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青岛沙岭庄、大沙路记忆

作者:戴新阁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8-05-07
  说起大沙路,青岛人大概知道的不多,但说起沙岭庄却无人不晓。沙岭庄火车站曾是青岛第二大的货运站,也是来往客车的必经之地。沙岭庄以前是个小渔村,传说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姓韩的人居住在海边沙丘上,取名沙岭庄。村庄初建时,村民主要以捕鱼种地为生。德国侵占时期,1904年开通了胶济铁路,后来建起火车站,沙岭庄由此而闻名。


 
  随着火车站的扩大,沙岭庄周围的工厂不断增加,工厂发展需要劳动力,村民当工人的多了起来,渔民渐渐减少,企业增多,人丁兴旺,沙岭庄村也热闹起来,得到空前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末,青岛化工厂在沙岭庄征用土地,经市政府同意,在郑州路和盐滩南山(现幸福花园)建起了新的住宅,称为沙岭庄新村,住户大都迁移了过去。1963年,沙岭庄正式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青岛市解放后第一个消逝的村庄。


 
  我对沙岭庄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去挖蛤蜊,也不知什么原因,以前,那里的蛤蜊特别多。傍晚,跟着邻居大人,从四方火车站沿铁路线一路西行,直到沙岭庄车站附近,路上还时常看到来往的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颇为震撼,


 
  夜晚,沙岭庄火车站附近灯火闪烁,人山人海,都是来挖蛤蜊的人,不一会,有人喊道:“退潮了!”于是,人们蜂拥般地朝大海奔去,岸上的人瞬间散落于茫茫大海之中。水没过脚踝,就开始挖,捧起一捧沙子在水里涮一涮,就是一把小蛤蜊,叫“沙蛤蜊”,后来,干脆把沙捧在在篓子里涮,细沙漏出来,剩下的都是蛤蜊,那里的蛤蜊真多!在水没到膝盖的地方,还能挖到大蛤蜊,它们集中在窝里,用手摸到一个,就能抠出五、六个来。到了一定时间,就听到有人喊:“涨潮啦!”人们相互告知,慢慢撤退,到了岸边,水也就渐渐上来了。挖蛤蜊者多则十几斤、几十斤,少则三、五斤,没有空手而归的。沿原路返回,走出铁路线,在马路上开始犯迷糊,直想睡觉,迷迷瞪瞪到家,已是后半夜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沙岭庄的蛤蜊大概也很少了吧。
 

(本图来源网络)
 
  大沙路与沙岭庄有紧密的联系,以前,有一条由大水清沟村通往沙岭庄的乡间道路,取两个村庄前面的一个字叫“大沙路”。细说起来,大沙路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那时,水清沟还是即墨县的一个村庄,随着人口的增多,一部分人迁出水清沟,形成一个新村庄叫小水清沟,原来的水清沟就叫大水清沟。
 

(大沙路东起四流南路)
 
  德国建胶奥租借地时,水清沟属租借地的范围。沙岭庄西面有一座孤山,在胶州湾畔,据说南宋末期,云南某地高氏三兄弟来到孤山脚下定居,建村后取名孤山村,现已改为孤山社区,辖属水清沟街道。胶州铁路初修建时就从孤山脚下经过。
 
  德国侵占青岛后,将租借地作为外防线,以白沙河为界,德军在孤山修筑了炮台,建了军火库,成为德军在青岛的重要军事防线。1914年日军攻打青岛时,在这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攻下了孤山,却伤亡惨重。
 
  日本占领青岛后,发现山东物产丰富,而且劳动力还低廉,于是在青岛开始建工厂。青岛老市区地价昂贵,他们就把一些大型工厂建在了四方、水清沟、沧口一带。随着工厂的建成使用,周边的人口越来越多,于是水清沟周边渐渐有了商业。


 
  那时,工厂原材料,产品的进出主要是依靠铁路运输,青岛火车站货运场在普集路,离水清沟较远,为方便工厂的货物进出,在沙岭庄村以西,建了沙岭庄火车站。火车站以货运为主,但也做客运。这里空地大,比四方站货场大出了一倍,因此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沙岭庄站货运量仅次于青岛站。为了适应运输,大沙路原来的土路加宽修建成正式马路。那时,汽车很少,运输交通工具除了火车,其余大都是独轮车、地排车和马车。大沙路上车水马龙,尘土飞扬,运输格外繁忙,来来往往的大都是运货的车辆。
 

(左大沙路,右边大沙支路)
 
  青岛解放后,大沙路进行扩建又新修建了大沙支路,经开封路通往唐河路。
 
  大沙路两侧大都是工厂和储运仓库,较知名的有青岛纺机机械厂,青岛锅炉厂等。青岛纺织机械厂,建于1920年,是我国纺织机械制造行业的大型骨干生产企业,以前,沙岭庄火车站还有一条支线,经大沙路直接通往工厂里面。
 
  青岛锅炉厂以前主要生产蒸汽锅炉,市场经济以后,许多国营企业开始不景气。锅炉厂的效益也逐渐下滑。
 

(青纺机械厂老厂房)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青岛市政府实施中小学取暖工程,进行锅炉招标,青岛锅炉厂因价格较低,成为十几家中标企业之一。当时,我在四方区教育体育局工作,与有关部门,专业人员去考察该厂的生产情况,诺大的厂房冷冷清清,没看到几个干活的人,厂长说下达订单以后马上干,不会耽误合同工期。那时这个国营企业的经营状况着实令人担忧。果不其然,锅炉在试运转时出现了问题,后经几次维修才开始正常运行。现在中、小型锅炉大都改成燃油锅炉了。
 

(潜院学员旅)
 
  大沙路上有潜艇学院学员旅,以前是团建置单位,后改为旅。学员旅曾多次参加全国大阅兵活动,并屡次获奖。部队素质高,与周边许多学校、机关、企业是共建单位。他们经常帮助学校搞军训,进行队列训练等,军民关系十分融合。有一年,全市举行学生军校队列比赛,人民一小是全国少年先进军校,在训练队列时,学校请共建单位的交警进行指导,但不够专业,局团委书记汇报说,专业的教官都很忙,学员旅的教官都被大学请去了,我当时联系学员旅的林凡树政委求助,他当即从大学调回一名教官回来为小学指导、训练,那年,学校获得了全市队列表演比赛一等奖。


 
  因为开展共建活动,我与几任政委相识,林政委前任是刘俊科,与我是教育学院的同学,也是诗人、军旅作家,后来转业到市人大常委会,我离岗后还偶有联系,他现任市人大信访办主任。林政委后来转业到公安系统,现已退休,但还经常活跃在社区街道搞一些公益性活动。董光秀政委当年是一位业务正师级干部,去年得知,他已调到潜艇学院任职。
 
  那时,区教育体育局与部队除了有共建活动外,每年春节、建军节还要随区领导,到驻军单位去走访慰问,相互通报情况,地方帮助部队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四方区(市北)与驻区部队的关系格外融洽。


 
  大沙路上世纪90年代前属沧口区。1995年5月市区划,归属四方区域,如今已属新市北区了。
 
  大沙路东起四流南路,西至沙岭庄,与开封路相接,全长约2000余米。自东往西与大沙支路、金华支路、金沙路相交,路东属开封路社区,路西有孤山社区。

 
(大沙路与开封路相接)
 
  2007年,孤山片区规划开发,其中要建设一所孤山小学,那年,区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和开发商,论证学校的建设方案,我作为教育体育部门负责人,对学校用地不足提出异议,而且校内体育场设计是个刀把型,很不规范。当时,调任不久的四方区常务副区长王波(现任城阳区委书记)主持会,他思路清晰,处事果断,当即责成开发商,按用地规划必须保证学校用地,学校体育场要重新调整。最后开发商同意调整,并为孤山小学增加了8亩用地。多次参加有关学校建设的论证会,感觉这是解决问题最干脆的一次。孤山小学建成后改名为青岛启元学校,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成为青岛市第一所九年义务制的学校。
 

(青岛启元学校)
 
  前几年,超银与青岛报业集团,在与大沙路交叉的金沙路上,建起了青岛超银学校初、高中校区,并于2016年正式启用招生。超银学校作为青岛市优质的民办学校,在此落户,对市北区西北部教育的均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沙路周边的人文环境,如今正在悄然地发生新的变化。


 
  四月的岛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漫步在宽阔的大沙路上,已寻不到当年那车水马龙、尘土飞扬的踪迹,道路两边矗立的高楼大厦、新建的居民小区、以及留下来的沧桑老厂房,似乎在演绎着城市变化的进程,有一处爬满青藤的老房子正在拆除,偌大的院子已夷为平地,又一片新的建筑将会拔地而起。


 
  路边还有一些宽敞的院落,里面是储运仓库,这些带有屋脊的老式库房,也许还能勾起人们一丝往事的记忆,其它的过往已荡然无存了。
 
  大沙路安然寂静地躺在那里,默默地接送着过往的车辆、行人,历史的沉淀,已经看不到昔日车水马龙的喧哗,似乎也堙没了那段殖民时代的悲哀与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