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青岛镇江路的风雨岁月

作者:戴新阁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8-05-21
  上世纪60年代初(1961年1月9日),青岛市第一条无轨电车路线(2路电车)正式通车,终点站是火车站至东镇,后来又改为镇江路、西镇站。镇江路以前叫炮台路,1970年前后,更名为镇江路。


 
  1897年,德国人占领青岛,为了达到长期占有的目的,德军设置了内防线和外防线,镇江路一带是内防线的范围,在这儿设立了8个炮台,当时镇江路台东镇就有5座。


 
  小湛山有炮垒,内设机关枪、机关炮,湛山北部炮台有多门机关炮。现在的镇江路与宁夏路交界口处,是东镇炮台,还有东镇东、仲家洼北炮台和西炮台。这些炮台,都是掘开式永备型,炮台上盖有又厚又圆的锅形顶盖,盖子周围装有暗光镜,可以旋转四望,火炮多为旋转的曲射炮,既可封锁海面,又可攻击陆上目标。炮台之间有交通战壕,而且和地道相连接。


 
  台东镇筑有堡垒(碉堡)堡与堡之间挖有堑壕,壕前修有掩蔽体和胸墙,并进行伪装,壕后筑有瞭望哨,堑壕外架铁丝网。构成严密的工程障碍设施。
 
  1914年日军攻打青岛,面对德军坚固的防线,久攻不下,日军的炮火将仲家洼和东镇的许多房屋都击毁了,大批居民被迫逃亡。最后,日军趁坚守多日,已疲惫不堪的德军疏忽,夜晚从镇江路、江西路一带突袭,攻破了德军防线,攻下了湛山炮台,迫使德军投降。
 

(炮垒)
 
  日军占领青岛后,在过去防线的交通线上修了一条马路,就叫炮台路。1928年(民国17年)出版的《胶澳志》也把这里载为“炮台路”。
 
  镇江路西边是仲家洼,也是青岛的一座老村庄,据说是由云南迁徙来的仲姓人家落户于洼地,仲家人丁兴旺,由此得名“仲家洼”。也有的说是孔子得意门生子路(仲由)的第74代传人仲伟义,第一个入住这里,于是起名“仲家洼”。说法尚无完全定论,但当时住在“仲家洼”的大都是穷困之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却不假。
 

(昔日仲家洼)
 
  抗战期间,大批农村人涌入青岛,因为这里住房便宜,所以人口聚集不断增加,不久仲家洼发展成了四个村庄,即南仲、北仲、东仲、西仲家洼。
 
  抗日战争结束后,仲家洼人口继续增多,成为岛城人口最稠密、居住条件最差的棚户区之一。那时,镇江路还是条土沙路,只有3、4米宽,且狭窄、曲折,道路坑洼不平。
 
  路东南面是一片荒郊,路的中段(现北仲路东头)曾被称为小湖岛子,是个乱葬岗,两边有坟地,但大都是庄稼地。有一眼望不到边小麦、绿色菜地,不尽的紫茄花、油菜花等,白天会看到农民推着独轮偏篓车,往地里送粪,往家运菜。城里人常到这里来挖地瓜、剜野菜、搂草、打兔子等。


 
  直到上世纪60年代,镇江路以东还是一片田野,东北面是亢家庄的田地,靠近43中学现宁夏路快速路处,是亢家庄的苹果园。站在路东高处,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低矮房构成的仲家洼,仲家洼中间低,四周高,最低处是一条小河也叫大水沟,从南头台东玻璃厂,穿过南仲东仲北仲和太平镇,汇入海泊河。如今河道已被全部覆盖了,市北区政府在上面建起了青岛市体育一条街。
 

(市北体育街)
 
  上世纪60年代始,镇江路周边,建起了许多工厂,如手表厂、锚链厂、仪表厂、自行车链条厂、化石粉厂、染织厂、绣品、草制品、发制品厂等……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厂大都被兼并或淘汰了,厂房用地也变成了商业用房或居民住宅,镇江路北面和西面的北仲路则发展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商业街。
 

(镇江路、宁夏路东)
 
  镇江路北起海泊河北路,与鞍山二路相衔接。经敦化路、延吉路、北仲路、宁夏路、扬州路、泰州一路、二路等至江西路。镇江路至长江路小学一段是镇江支路,江西路至延安三路一段叫镇江南路。


 
  镇江路北段道路宽阔,两边有诸多饭店、商店、宾馆、洗浴场所,与延吉路交界处有中国青岛人力资源市场,往南有青岛37中、43中学等。
 
  37中学,位于镇江路27号,建于1960年。改革开放后,为探索新的办学体制,于1997年改制为青岛志成实验中学,2009年又恢复为青岛37中学,是青岛市教育局直属初中。青岛43中学位于镇江路40号,创建于1964年,也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近日,网上获悉,两所中学都有迁移动向,37中将迁往青岛老9中校址,43中迁往34中,超银鞍山路校区迁到43中学。


 
  镇江路48号是当时德军驻点的重要防地,大院面积约两万平方米,院内山包一二百米范围内,分布着3座德军堡垒。后来,听说这里建起一休闲公园,设有凉亭、漫步长廊、石桌石凳,大院里老人们常在此聚会、聊天、对弈。如今,这里是山东省军区第十二干休所。


 
  行走在雨后的镇江路上,空气格外清新,昔日的尘埃,周边的苍凉已经被绿树、高楼住宅所覆盖,战争遗留的痕迹也早已消失殆尽了。
 
  镇江路与江西路交界处,有一个小公园,里面有长椅、凉亭、儿童滑梯、健身器材,人们在那里聊天、打牌、下棋,公园里还有几棵略显沧桑的法国梧桐和老松树,当年日军就是从这一带偷袭突破德军防线的。在自己的家园,任帝国列强来肆无忌惮地争夺地盘,实乃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奇辱。


 
  镇江路,这条曾经弥漫着战火硝烟的炮台之路,经历了百年多的风雨变迁,如今,早已寻不到当年的战争、苦难,荒凉和泥泞的踪影了,但,那段屈辱,贫困的历史却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