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伟人登崂山的故事

作者:孙延明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09-14
  多少年来,海天一色,雄伟壮观的崂山,不仅受到了我们的孙中山先生和新中国几位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的称赞,而且还留下了他们登临崂山的一些让人敬仰和难以忘怀的故事。
 
  孙中山崂山顶上话民生


 
  1912年9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来到青岛视察。期间在山东同盟会领导人徐镜心、刘冠三陪同下,游览了崂山。在登山的路上,孙中山与他们边走边聊,不觉已爬上了海拔1132.7米的崂山山顶。
 
  面对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色,中山先生心头一动,指着眼前的景物笑道:“作为一个中国人,今天我总算尝到了一个自由民的滋味。几十年来,我长期在国外瓢泊,经常梦见祖国的河山,醒来后,总是思念不已。今天,亲眼看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我才知道,青岛的崂山,比我的梦境还要美丽得多哩。但愿废除专制后,大家都来致力于民生建设,使中国人民都能永享和平与安乐。”与此同时,孙中山先生还提出了宏伟的实业救国计划。对此,刘冠三直爽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山先生,您的计划令我倍感振奋。但我觉得有一些方面不太实际。比如用10年时间修筑20万公里铁路,是不是理想太高了?”面对他的疑问,中山先生耐心解释说:“此亦并非空言。以两年募齐资金,两年测量线路,用五、六年功夫,可以全路告成,并非大言夸众。当然,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但求主权不丧失,无论何国包修,皆未尝不可。


 
  孙中山先生与刘冠三在崂山顶上的这番对话,实际上涉及的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如何搞民生,如何搞建设,他们也一直在进行探索。我们的孙中山先生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全心全意,呕心沥血地致力于中国的繁荣昌盛事业。
 
  朱德满怀激情为崂山题诗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和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朱德元帅,1951年至1974年,曾三次来青岛视察工作,并登过两次崂山。1957年7月17日至21日,朱德在青岛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和省市委书记会议期间,由公安部长罗瑞卿大将陪同,登上了风光绮丽的崂山。在步入北九水的“内二水”时,他被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色吸引住了。当陪同人员告诉他,前边那座山峰叫“太师椅子”时,朱德微笑着摇了摇头,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说:“这哪里是啥椅子呀,分明是一个古代将军嘛!”说来也真怪,经朱德元帅这么一指点,此山峰好像顿时有了灵性,让人越看越像一位头戴金盔,身披金甲,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从此,这座山峰有了新的名字—“将军崮”。该景点,也被命名为“将军远眺。”


 
  接着朱德一行又沿着“内九水”继续迤逦前行。沿途绕过宛如巨帆高悬的“锦帆嶂”,欣赏了水平如镜的“镜水潭”之后,又穿过了“七水”那道触目惊心的“一步三回头”的“连云崖”。从崂山游览回来,朱德满怀激情题诗两首。其一是《游崂山将军崮有感》:“将军解甲回山村,带领乡亲勤造林。不贪高官和厚禄,只为育树又育人。”其二是对崂山的印象和评价:“崂山宝地方,天然好牧场。高山栽松杉,矮岭植柞桑。坡地建果园,平地种菜粮。截流修水库,打坎建鱼塘。农村为城市,时刻不能忘。”
 
  邓小平关心崂山旅游事业发展


 
  有着“海上名山第一”之美名的崂山风景区,在1979年以前,由于开发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加上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缺乏,使崂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1979年7月30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在海军首长和省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崂山视察。当时的“崂山之路”,因未整修,车子颠簸得厉害。行至石老人时。小平同志让车停下来。听了工作人员对有着美丽传说的石老人景点的介绍后,面对着美丽壮观的青山、大海,邓副主席直夸这一带景色很美,是一块风水宝地和青岛对外开放,搞好旅游的一个窗口。他对省市领导语重心长地说,看看这里的路,前有大海。后有青山,路窄、路孬,危险,不安全。这是条进山的必经之路吧?如果路没修好,谁还敢来这里?如此下去,不适合搞旅游,更不能接待外宾。
 
  视察太清宫,是小平这次登崂山的主要内容。太清宫位于崂山南侧太清湾畔,西、南两面频临碧波荡漾的黄海,东临青翠如屏被道教称为“仙境”的翠屏山。有着冬天朔风不临,暖阳如春;盛夏酷暑不至,海风送爽的独特气候。太清宫是崂山道教历史最久远,古树名木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有着“北国小江南”之称。


 
  在视察过程中,邓小平除对太清宫后山崖壁上雕刻的康有为《崂山》诗词真迹:“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何处飞天际,暂复留人间。”很感兴趣外,再就是对太清宫一带的古树名木情有独钟。他饶有兴致地看了高10米,树龄逾700多年的大黄杨树;被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写进《香玉》《崂山道士》等短篇小说中的那棵树龄600余年,高8米,树冠如盖,青翠可人的耐冬(绛雪);苍劲挺拔,有千年树龄的10余棵古银杏树;植于唐代,高18米,树龄1300余年的葱郁茂盛,盘曲似苍龙的“龙头榆”。另外,让邓小平称赞不已的全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奇观,是那棵树顶盛开着红色凌霄花的高15米,树龄逾两千多年的“三树一根”,又名“汉柏盘龙”的汉代古柏树(在其树干上,寄生着凌霄和刺楸两种植物,树洞中生长着一颗枝叶茂盛的五倍子树)。
 
  视察结束,在这棵树冠遮天蔽日的“汉柏”树下,邓小平感触颇深的对省市领导说,这个地方很好,单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有条件安排开放、发展旅游事业。但目前崂山这个状况,搞旅游显然不够条件,尤其是道路还没修好。崂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根据小平同志的要求,青岛市成立了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狠抓了“崂山之路”的修筑和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先后建成了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清风景游览区、仰口风景游览区、北九水风景游览区、巨峰风景游览区等九个景区。因此,崂山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获得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环境卫生达标风景名胜区”等多个荣誉称号。
 
  如今,“崂山之路”宛如一条黑色巨龙,镶嵌在海与山之间,通往崂山南线、北线的宽阔公路,也和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连接了起来。因而极大地方便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进一步促进了青岛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简介:孙延明,作家。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