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夏雨在参加某节目时说,“我和黄渤还有(黄)晓明都是青岛市市南区的,都是西镇的……” 不仅强调这仨红遍中国的帅哥都是青岛小哥,而且特别强调了仨人都是西镇的,也证明了西镇在青岛那就是一种鲜明的文化代表!
	
	
	 
	  青岛小哥不是一个称呼,其实是一种文化,而西镇小哥应当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1、西镇的四个片区
	 
	  虽然西镇很小,但是西镇大致又可以分成四个不同的小片。
	  一是四川路周边,以前叫做西大森,就是后来的幸福楼。这个区域算是移民比较早的,所住的多是来自周边郊区进城务工的农民,大概就是青岛最早的新市民了,务工的方向就是胶济铁路的建设。
	 
	  云南路周边要略微高大上一些,基本是三四层楼的老里院,和中山路周边的里院有点不同的是,这里居住的大多是铁路或者港口的白领,算是那时的小中产了。
	 
	  而西岭以南到海边的部分,大致属于平民区,最早的八大平民大院就在这个区域里。至于后来的九院、十院、十一院则更往西边或者南边一点。一中的周边是以铁路宿舍和挪庄两大居住区为主,特征也更为明显。
	  2、西镇的学校
	 
	  西镇的孩子上学基本都在这一圈。小学在贵州路、定陶路、成武路…初中在二十四,高中在一中、十二中…最有特色的还是青岛一中和青岛二十四中。
	  青岛一中,颜值当道,一中是有名的出帅哥美女,校服一水的白色。青岛二十四中,那便是云南路上一大亮点。学习环境也好,学校周围好吃的超多。
	  3、西镇的美食
	  西镇有着浓郁又别具一格的市井气息,东西好吃但并不讲究,老板很随意。没有华丽的门头,包装,只是简简单单,味道却记忆犹新!
	 
	  西镇臭豆腐、西镇电烤肉、西镇辣鸡架、马家拉面、张姐炸串、甜沫火烧都是小编忘不掉的味道。
	 
	  辣鸡架,这大概是西镇众多美食中,最早走出西镇也最成功的走出西镇的了。如今不知道已经开了多少分店,但是最正宗的当然还是原来广州路和费县路口的那家。至于说西镇的臭豆腐和烤肉,都应当是2路电车总站周边那两家。其他的像刘金秋鲶鱼最早在贵州路,后来虽然在台东也开了店,但是很快就撤了,现在只有六街口还有一家分店。至于西镇人都特别喜欢的聚丰、丰利、华丽等等,恐怕就不为镇外人所知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些店或者曾经离开西镇开分店失败而归,或者压根就没想过去其他地方。就像聚丰,老板把周边几座楼的一楼都买下来扩大经营,也不去其他地方开分店,因为只有这里接地气。
	
	
	一中旁边的李姐炸串开了好多年,喜欢什么口味的酱,自己抹酱罐全部都放在桌子上。
 
	
	
	每到周末,妈妈总是拉着我来团岛农贸市场,卖油炸糕的摊位总是排着长队。
 
	西镇的甜沫肉火烧也承载着许多老青岛人的记忆。
	 
	  4、还有这些,你一定记得
	 
	  老天桥
	  天桥就是台西区和老市南区的边界。
	 
	  天桥的东边就是街里,
	 
	  天桥的西边就是西镇。
	 
	  这座桥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标志。
	 
	  小时候很喜欢上天桥去看火车。
	 
	  金城影院
	  金城影院曾经活跃在西镇孩子的记忆里,
	 
	  小时候总是求着爸妈带我来这里。
	 
	  作为曾经西镇最高级的电影院,
	 
	  谁小时候没去看过几场电影呢?
	 
	  万年青照相馆
	 
	  万年青照相馆留下了多少人的回忆。
	 
	  小时候拍全家福都会去这里,
	 
	  满满都是温暖的回忆。
	 
	  ……
	 
	  对于老一辈的青岛人来说,
	 
	  西镇是一生的时光!
	 
	  对于年轻一代的青岛人来说,
	 
	  西镇是忘不掉的童年回忆!
	 
	  留言告诉小编,
	 
	  西镇承载着你什么样的故事?
	 
	----------------  E N D  ----------------
	青岛故事
	
	 
	小扑青岛整理自青岛圈、阿甘小驻-师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