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青岛幸福楼的前世今生

作者:侯修圃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8-05-14
  幸福楼,是青岛市棚户区改造起步最早、轰动效应最大的一个工程,当时改善了一千多户居民的居住条件,所以,也是原青岛市委书记张敬涛的政绩工程。如今只能作为一个符号而载于史册。


 
  要说我对幸福楼的记忆,还得从头说起。1960年冬, 我家从市北区广东路搬到四川路西广场61号居住。当时租了李文吉先生的房子, 那个小院是一院两户, 我家是里面那户, 上下两层, 每层8平方米, 门外有个梯子可以上楼; 说是二层, 其实就是砖、板房的吊铺,不过不是棚厦,二层有2米多高,可以站人。可以说整个西广场都是低矮的棚户区。这里房连房, 户挨户,胡同纵横交错,十分拥挤。从地理上说,它东临菏泽四路,西到新广场。西广场(又叫老广场)和新广场之间有一条无名小路,这条小路上通四川路,下接西江路。西广场在菏泽四路上有一个东门,是个木牌坊,拱门上书写三个大字:“西广场”。
 
  原《青岛日报社》副刊部主任赵朋先生,就住在东门口一个较大的房子,直到西广场改造才搬走。据说,原《青岛文学。》编辑部副主任、作家张健先生的童年也是在这里度过的。


 
  当时西广场的人口,大约有一千余户,可是只有两个大厕所和一个水龙。大厠所的地面磨得凹陷不平,稍有不慎就会滑倒。水龙在前街和后街交叉口。早晨,不管接水还是上厕所都要排队,所以有民谣曰:“西广场, 真奇巧; 吃水要排队,屙屎要挨号。”1935年,著名作家艾芜来到青岛,写了一篇《海滨随笔》,其中一段:“在海岸下面,由垃圾填起来的地方,造成了一个稀奇的也可以说是古风的市集,农村破产的庄稼人和都市挤出的手工业者,便都把他们难窘的日子,放在这里面暗淡地消磨过去。烟子和臭味,便从那儿升腾起来。”艾芜描写三十年代的西广场,基本上是西广场解放前的写照。
 
  解放后虽然进行过修整,但基本面貌没变。由于这里地势低洼, 刮风扬沙; 下雨积水。正如老舍先生写老北京的龙须沟:“刮风是香炉, 下雨是墨盒子”。这里号称青岛的“龙须沟”。
 
  1963年底, 市政府在西广场打响了拆迁棚户区的第一仗。时任市委书记的张敬焘亲自视察,拍板。1964年底动迁靠近四川路和新广场那一片。群众听了高兴得手舞足蹈。那时既没有拆迁费,也没有动迁房,全是求亲告友自己解决临时住房。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搬迁完毕。


 
  工程总设计师很有设计头脑。他按市政府关于通过西广场的拆迁,安排全部住户的要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那时青岛多是二、三层楼房,最高的是五起楼。在这里他设计了最高七层。根据地势的落差,从四川路建一座桥直通楼房的二层或三层,这样桥下是一层或两层,桥上是五层。
 
  1965年竣工的四号幸福楼就是桥下是二层。当年搬进256户居民。大家高兴得像过年一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他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由过去的棚户房变成铮明瓦亮的大楼房,老百姓高兴地说:这是共产党给咱带来的幸福。所以有关部门借用老百姓的话,给这座楼起名:“幸福楼”。
 
  这一“壮举”轰动了岛城, 当时的《青岛日报》整版地刊登大幅照片, 新闻、通讯、特写连篇累牍地宣传报道。一时间, 成为许多单位忆苦思甜的活教材,中小学生到幸福楼访贫问苦的络绎不绝, 连中小学教师出作文题目都是以此为题材。作为市政府的政绩工程,幸福楼当时的确火爆了一把。市委书记张敬焘也因此名声鹊起,成为青岛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好市委书记。


 
  1966年11月,二、三号幸福楼前后竣工。两座楼都有一座桥与四川路连接。这年底,有204户居民乔迁新居。至此,二、三、四号楼就解决近460户居民。我家作为拆迁户,于1966年12月搬进二号幸福楼6楼,那是一个里外两间南北朝向的房子,使用面积18平米。当我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时, 心情格外舒畅。凭栏远眺, 可鸟瞰前海风光; 扶窗北望, 可看后海的水光船影、夕阳余辉、晚霞满天。我在这里结婚生子。记得我结婚时,那正是文革期间,不兴贴“喜”字,找人给剪了些“忠”字,贴到墙上、门上;不拜天地,不拜父母,而是向毛主席像拜,口喊:“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现在想想好像笑话,其实当时十分认真和虔诚。直到1977年8月1日搬走,我在幸福楼整整住了10个年头。


 
  1967~68年, 相继建成了一、五、六、七号幸福楼和48中学以及诊所。西广场的改造大功告成。此后, “西广场”已成为历史的代名词。由于这几幢楼建于“文革”中, 再没有四号楼的风光。不过48中学当时没有开学,“光荣” 地成为附近一个工厂一派的武斗指挥部, 这在岛城武斗史上也着实“风光”了一把。我们那座楼也“荣幸”地享受过工厂武斗石块的袭击。
 
  2008年5月18日,海底隧道和东西快速路三期拆迁告示指出,幸福楼面临再次拆迁。老楼的百姓再次欢欣鼓舞,他们即将搬到新的小区居住,虽然有些恋恋不舍,但毕竟住房条件再次得到改善。


 
  2009年,随着一声巨响,七座幸福楼履为平地,从此幸福楼在青岛的地图上抹去了。幸福楼只能作为历史名词而存在了。
 
  作者简介:侯修圃,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山东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有文学、语言等作品12部面世。获奖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