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从四方到流亭——四流路

作者:戴新阁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8-04-09
  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修了三条由市区通往郊区的公路,即由台东镇到崂山柳树台的台柳路;由湛山村到崂山流清河的湛流路;由四方村到流亭的四流路。日本占领青岛后,沿着四流路两侧建了一批工厂,四流路成了一条运输繁忙的公路,直到后来建成小白干路,四流路交通状况才得以缓解。现在的四流路,北岭以南划给了杭州路,留下的分为三段:南、中、北路,南起北岭,北至娄山路,全长11215米。
 
 

 
  四流南路南端与杭州路、人民路相接,与金华路、大沙路、开平路、开封路、洛阳路相交,北至胜利桥,全长3640余米。这里有许多知名企业,有众多的商场、酒店;有医院、学校、俱乐部等,是全路中最为繁华的一段。
 
  北岭下行,4号是青岛市车管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学车是热门行业,这里人流如织,热闹非凡,那时,汽车很少,学车的人却很多,考出驾照未必有车开,能开上车的是幸运者,就像七十年代流行做家具,很多人都学木工,但计划经济木材少,有人笑称“木匠比木头还多”。
 
  四流南路8号是青岛葡萄酒厂,始创于1914年,开始叫“美口酒厂”是德商人所办,地址初设在湖南路36号。1959年改称“青岛葡萄酒厂”,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属青岛饮料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葡萄酒是我国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中国第一瓶大香槟、威士忌、白兰地均生产于该厂。青岛葡萄酒与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齐名,也属百年老字号之一。白葡萄酒是该厂传统名牌产品,1963年被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获金质奖,是中国第一瓶白葡萄酒金质奖获得者。


 
  青岛葡萄酒的鼎盛时期是在1985年,当时产量、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畅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出口美国、意大利、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九十年代末开始,人们曾一度流行喝干白,大都选择该厂那种瓶颈带花的莎当妮干白,口感温润,价格适中。


 
  四流南路22号是青岛纺织机械厂,也是一座近百年的老厂,始建于1920年,隶属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纺织梳理设备和自动络纱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国500家最大机械制造企业之一。


 
  纺机俱乐部,当时也颇有名气,其建筑面积5621平方米,有2208位座席,是市区内一座较大的剧场。俱乐部每年都举办联欢会、歌手大赛、职工文艺会演、交谊舞会、读书演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想必周边许多市民和单位都参加过这些活动。1994年青岛市区划,水清沟以北至胜利桥路段划归四方区,纺织机械厂也成了四方区域,当时,笔者在四方区教体委工作,曾在纺机俱乐部举行过教职工文艺汇演、教职工大会等。


 
  水清沟村位于四流南路与长沙路交会处,因村南有一泉眼,水清而畅流,近处又有几条清澈的大水沟,故名水清沟村。传说明代万历年间,山东益都县郑母庄(现青州市郑母镇)出了个状元叫赵秉忠,官至礼部尚书。一次他返乡修建家宅花园,遭人诬陷遇害。他的两个儿子,隐名埋姓逃到了崂山。两年后,一个去了莱阳,另一个赵尚礼选在山清水秀之地落户建村,这便是水清沟村。
 
  以前,水清沟是即墨县的一个村庄,随着人口的增多,一部分人迁出了水清沟,形成一个新村庄叫小水清沟,原来的水清沟叫大水清沟。清朝初年,即墨发生一件震惊全国的“文字狱”,姜元衡状告黄培以诗文逆反,说黄培反抗清朝盼明朝再建。结果黄培被捕,还株连了一百多人,大学士顾炎武也被捕了。康熙亲自过问此事。经过上下多次疏通,最后只处决了黄培,就葬在水清沟,水清沟由此也出了名。


 
  大水清沟村有赵、魏、郑、王四大姓。旧时,几大姓都建有祠堂,世代和睦相处。大街两边有王家胡同、赵、魏、郑家胡同等,随地势而建。其中最出名的魏家胡同,叫七道弯胡同,曲曲折折,如进迷宫。陌生人进去,以为进了死胡同,谁知七弯八拐后,竟然柳暗花明。
 
  大水清沟村北是青岛老路-—大沙路,是由大水清沟村至沙岭庄火车站的马路。全长1775米,始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当时往沙岭庄火车站运输全靠人力,这条马路上,小推车、地排车络绎不绝。附近大沙路以南、四流南路以西都是赵家的菜地,后来建起了纺织器材厂,如今这里已耸立起了一栋栋的高层居民楼。


 
  水清沟初期,马路上是漫水石桥,下大雨时水从山上流下来,最后汇入胶州湾。漫水桥上平时行人、行车都没问题,但大雨过后水势猛涨,水漫过桥有时达一米多高,因水流湍急,多次发生冲走自行车、行人伤亡事件。1964年加高了桥梁,与路相衔接,漫水桥也被覆盖起来,成了暗渠。
 
  水清沟村有一小学,叫南山小学(今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1933年定名为"青岛市市立大水清沟初级小学",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地下工作者向明(1949年11月曾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曾在这里教过书。1958年学校改名为"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学校大门位于南丰路上,石阶而上,别具一格。学校的工作一直颇有特色,如现在的“多元融合 绚丽”的教学模式等,工作有声有色,内容丰富多彩。


 
  四流南路68号是第二小学,始建于1946年。1992年由普通小学改为沧口区辅读学校,区划后,97年与四方区辅读学校——青岛宁化路小学合并,成为四方区唯一的智障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在为智障学生提供学习、康复、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特奥活动,成绩显著,曾获得过全国第二届地板曲棍球比赛第二名,第三届全国特奥运动会足球比赛第一名。


 
  四流南路64号是青岛第三粮库,1953年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多功能国家一类粮食仓储企业。院内还有市区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笔者家兄曾在此任职多年,并在此退休。


 
  四流南路上有诸多大企业,如今大都已搬迁或易址,如青岛化工厂,国棉四厂、汽轮机厂、青岛造纸厂等。国棉五厂老厂区改建成“青岛纺织博物馆",这里成为市区仅存的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纺织老企业旧址。
 
  国棉五厂位于四流南路80号,原名上海纱厂。1934年3月,由日商福昌公司建设,1935年5月正式投产。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1月,被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青岛分公司接收,改名“青岛第五纺织厂”,后改为“青岛纺联集团五公司”,简称“国棉五厂”。


 
  四流南路121号,是青岛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建于1953年,隶属市总工会,是差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2007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重建,现拥有各种文化、娱乐配套设施。文化宫以前建筑,设施都较简易,但却十分热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工人可以凭工作证或门票,进去参加舞会、听故事会,可以到二楼打乒乓球,打扑克牌、下棋,也可以到图书阅览室看书。那时,夜晚俱乐部里灯火通明,人流不断。如今,文化宫傲然矗立,格外醒目,但人气却明显不如以前了。


 
  青岛纺织医院,位于四流南路127号,始建于1953年。现已成为青岛市中心医院,属青岛市卫生局管理。


 
  由胜利桥至德江路为四流中路,与兴华路、永安、升平、振华路相交,全长4767米。胜利桥在沧口河上,也曾是水漫桥,始建于德占时期,叫盐滩桥,日占时改建成石造拱型漫水桥,以后多次改造,但基本没变。抗战时期敌伪将飞机场作为军用机场,中断了四流路,过往车辆要绕行“南日钢”(胶济铁路以西海滩上日建的钢厂),绕道2公里多,直到青岛解放后才恢复了过来。


 
  这里是市区与烟青公路接连的咽喉, 交通流量大,而盐滩桥暴雨季节常被河水漫过,影响交通。市城建部门经过近两年的奋战,于1975年8月建成430米长的双曲拱桥,命名“胜利桥”。从此南北变通途,极大方便了过往的车辆和行人。2001年胜利桥重建,成了今天的3柱9排的现代化大桥。
 
  从国棉九厂到振华路段叫沧口大马路,大马路以振华路口和三盛楼为中心,至国棉六厂是繁华的商业街区。1901年,胶济铁路通车运营,位于下街的沧口火车站成为过往商客汇聚、货物转运的必经之地。随着下街码头及火车站的繁荣,1921年大马路(现四流中路)应运而生。


 
  上世纪三十年代,大马路上相继成立了华新、宝来、中渊、富士等4处纱厂和四方机厂沧口分厂,使沧口逐渐发展成为以纺织业为主的工业特色区。随后三盛楼饭店、万香斋、瑞福祥绸缎庄、华一茶庄、同义堂药店、书林堂刻字文具店等商业老字号,及大小不等的杂货店、饭店、客栈、货栈、书店等接踵而至。沧口大马路与东镇、中山路一同成为老青岛有名的商业中心。


 
  三盛楼是当时沧口地区最具特色的酒店,当地一些显赫的婚礼都在这里举行。菜店里的包子皮薄馅足味鲜,在青岛港颇为有名,每天客盈满门,许多人为了吃顿包子常常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一饱口福。而万香斋饭店主打的沧口锅贴,后来也成为著名的青岛名吃,还开了许多连锁店,有的甚至开到了国外。


 
  如今,随着环境的变化,四流中路成了一条普通的交通主干道,曾经与春和楼、聚福楼齐名的“三盛楼”也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人们再也不能在四流中路上吃到三盛楼的包子,以及正宗的灌汤羊肉蒸饺、清炸大肠等传统鲁菜了。但大马路的往事却留在了许多李沧人的记忆中。
 
  自德江路至娄山路路口是四流北路,娄山路到流亭一段已改为重庆路了。四流北路全长2806米,路上有青钢集团、碱业集团、红星化工厂等大型企业。这里过去是娄山后村,1958年“大跃进”时,发展成为青岛的一个新工业区。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区的改变、环境的治理,如今这些大型及中小企业大部分已整体搬迁,李沧区正在将楼山片区打造成以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为主体的生态产业新城。


 
  四流路,以前因工厂集中,在工业学大庆“文革”期间曾改名叫“大庆路”,“文革”后恢复原名。这条马路附近有四方、沙岭庄、沧口、娄山后四个火车站,因而路上运输繁忙,运输的货车、卡车随处可见,还有装运集装箱的大拖车、拖拉机等,因行车环境不太好,除公交车外,其它客运车辆走的不多。如今则以客运车、私家车居多了。


 
  岁月如梭,时光依旧。四流路,一条百年老路,历尽岁月沧桑,见证了岛城的发展,如今环境巨变,周边面貌焕然一新,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四流路,必将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