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耳边时常响起那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一听到这激昂的雄壮曲调,就感觉浑身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的父亲随着队伍,当年为了和平、为了朝鲜,为了保家卫国,坐在闷罐火车里穿过鸭绿江大桥前往朝鲜战场,我们志愿军战士不知道有多少血染或牺牲在朝鲜疆土,终于迫使侵略者在三八线的谈判桌上签了字。当年中朝人民如同唇齿相依,友谊天长地久万古长青。
抗美援朝战争前夕,我父亲李治亭担任华东野战军第26军军报《战旗报》的总编辑,当时驻地在上海。接到入朝作战的命令是1950年10月上旬,经过紧张的思想动员和战前准备,部队迅速完成集结,并于11月19日夜从吉林省临江跨过鸭绿江。那天夜幕降临后,鸭绿江各个渡口一片忙碌,汽车、火炮牵引车和高炮轰隆隆驶过。一踏入战场,父亲见到的是大雪覆盖的崇山峻岭,成群的敌机呼啸投弹,村庄火光熊熊、硝烟滚滚。面对此情此景,战士们义愤填膺,毫无畏惧地投入到战斗中去。父亲离休时是原青岛警备区军政委,回家看望老父亲,父亲时常回忆起抗美援朝的战场往事——他曾与《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一同在前线采访,冒着敌机猛烈的轰炸穿行在密林雪原中,与那些可亲可敬的战士们爬冰卧雪,同吃同住,写出了《英雄的三十八昼夜》的战地通讯,使英勇奋战的前线的支援军战士们受到极大鼓舞。
记得父亲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51年在朝鲜前沿阵地,父亲与一个连的战士度过了他们戎马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战地春节。除夕晚上,天气特别晴朗,也特别冷。美国飞机轰鸣着不时掠过阵地上空,投下一颗颗照明弹,耀得夜空如同白昼。这不是在和平的环境中过年,这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这是激战的前夜。战士们警惕地注视着前方敌人阵地。父亲作为战地记者,主要是采访英雄2班,他一边和战士们包饺子,一面进行采访。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名姓张的战士向父亲诉说着在家时过年穿新衣、磕头拜年的情景,大家的眼睛不知不觉湿润了。正在此时,敌机在空中投下一颗颗照明弹,照得阵地一片光亮,有个战士幽默地说,这颗照明弹,是敌人给我们送来的节日礼花,大家都高兴得笑起来,接着,父亲指挥战士们一起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旅游大巴沿中朝边境线行进,左边就是流淌的鸭绿江,时而窄窄的,对岸近在咫尺,时而略宽,有运木排的排船飘过。来到丹东的鸭绿江边,江面宽阔了,看上去仍很平静,前面就是入海口了。一晃60多年过去了,时代变迁,今天,我终于来到当年父辈过江的地方,感慨万千。一场战争,改变了不少东西。世界在变,变得有些让人不太明白。中国与朝鲜唇齿相依,一江带水。站在鸭绿江边,眺望对岸,似曾熟悉的田野、村庄,踏上鸭绿江大铁桥,头顶飘着五星红旗,一直走到断桥尽头,想当年侵略者的狂轰乱炸,留下了战争旳遗迹,让人们铭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瞬间。
逗留在鸭绿江畔,滨江路上游人如织。鸭绿江是中朝界河,中国边境城市丹东在鸭绿江西北侧,鸭绿江东南侧就是朝鲜边境城市新义州。一江之隔,看上去很近,朝鲜近在咫尺,似乎很熟悉,可又感得很陌生。对朝鲜的好奇心,很难因岁月流淌而随之淡漠。朝鲜就像被迷雾笼罩的孤岛,呈现给你的是一种朦胧的状态。我们乘快艇在鸭绿江上飞驰,朝鲜沿岸有穿军装的军人和少数的老百姓。听说朝鲜人的生活有点像六十年代的中国,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新义州离丹东隔着不到1000公尺的鸭绿江,隔江相望,两岸景象一目了然。新义州,在现在中国人眼里,据说其城市规模就和上世纪60年代中国落后地区的一个小县城差不多。丹东有不少搞边贸的人,他们是新义州的常客,那里的许多所见所闻,常是他们茶余饭后“调侃”的谈资。
站在鸭绿江边看朝鲜,让我不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联想。眼前江水湛绿的鸭绿江,分明就像一道分水岭,“一江之隔,两个世界”。在鸭绿江坐上游船,可以靠近朝鲜的岸边缓缓而行。从江上环顾中朝两岸,一种巨大的反差会让你唏嘘不已。尤其是夜幕降临,一边是灯火璀璨,流光溢彩,充满了繁华和生机,人们无忧无虑地在偌大的公园里跳舞、散步;一边是黯淡无光,漆黑一片,寂静的有些恐怖。此情此景,宛如隔世,不能不让人感到某种心灵的震撼。看来朝鲜是个还很封闭的国家,但神秘也会产生魅力。朝鲜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人民都想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鸭绿江边,有一座著名的鸭绿江大桥,也叫“中朝友谊桥”。这座大桥把朝鲜半岛与中国(包括欧亚大陆)连接起来。中国的各种物资大部分是通过这个大桥源源不断运往朝鲜的。在朝鲜遭遇美国制裁最困难的时期,这座大桥就是朝鲜的生命线。与这座大桥并列着的是当年被美国飞机炸断的鸭绿江“断桥”。“断桥”作为朝鲜战争的遗迹,今天成了一个旅游景点。站在两桥中间,你会联想到许多东西。一位朋友曾问我,朝鲜半岛总是火药味十足。假如60年后再爆发一场朝鲜战争,中国还会再来一次“抗美援朝”吗?朝韩一旦开战,中美要是被迫卷入其中,那时战争将是一种怎样的结局?漫步在鸭绿江畔,丹东这座边境城市一派繁荣景象。在一片歌舞升平的和平的环境中,也许谁都不愿去预测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朝鲜半岛一旦发生战争,一夜之间会有数以百万计的朝鲜难民涌入中国,战火会再次烧到鸭绿江边。
难忘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峥嵘岁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雄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在朝鲜打了两场战争,赢了北朝鲜,却输给了红色中国。今非昔比,地覆天翻,一个强盛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东方。鸭绿江,正在注视着朝鲜,注视着那里可能发生的一切。
(作者:李治亭将军长子、李岩,笔名格里。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