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福建路出过三位电影名家

作者:吕铭康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9-04
  福建路原本是市北区的一条小马路,位于胶州路市立医院的对面。进入新世纪后,因修建胶宁高速路和兴建高层住宅,如今的福建路几乎荡然无存。我孩提时因隔家近,就常来福建路(胶州路口)一家茶炉店轧面条,在就是许多同学在这住;后来我又在1999年入住福建路,2010年迁出,经历并目睹了福建路的兴衰。尽管如此,人们永远难忘:福建路曾经出过三位电影名家——崔嵬和王云阶、王龙基父子。
 
  著名电影导演和表演艺术家崔嵬


 
  崔嵬(1912—1979),原籍山东诸城,1922年10岁的时候,因家穷便随父亲逃荒来到青岛,就住在福建路36号大院(2010年才拆除)。他12岁入孟庄路的青岛大英烟草公司做童工。后蒙亲友资助到上海路的礼贤中学(现青岛九中)就学。因他喜爱文艺,有表演天赋,考入了济南的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编剧。后剧院停办他又回到青岛,在《清风报》做记者,并在青岛大学旁听。1932年,他在青参加了“左联”戏剧活动,成为“海鸥剧社”的骨干成员,在当时的地下共产党领导下演出了一些革命的戏剧。还与“海鸥剧社”的女演员李云鹤(即:江青),在崂山山村为老乡们用青岛土话,演出了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可以说,他涉足艺坛是从青岛开始的。解放后,他先后主演了电影《宋景诗》以及《老兵新传》、《红旗谱》等,并导演了《小兵张嘎》等许多影片。崔嵬与赵丹等主演电影《海魂》,曾与1957年盛夏来青岛拍摄全部外景。1959年他作为北影的导演,又来青为电影《青春之歌》拍摄外景。
 
  在此还应该强调的是,崔嵬还热衷于拍摄京剧电影。为宣传与传承京剧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审美特征,为戏曲艺术片的创作和理论探讨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60年代初,崔嵬与陈怀皑合作,先后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和《穆桂英大战洪州》三部经典的京剧电影。
 
  新编传统京剧《杨门女将》是1960年拍摄。从舞台到电影,直到京剧电影的创作,崔嵬与陈怀皑这两位深谙京剧和电影艺术真味的导演,却始终没有用镜头去突破摄影棚内那无形的第四堵墙,出于对戏曲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崔嵬曾经说:“戏曲电影虽然可以跳出舞台,可以突破三面墙的局限,但镜头的角度却必须受着无形的舞台的框框的限制。要想保持戏曲艺术的完整和统一,就不能运用反打镜头”。利用电影的艺术功能,来讲述一个观众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故事,情绪的渲染、意境的营造,电影的视觉表现便显得格外重要。
 
  周恩来对京剧电影《杨门女将》非常满意,指出:“这是百年难遇的好戏,又是满台新人。”《杨门女将》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荣获首届“百花奖”的“最佳戏曲片奖”。夏衍则认为:后来的戏曲电影没有一部能超过《杨门女将》。但作为导演的崔嵬与陈怀皑,而更喜欢的是《野猪林》。
 
  1962年拍摄的《野猪林》,是继《杨门女将》之后拍摄的又一部京剧电影。在《野猪林》中,著名文武老生李少春唱念做打的戏份都很重,唯独念功展现不足。为了展示李少春念白的韵味,在崔嵬的建议下,杖责之后,专为李少春加了一段很长的念白,从而为我们的艺术宝库珍藏了一份永久的音像资料。白虎节堂上,身受陷害的林冲遭受杖责,两位导演充分运用电影语言来代替戏曲的表现手法,把舞台上假定性的表演转化为一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再加上音响蒙太奇的运用,便有了这个十分精彩而经典的段落。虽然戏曲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的表演,都以虚拟的程式化动作来表现,但“长亭送别”一场,感人至深的意境渲染,导演突破戏曲的禁忌,要求演员流泪,来强化枫叶飘零、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将观众的情绪带入雾气迷茫的野猪林。几个连续移动的空镜,渲染出野猪林幽深莫测的险境。林冲在两个解差的棍棒之下,唱做并重,导演利用纵深调度和一组富于景别变化的镜头,在展现环境空间变化的同时,又充分展示了李少春繁复的舞姿身段,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善与恶的剧情冲突更为强烈。“风雪山神庙”中“沽酒归途”一场戏,也增加了一段反二黄“问苍天”,突出了余叔岩的余派老生唱腔。这样就丰富了音乐形象,加强了抒情色彩,为《野猪林》增色不少。而戏中林冲的“问苍天”,现已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优美唱段。接着,崔嵬与陈怀皑再次珠联璧合,执导了京剧电影《穆桂英大战洪州》。
 
  “文革”中,崔嵬蒙受不白之冤,遭受到严重迫害。经周恩来过问才得以恢复了自由。过度的劳累和无端的摧残严重损害了崔嵬的健康,但他仍顽强拼搏,奋斗不息。1974年,他以病弱之躯又与老搭档陈怀皑共同导演了京剧电影《平原作战》。1979年2月7日,崔嵬终因癌症医治无效而辞世,享年67岁。崔嵬带头拍摄的京剧电影,已经成为我国电影史和京剧史的重要组成,人们永远铭记,难以忘怀。行笔至此,我蓦然想到: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之1993年拍摄的电影《霸王别姬》,获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的大奖——金棕榈奖。其中就有京剧的内容,而本片的艺术顾问就是陈凯歌之父陈怀皑(次年病逝),为影片的真实性增色不少。而其后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那种“京剧范”就显得比较匮乏,显然离开了他父亲的指导,拍这样的电影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另外还要提及的是,崔嵬在青岛期间,除参加左翼剧联的演出,还根据“剧联”的要求,到女中、文德女中、邮电局等指导人们开展进步戏剧运动。这时他认识了也住在福建路上的沈旭。沈旭,原名沈育成,是邮电局职工,每天值夜班,白天有时间,也在山东大学(青岛大学)旁听,他爱好文学,参加了中国诗歌会青岛分会,在邮电局办的《青岛邮工》刊物任编辑,发表了众多诗作,出版有诗集《饥饿线》。著名诗人蒲风(1911—1942)曾来青岛住在沈旭福建路上的家中半年,对沈旭的诗歌写作很有帮助。沈旭陪同蒲风从住处后面攀登上观象山,蒲风即兴创作了《青岛》一诗:
 
  头戴着鲜红的帽子,
 
  身穿着绿色的衣裳,
 
  大小马路是花格子,
 
  中山街直通栈桥的柔水,
 
  恰似长垂的彩带在海风中飘扬。
 
  大港、小港,像作她的四肢。
 
  ……


 
  还有,崔嵬家的隔壁福建路38号(现已拆除),是20世纪30年代在青岛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民报》社。青岛《民报》由国民党人王景西创办,但总编辑杜宇具有进步思想,曾被地下党吸收加入了青岛“左联”,这里成了“左联”的活动中心。杜宇曾翻译了《一个丑角所见的世界——卓别林传》,由著名的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先后担任《民报》副刊编辑的有姜宏、于黑丁、刘芳松、孟超,这四个人都是中共党员,也都曾是“左联”成员。“副刊”是当时《民报》办的最好的一部分。抗战胜利后,青岛地下党员张辽在福建路近胶州路处开办了一家“友联书店”,作为党的一处秘密联络点。
 
  著名音乐家王云阶与儿子“三毛”王龙基


 
  我在《音乐家王云阶的青岛缘》一文,已经专门介绍了“中国电影音乐的一代宗师”王云阶,而他的儿子王龙基也因在电影《三毛流浪记》成功扮演了三毛,赢得了好评如潮,并与他父亲一起载入了我国的电影史册。
 
  新中国建立的那年——1949年,张乐平创作的著名儿童漫画集《三毛流浪记》被阳翰笙改编成同名电影,由当时的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拍摄,导演是赵明、严恭。在片中成功扮演主角三毛的是王龙基。
 
  王龙基是王云阶的次子,1940年生。他演《三毛流浪记》时,年仅8岁,但已是“老演员”了。因为他童年时就在《艳阳天》《新闺怨》《母亲》等影片,而且他从小就会弹钢琴、绘画,喜欢动手搞小实验,也常爱替小朋友们打抱不平。当导演严恭在选演三毛的演员时,遇见三个孩子因玩玻璃球打起仗来,一个小孩子居然打败了两个大孩子。严恭的眼睛一亮,细看那男孩:大脑门,大眼睛,细细的脖子,一脸的倔强。他紧紧拉住孩子的手说:“你就是三毛啊!”那时,王云阶正在上海美专音乐系担任教授,为此他又荣膺了“三毛之父”的美称。


 
  电影表演大师赵丹所主演的电影都非常成功。刚解放,他主演的电影《武训传》放映不久即遭到莫名其妙、暴风骤雨般的大批判。为此,电影界人士都不知所措,赵丹只好改做导演。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儿童片——《为孩子们祝福》。1951年由上海长江、昆仑影业公司摄制。剧情是这样的:正在读小学的张化国因为家贫,解放前总是受人欺负。有个非常调皮的同学正是出于嫉妒,把一个女同学的手表藏了起来,而诬陷张化国。于是,张化国就被同学们叫做“小扒手”。解放后,新来的女老师坚持正义,查清问题,接近团结张化国,充分调动起他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同学们很受教育,那个藏手表的同学也主动公开道出实情,向张化国承认错误。在学校建立少先队时,张化国和他的同学们都高兴地戴上就鲜艳的红领巾。
 
  在戏里担任主角的是两个与我们青岛有缘的孩子:同是11岁的王龙基和李金康。演张化国的就是王龙基,另一位主角则是那个与王龙基演对手戏的李金康。原籍上海的李金康,他的家就在咱们青岛江苏路20号,1960年又举家迁到江苏路77号甲(市立医院斜对面)与我为邻。他后来到北京上大学读文科,毕业后在北京体育学院教书,现在已经是大学教授,主编了《当代体育美学》等书。。据说,赵丹一直很满意《为孩子们祝福》这部电影,当然更满意这两个孩子主角了。
 
  1960年,王龙基考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电影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部队文工团工作。后在上海一家无线电工厂担任高级工程师,还做过副厂长……他的长兄王肇基一直定居青岛,退休前是青岛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2005年8月,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来青拍摄《青岛与电影》,我与王龙基同台介绍电影与青岛之缘,因年龄相近、爱好相同,我们交谈得很是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