刊物《民众季刊》和民众小报,并编印不定期的文艺宣传材料。1935年,沧口设立分馆,翌年,与沧口小学合并。抗战期间,民众教育馆停止活动。1946年,恢复民众教育馆,馆址在泰山路,因靠近大港,也叫大港民众教育馆。同年,在沧口大马路重建沧口民众教育馆。
 
  朝城路民众教育馆的演讲部,是后来的青岛广播电台,地址朝城路7号。上个世纪30年代,华北运动会在青岛举办,由海军无线电工厂生产了一台广播电机,由无线电广播体育比赛实况,收效很好。日伪时期,敌人控制了广播电台。19945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电台后,改名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青岛广播电台”。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当天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广播电台,首任台长林明,杨洁作为第一位播音员广播了这一重要消息。杨洁后来成为著名电视剧导演。解放后,广播电台出了不少知名诗人、作家,诸如周先佩、栾继曾、谢颐诚、杜帝、王勤等。


 
  1931年底,沈鸿烈主政青岛,他还是很注重教育的,为了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于1932年开办了两所小学:一是朝城路小学,一是黄台路小学。朝城路小学创建于民众教育馆旁边,是年秋季开学,共招收18个班。1934年10月,刘崇正任校长,有教员17人,学生总人数605人,其中幼稚园一所,有孩子42人。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撤销民众教育馆和朝城路小学,成立“维持会”,1939年,市立女子中学迁入,开始叫“会立女子中学”,本年底改称市立女子中学。1946年女子中学回迁太平路,朝城路小学恢复建校。1949年6月2日,小学由接管人员周树成负责,有教师24人,20个教学班,有学生850多人。解放后,朝城路小学得到长足发展。
 
  初夏的薄雾从海边刮来,似轻纱缭绕在高楼顶端,海风带带咸腥味扑个满怀,一时感到凉爽许多。我站在朝城路小学门口,仰望雄伟、壮观的4层大楼浮想联翩。1992年,我主政市南教育时,拆除了旧楼盖了4层教学大楼,计5100平方米。门口保留一截旧楼,按规划应该拆除的,是我们赖着不拆才保留下来。一来可以看到朝城路小学旧影子,二来为学校保留一块创收的阵地(当时办学经费不足)。巧合的时,1994年,市南区教育局拆迁改造,我们还借用这座旧楼办公近两年呢!


 
  朝城路小学经历了风风雨雨80多年,培养出不少栋梁之才,没有统计,据我所知厅局级政界人士不在少数,书画界也有佼佼者。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电影明星黄渤,他1987年毕业于朝城路小学,凭他的天赋和实力,先后获得2006年度新锐演员奖、2009年度在台湾电影金马奖评选中,斩获最佳男演员奖等。令人感动的是黄渤成名以后没有忘记母校。有一年,为了给班主任过生日,他和青岛电视台联袂拍摄了“寻找班主任徐庚文”的电视片,徐庚文在九泉之下也很欣慰了。另外,王雅梦,1994年毕业该校,现在是世界顶级吉它演奏家。
 
  我说这些并不是说本人多么高明,而是说朝城路小学广大园丁们的辛勤付出。
 
  如今德华大学的老房子保留得完好如初,在高大粗壮的大树掩映下熠熠生辉,花木扶疏,绿地茵茵,谁承想,这里曾是一所大学的校园。历史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所大学从大地上抹掉了,但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抹掉;如今青岛的高等教育像雨后春笋一样,迎来万木春。


 
  德华大学,虽然只生存了5年,但她正像一名呱呱坠地的出生婴儿,在东方海滨诞生了,她的诞生是青岛的骄傲和自豪!因为青岛大学教育从这里起航。
 
  (作者简介:侯修圃,笔名伴农,作家。现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等。有《三楼巷》《侯修圃散文选》等9部散文集问世,有诗集1部、语言类专著2部出版,计300余万字。曾荣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和中国散文华表奖等40余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