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辽宁路的变迁

作者:戴新阁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8-03-08
  辽宁路在青岛建置初期,还只是-条过往骡马车的土路。德占青岛后,将“峰台岭”(贮水山)改名毛尔提克山,在山上建了两个大贮水池,并修建了炮台。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将贮水山改称为若鹤町,把山下的这条路称作若鹤町一丁目,并进行了扩建。不久,街道周边成了日本人从商和居住的密集区域。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接收政府是奉系的东北军,遂改为奉天路,1929年更名为辽宁路。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后又改为奉天路。抗战胜利后,1946年又恢复为辽宁路。


 
  辽宁路位于市北区西北部,是-条像镰刀似的弯路,东起台东一路,西南至热河路。全长2300多米。以泰山路交汇处为界,可分为东、南两段。东段主要是工业区,解放前,大都是日资企业,如:东和油坊,解放后改为青岛植物油厂、长生集团等,1966年,该厂生产出了我国第一瓶浓香花生油,并畅销海内外。


 
  青岛絲厂(解放后为青岛絲织厂)、瑞丰染织厂(青岛印染厂)、瑞丰酿造厂(青岛酿造总公司和酿造六厂)、三井油坊(现为青岛嘉里植物油厂)、三菱油房(后原址成为第三针织厂)、东洋印刷厂(青岛印刷厂)等。中资企业有青岛同泰橡胶厂、第二面粉厂等。
 

(爆破中的厂房)
 
  青岛同泰橡胶厂位于辽宁路72号(宁海路口处)。主要生产金鹿牌、骆驼牌自行车胎、手推车、摩托车、农机轮胎等,是1932年,民族工商业者曹海泉、李俊亭等7人集资3万银元开办的,开始叫同泰胶皮厂等。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强租借了工厂,改名三菱牛岛工厂。1945年日本投降,工厂收回。此时,同泰胶皮厂与烟台亿中公司合资,改名为同泰橡胶厂。解放后,同泰橡胶厂迁至辽宁路现址,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同泰橡胶厂。工厂兴盛时,职工达3000多人,工业总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2149.7万元。上世纪90年代末,产品逐渐萧条,工厂也渐渐湮没在变革的浪潮中,现厂房已拆除,此处成为正在筹建的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的一部分。


 
  第二面粉厂,以前叫恒兴面粉公司第二面粉厂,是中国商人宫世云1923年创办的,1929年易名为恒兴面粉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当时青岛市最大的面粉厂。后将面粉厂卖给中国银行,更名为中兴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后来又多次易主,青岛解放后,改为国营青岛第二面粉厂,由市粮食局管辖,现已搬迁了。


 
  上世纪四十年代,台东邮电局西侧,原山口路旁,有一个拉客的马车总站,在辽宁路与清和路的路口处,还有一个拉客小轿车的始发站,直接发往中山路。当时,这一带店铺林立、一家挨一家,房屋建筑主要是中式二层小楼和平房。


 
  较大的商铺有:自家酿酒的源盛栈酒馆,带舞厅的顺天馆酒家,大众化的杨氏饭馆等;有陈氏开的亚洲大药房,周氏医疗诊所、赵家针灸所,德生药铺等医疗卫生店铺;有卖米面油盐酱醋的小食品店、照像馆、麻将馆、货栈、磨房及专办丧事的扎纸彩铺等规模较小的商家。
 
  解放后,日本人开办的工厂都成为国有企业,又陆续建立了青岛公交公司的电车公司、青岛球拍厂、青岛青岛第二粮库等,现在也大都搬迁、拆除了。


(球拍厂还在)
 
  辽宁路南段是老市北区的繁华商业地段,商业气息由来已久。第一次日占时期,就开始成为日商集中的商业区。有经营汽车、矿产、化工、木材、棉花棉布进出口贸易的高桥商会;日商的青岛实业银行;经营木材的中村洋行、煤炭的东和公司、经营人造絲的源昌号等大大小小的公司、洋行、店铺几十家。
 

(现在的小商品批发城)
 
  中国人开办的商业以经营棉花为主,有同和棉行、永泰棉行、瑞丰盛棉行、裕丰盛棉行、福顺成棉行等,有新泰元、鸿盛泰等鞋店,利丰、谦泰祥、福源恒等酱园,还有鑫成、裕盛德五金行、酒店乐和居等十几家商铺。
 

(现在的科技街一角)
 
  解放后,辽宁路南段一直保持着商业-条街的繁华景象,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临街的各式房屋几乎都被商家占据,行业齐全、门类繁多,商品丰富多彩,虽然沒有大型的商场,但各类商店都设有门市部,是老市北区市民的购物中心。当时,规模、影响较大的商家有:辽宁路百货商店、绸布呢绒商店、市北五金电器商店、化工店,辽宁路新华书店、副食品商店、土产店(在路的两侧圴有门市部),老字号的曙光美发厅及新时代理发店、青海路饭店、中华老字号的新时代照像馆及开明照像馆、天祥茶叶庄、青年商店,辽宁路粮店、广州饭店、市北工商银行黄台路储蓄所、辽宁路邮电局、1950年开业的国营人民药房,以及市北区医院(青岛肛肠医院)等,闻名岛城的贮水山公园正门也在辽宁路上。


 
  上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物资紧缺,商店、副食品店都是热门行业,记得我一位初中同学在辽宁路食品店担任经理,同学间经常有人找他“走后门”,买一、两瓶白酒。


 
  辽宁路的建筑、布局也颇具风格。东段除了厂房和围墙外,都是中式的二层小楼、平房的小店铺或居民住宅。南段的建筑风格多式多样,以日式居多,也有少量的中、欧式建筑。街区的房屋布局,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每一条路的交叉口处的两侧房屋,在切面处均开有门面店铺,使前后左右的街道、商铺前后呼应、相互交融,这是辽宁路人气聚集、商业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当时小鲍岛地域街道风格的显现。
 
  多年来,辽宁路不但是繁华的商业街,还是岛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干道。日本二次占领时,岛城仅有五条公交线路,其中就有始发汇泉站点的辽宁路。


 
  如今的辽宁路,已经旧貌换新颜了,日式小楼早已拆除贻尽,不见了踪影。那些生产企业有的搬迁,有的改建为商业市场,商贸建筑此起彼伏,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专业化的大型商场取代了小型店铺,科技街、天幕城、电子信息城、百脑汇、颐中银街、颐高数码广场、中新商厦、中防文化城等,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商业项目占领了辽宁路,科技产业与人文商业初具规模,至今道路两侧还有诸多的大型建筑在建设中,不久的将来,一条繁华纷呈的现代化大道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辽宁路,是一条百年老街,时代的变迁,已经改变了昔日的模样,过去的陈年轶事,随着旧建筑的拆除,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路没有消失,作为历史,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作者:戴新阁 系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