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开平路忆旧

作者:于娟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8-01-02
  几十年下来,没有炫耀开平路就像儿时的一个玩伴,固守着自己的一方故土,由蹒跚学步到朝气青春,再到沉稳中年,至今已然为年迈长者了。没有繁华;就这么静静地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迎着国家命运而生存;在人们一代又一代的眼中、脚下,承担着该承担的责任;注视着周边所发生的一切;默默地面对着岁月沧桑。它在我六七岁时,还是一条山坡小径;后来,忘记是哪一年,它就变成了一道泥沙土路;再后来,它就成了现在有三路公交车通过的柏油马路了。它并不长,由东至西也就是两千米多点;当然也不宽,满打满算,双路车道而已。据说,目前它正在加长,那就是后话了。是的,它就是开平路。


 
  忘不了当我第一次背着书包,与同学们一起从家门口出发,就是沿着这条不是马路的山坡小道神气地向西走过缓坡,横过马路,再走一段平路,就到开平路小学了。那时的开平路小学,是大水清沟一带唯一的小学校。它的周边,西起沙岭庄村、孤山村,东至大水清沟村的农家孩子;老国棉四厂、化工厂、甚至青纺机械厂的职工子弟;还有后来的海校军人、青纺医院医务人员的后代,大都在这里就学。从这里毕业的小学生也大都考入离开平路不远的21中就读。
 
  据说,从开平路小学走出的学生,后来大部分加入了工农兵的队伍。当然,也有的上了大学,走进更高阶层。不少学生后来成了教师、管理人员、政府部门领导,还出了一位青岛市副市长呢。
 
  开平路小学也从原来一个小校园,一排小矮房,发展成现在的两个校园,一座主体教学大楼的现代化教学园地。


 
  紧挨着开平路小学西墙,就是老国棉四厂职工二宿舍。这原先是一片典型的日本人盖给中国劳工的窝棚似居住区。每一趟大屋子分东西两侧,每侧约十几户,每户是一个房间,有9,6平米。工人早、中、夜三班倒,许多人家都是老少三代常年居住。
 
  当然,如今的职工宿舍全都应了时代的呼唤,当年老纺职的儿孙,定然是全都住进了别墅式的楼群。
 
  与二宿舍仅隔着一条马路的地方,就是海军潜校了,当年,老四厂的人愿意喊它为“西兵营”,记得那里的海军战士,在节假日里,还经常与开平路小学的师生联欢、为老厂宿舍的工人家属们放映露天电影,一排其乐融融之景象。怎么样?开平路是不是与工农兵特有缘分?


 
  倘若直面西向,开平路东端山坡右侧,就是青纺医院了。它最早只是一幢四层大楼。开平路与它的距离也就是几百米远,当中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要去就医,抬脚即可直奔而去。
 
  这是一所综合医院,内、外、儿科与妇产科一应俱全。附近居民与单位人员若有头疼脑热,可随时就诊;病重一些的,还可以住院。我家小弟五岁那年,就因肚子疼,昏死过去,是母亲背着他,一路小跑趟过那片田野时,被几个护士发现,抢先接过去抢救过来的。每每提及此事,心里还有许多感慨呢。
 
  医院产科接生的第一个婴儿,还是大夫给起的名字。抱着呱呱坠地的孩子,大夫说:“给这小家伙起名叫‘青纺’吧。”于是乎,叫“青纺”的幸运儿,一下子就成了大明星,那时,远近的人们几乎都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
 
  如今屈指算来,这个“青纺”,也该六十又一了吧?


 
  当然,没有人去算算,就打那时开始至今,青纺医院的产科里,又接生了多少个我们“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的新生命啊!
 
  眼下的青纺医院决不再只是从前的那个“五层楼”了。在它的周边又建起了许多栋林立的大厦,现代化的医院主体大楼,早已经把原先的旧五楼遮掩的很不起眼了。
 
  青纺医院西下,临近马路,当年是水清沟工人俱乐部。它的建筑结构分为两大主体。一是电影院,二是俱乐部。


 
  记得在电影院看第一场电影时,还没有安放座位。观众是席地而坐的。我看的第一个电影叫“夏伯阳”,是前苏联的片子。没看懂,但是,挺高兴。后来,长大了,参加了工作。水清沟一带各个工厂的文艺节目,只要优秀一点,就可以依次分批在电影院大舞台上演出,那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记得每每那站在舞台中央的紫绒大幕跟前,当聚光灯骤亮时,台下观众静听我报幕的滋味,别提有多么开心了。
 
  紧挨着电影院就是工人俱乐部了。晚上那里灯火辉煌。工人们拿工作证或是门票,就可以去参加舞会、故事会;也可以去二楼打乒乓、下棋;或是去三楼一个大大的图书室阅览。其实,那时工人们的业余生活,还是满充实与惬意的。
 
  不会忘记俱乐部还办了几期“写作学习班,”每周大约两次。每期三个月吧?记得我参加的那期,后来出了好几个青岛知名作家,一个写长篇小说的作家,还当了市文联主席呢。


 
  当然,它现在也不叫原来的的名字了。改成青岛第二文化宫,人们简称它“二宫”。听说,近来第二文化宫也搬家了,水清沟俱乐部这方宝地,已经加入经济文化之行列了。
 
  我想,作为至今都没有名气的开平路,要说的东西实在还有太多。比如,周边的低矮平房、筒子楼、老宿舍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了时尚大厦、新建小区、居民新楼与经济适应房的;比如,紧挨着它的老国棉四厂,是如何应时代发展,从容谢幕,后来又是如何把脚下的土地变成一望无边商品楼群的;再比如------
 
  开平路,原先由于离市区“太远”,隶属于沧口区、李沧区;随着时代变迁,它又改为四方区,离市中心近了一步;如今,大青岛的格局,又把它化为市北区,也就是说,它已经堂而皇之的成为青岛市的南北两大区域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