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海阳路,一条不平凡的路

作者:郝守杰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10-24
  小青岛的灯塔,夜里远处看挺高的在“一浴”只有游至鲨鱼网才能看到灯塔上部的少部分,整体让一座搭有脚手架的方型高楼挡住了。
 
  “在这曙色欲来的前夜,我把生命献给了光明”这是诗人王亚平在青岛时,写的成名作《灯塔守者》是20世纪30年代广为传诵的名句《一浴》。沿莱阳路左侧西行,莱阳路4号是“水族馆”、莱阳路6号是“鲁迅公园”,“琴屿”路的路牌就设在“鲁迅公园”门口的莱阳路上。


 
  “琴屿”路是一条滨海马路,弯弯曲曲上坡下岭,全长500多米,“琴屿”2号至20号间是一长遛大排档和商铺,20号是一座废楼,往西去是“龙港海景HOTEL”22号是“海军博物馆”的后门,26号是“小青岛公园”得花10元钱买票,沿一条长廊通往小青岛。
 
  莱阳路8号是“海军博物馆”的正大门,门前摆着三杆炮,两边的长中间的短,莱阳路整体上是沿着海湾的走向,在“海军博物馆”的位置向北拐了一个大大的弯。


 
  青岛建为城市后,在面对小青岛的岸边修了一条马路叫海阳路,是一处海滨的观光路,海阳路就是从拐弯处岔开,在莱阳路6号和8号之间由东往西去的一条小路。现在海阳路存有一小段,仅存有2号至12号几座破旧的别墅。
 
  8号别墅是宋庆龄的故居,进门左侧是一颗很粗的梧桐树,树下放一辆红色燃油三轮车,别墅南边的院子里是小孩子玩的设施,有六个老头老太太坐在院里“打勾鸡”。在8号院里可以望到黄墙的6号和灰黄墙的10号院子,南边靠近“琴屿”路的是一排破窗烂门的老楼,都住着人。唯8号楼的墙面镶嵌鹅卵石,在青岛近代建筑中为孤有,采用美式建筑风格,有四根石柱支撑二楼构成开阔空间,二楼双层大斜坡屋顶,六扇大窗面对大海,现在让南边那排破楼挡住了。


 
  20世纪30年代,宋庆龄与蒋介石在政治上产生重大分歧,她住在上海,也来过青岛,来青岛就住在海阳路8号别墅里。宋家和青岛十分有缘,宋子文及宋母倪佳珍住在湛山一路2号的别墅里,小青岛在元朝就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口。
 
  旅顺口、威海卫、大沽口这些清代著名军港随着北洋舰队的覆灭和清朝的灭亡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到了民国海阳路成为北方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建立海军部,将原东北舰队改编为第三舰队,有“军舰大小13艘,航空飞机8架,教导团300多人,陆战队2000多人。第三舰队司令部青岛办事处设在海阳路22号。


 
  1928年12月,奉系张学良易帜归顺南京国民党政府,原奉系海军葫芦岛航警学校改称海军学校,1932年迁威海,1933年改称青岛海军学校也在海阳路上。1937年底,第三舰队从青岛撤走。日本占据青岛后,以海阳路作为海军基地,将大半条海阳路划为军事区域,封路、禁止通行,海阳路只余下了东部100多米很短的一段。1940年日本海军在海阳路至小青岛建了一道防波堤,小青岛是青岛湾内一个小岛,青岛建市以后在岛上建有灯塔,为进出胶州湾的轮船导航。1931年小青岛开发为小青岛公园,岛上有一种独有的百合品种,植物学家们将其命名“青岛百合”,现在这里是“青岛岛十景”中的“琴屿”飘灯,“青岛二十四景”中的“琴岗滴翠”。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重建海军,急需海军专业军士,海军司令陈绍宽与美国第七舰队司令商定在青岛设立“中央海军训练团”,该团于1945年12月18日在青岛海阳路上成立,由国民党政府驻美海军武官林祥光任训练团主任。由美国第七舰队派了3艘登陆舰作为训练团实习船。美国又派出以基廷上校为团长的“顾问团”实际掌握大权。“中央海军训练团”在美国直接操纵下,前后训练了海军军官300余名士兵3000余名,1947年7月没在上海的海军军官学校又并入这里称为青岛海军军官学校,是国民党政府海军唯一正规学校。


 
  解放后,这里作为人民解放军某部驻地,大门门牌改为莱阳路8号。20世纪80年代,小青岛再度成为旅游观光景点。莱阳路8号是“海军博物馆”卖票供游人参观。
 
(作者:郝守杰系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