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一场迟到半个世纪的相聚

作者:孙秀斌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7-10-30
  “血浓于水”,是人们形容亲情时常用的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亲情不容分割。据说,古时亲人走失,往往采用滴血认亲的方式,若有血缘关系,滴入的血就会冲破水的阻隔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血缘关系是在娘胎里就形成,一生一世都不会改变的。如果一个人年轻时就和骨肉姐妹分离,而相聚并非多么遥远,却半个多世纪未能相见直至临终,这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我想这样的遗憾一定是刻骨铭心,融入灵魂的,而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的家族里。现在我就讲讲岳母家里的故事。


 
  我的岳母1925年生于山东平度蓼兰的农村,兄妹四个,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弟弟。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由于反右政治运动和家庭的变故原因,一个姐姐和妹妹分别北上吉林和大连瓦房店,而我的岳母和岳父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离开故乡去青岛谋生,“文革”时期又因“支援三线,举家到了鲁南枣庄,一个弟弟则留在了老家。从此后和姐妹长久分离,再无相见,吉林的大姐还偶尔有书信来往,而大连的妹妹则音信全无,直至2011年老人家去世,也未能见到分离近半个世纪的姐妹,而在生前闲暇时,她总爱提及的就是吉林和大连的姐妹。


 
  青岛至大连和吉林有多远?分别是四百和一千四百公里,在今天高铁和飞机的时代,也就是一个至几个小时的时间,甚至可以朝至晚归。但在那个通讯落后,交通不发达,生活极其窘迫的年代,一湾窄窄的渤海海峡,竟然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横亘在姐妹们的面前,真是慨叹她们生不逢时呀。
 
  后来才知道,岳母三姐妹当中数岳母生活的相对还算可以,除了自己要上班还有六个孩子的抚养拖累外,再无其它苦难。而吉林的大姐由于丈夫政治上受迫害,背井离乡,远走他乡,寄人篱下,生活上十分困顿。最苦的要数大连瓦房店的妹妹了,丈夫早逝,她一人拉扯着六个孩子,真是苦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后来无奈又改嫁,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抚养大后,自己却早早离世。真是吃尽人间疾苦,没享一点福。以至于后来我们见到她的大女儿时,表妹动情地说,母亲吃了一辈子苦,等到我们有能力抚养她时,她却不在了,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子欲养而亲不待”啊。她的一番肺腑之言,说得我们热泪盈眶。


 
  如今我们这些晚辈都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了,而岳母姐妹半个多世纪未能骨肉团圆的遗憾,一直萦绕在妻姊妹兄弟的心里。不能再等了,再等就是我们的不孝了。真该感谢时代!感谢便捷的交通!感谢强大的微信朋友圈,在妻和妻弟发起这次“圆梦之旅”后,很快就和大连,吉林的亲戚联系上了,并得到了众姐妹兄弟的响应。一个由我和妻,妻弟,妻姐姐夫等七人组成的圆梦省亲团,从省内三地汇合青岛终于成行了。


 
  在大连机场,大连的亲人执意要夜里接机,令人感动。从未谋面,就靠微信的照片截图来辨认吧。其实,就亲人间相互期待的眼神,血缘基因的面相,啥都不说也会相认。初见大家都有些生怯,但转瞬就亲如一家,叙旧至深夜。翌日,吉林赶来大连相聚的亲友也如期赶到,一场迟到半个世纪的团圆终于得以实现。


 
  在大连三天的时间里,亲人们尽情地畅谈叙旧,谈过去老一辈艰苦的岁月和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大连的表妹虽然经历坎坷没正式工作,但她倾其所有款待我们,其热情和规格超出想象,我想这大概就是“血浓于水”的缘故吧。千里探亲,终有一别,在告别的时刻,妻弟失声痛哭,这位大孝子哽咽着说,终于为母亲圆了相聚的梦,所以尽孝要尽早,不能留下遗憾呀!
 
  拥抱,握手,再见!期待着下一次再相聚!“血浓于水,”这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