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青岛台东一路忆旧

作者: 戴新阁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8-05-29
  德国人占领青岛后,想创造一个欧洲风格的城市,在中山路东部设立欧人区,杨家村以东形成的新居民区域命名为台东镇。“台东镇”,寓意高于台东边的集市。高台指凤台岭(今天的贮水山)因为这个村镇位于凤台岭东面,故取名台东镇,周边的杨家村也括入台东地界。 台东一路是杨家村北面的第一条路,依次排开,形成了台东一路至台东八路。
 

(今台东一路一角)
 
  1900年6月14日《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规定:青岛附近作为市区内界,分为青岛、大鲍岛、小泥洼、孟家沟、小鲍岛,杨家村、台东镇、扫帚村、会前9区……杨家村、台东镇也在其中,但这一带主要是作为中国人居住区。
 

(德占青岛 网络资料)
 
  台东镇那时打工的比较多,有小商小贩、闯码头、跑江湖的……著名作家王统照1934年,在他的散文《青岛素描》中曾这样描述:"东镇原是一个小小的村庄,现在成了工人小贩的居住区。自然,马路,电话,汽车,哪样都有,可是,旧式的黑板门、红门,对小店铺的陈设,冷摊的叫卖者,仿佛到了中国较大的乡村一样。
 
  这里很少摩登的式样。有不少的短衣破鞋的男子,与乱拢着髻仍然穿着旧式衣裤的女人。小孩子光着屁股在街上打架。拾蚌螺的贫女提着柳条筐子从海边回来。这便是青岛的贫民窟么?不对,究竟得算高一级的。不过当我们的马车经过几条冷落的小街道时,看到矮矮的瓦檐下,门口便是土灶,有点还有些豆梗,高粱,似是预备作燃料用的,窄窄的红对联不免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吉利活。”


 
  台东一路与辽宁路相连接,那时,辽宁路两旁有许多的商业店铺,因靠近大庙山(日本神社)有一半商店是日本人所开,辽宁路又是公共汽车与各处长途汽车向市外走的要道,作为辽宁路连接的台东一路,也开始兴盛起来,路边有旅馆、店铺,周边有商店、饭庄,小作坊小工厂,而且都是中国人所开办。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父亲在台东老乡开的“德隆”棉纺厂做工,成婚后,母亲也从老家来到了青岛,同在工厂里做工,母亲梳纺、打绺子,父亲则在下面看机织布。
 
  开始,他们在小村庄租房住,后来,母亲怀身孕,不能在厂里干活了,父亲就近在台东一路的华美旅社租了间房。华美旅社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台东镇的民族资本家出资兴建,当时,为东镇的第一家大旅社。历经80多年,至今还保留着,现在,华美旅社是台东一路唯一的一座老建筑了。
 

(华美旅社)
 
  华美旅社初建时,是四层楼房,下面是平房围成的院子,楼上为贵宾客房,楼下大院里的是普通房,父母住在院子的平房里。后来在延安三路买了块房,三间小屋住两户人家。随着家里人口增多,父亲把那间房连自行车一块卖掉,在延安二路(临字号)买下了两间平房,自此安身,一住就是30多年,直到八十年代末棚户区改造。兄弟妹先后结婚搬迁,父亲2007年去世。老母亲至今还住在与原址有一路之隔的桑梓路上。
 

(原台东市场楼一路入口旧址)
 
  小时候住的地方与台东一路相距不过二、三百米,那里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台东一路有2路电车,有台东市场楼、菜市场;大光明电影院、光陆剧院(遵义)等,旁边是台东三路商业街,围绕台东市场楼,周边有诸多商业店铺。以前的小作坊、小工厂已经公私合营,合并搬迁了,这里已成为台东最繁华的商业街。


 
  以前,台东二路市场楼西面有著名的鲁菜饭店聚福楼,小时候,早晨经常过去买油条、喝甜沫,那儿的甜沫真香!对面是大陆茶庄,旁边有长青、向阳照相馆,人和路新华书店、五交化商店、旧货交易商店等。市场楼东面有几家经济实惠的小饭店,如,大嘴炉包铺等,有两排水果摊点直接连到台东三路。
 

(台东聚福楼)
 
  台东一路东起延安路,与东光路、芙蓉路、万寿路、人和路、威海路、辽宁路相交,与顺兴路相接,全长约1000米。
 
  自东往西有青岛第19中学,该校成立于1956年,是省教育厅重点联系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2016年整体搬迁到了即墨鳌山卫,蓝色硅谷核心区新校舍。
 
  我上小学时在东山路利津路小学,一排拐弯的平房,里面有个院子,是一所民办学校(后来撤销合并到人和路小学),每年学校开表彰会或演节目,都到19中学礼堂去,那时感觉礼堂很大。在那里我第一次登台演节目,第一次上台接过三好学生的表彰证书,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忘怀。后来我哥小学毕业考进了19中,父亲为他考进优质中学,高兴了好一阵子。
 

(原第19中学)
 
  学校对面是青岛乳胶厂,始建于1956年,90年代改制,1999年组建成双蝶集团,是全国化工系统重点企业,国家指令性计划安全套产品生产厂家。乳胶厂以前经济效益不错,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镇江路43中对面盖起了职工宿舍楼。我家隔壁邻居老姜在厂里当车间主任,分得一套住房,邻居们帮着搬家,见到崭新的宿舍楼都羡慕不已,那时,能住上楼房是很幸运的。
 

(原乳胶厂)
 
  乳胶厂西面是东光路,这条路上有煤店,台东糕点厂,在计划经济年代,是让人青睐的单位,那时,买煤、木柴之类的要凭票证供应,有时还缺货,东光路煤店经常进木柴,小时候常去排队买煤、买木柴。
 
  东光路以西的丘陵是南山,这里一直叫南山市场,市场里大都是摊贩,也有几处公家菜店,卖的东西花样繁多,有吃的、穿的、日常用品,也有养的花、鸟、鱼、虫,市场上有时还有变戏法的、吞铁蛋的、卖狗皮膏药、大力丸子的。以前南山还有一个杂剧院,主要是表演地方戏茂腔、柳腔之类的,里面能容纳二百余人,摆的都是长条板凳,后来生意渐渐冷落,去的人也少了,小时候在里面听过评书。


 
  南山东西头,有一家出赁小人书的,里面摆着低矮的长条凳,屋内三面环书,一分钱看一本,小时候经常去看,趁主人不注意还和身边的人悄悄地换着看,这样一分钱能看好几本。


 
  青岛解放后,台东一路上建了第一座新建筑,即大光明电影院,这也是青岛市第一座新建的电影院。上小学时,第一次看的电影是《西游记》就在大光明电影院,不久又看了《雷锋》等,都是学校包场,印象至深。大光明电影院是台东唯一的一座甲级电影院,环境设施都比较好,参加工作后还多次去看过电影。现在已改成星期八量贩式KTV,已有十几年没进去了。


 
  大光明电影院西北面是台东市场楼,市场楼东侧福寺路是光陆剧院(遵义),以前是戏院后改为电影院。“文革"期间率先放映电影,诸如《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等,票价便宜5分钱一张,小孩子光顾最多,因为票上没有排号,一开门大家就蜂拥而上,都想早进去占个好座位。
 

(原光陆剧院旧址)
 
  市场楼西南面是青岛第14中学,1952年,由三所私立学校(郁文、立达、黎明)合并而成,1980年开设职业高中班,加挂'青岛第一职业中学'、第一职业高级中学,1993年改挂'青岛交通职业高级中学';现为青岛交通职业学校。
 

(原14中学)
 
  位于台东一路与威海路口有台东当代广场,面积较大,总建筑面积近7万平米,地上28层,地下3层,拥有7000多平米的购物中心,3万余平米的商住楼、6000平米的休闲广场。当代广场内设地铁车站,成为一张传承城市人文、百年台东商业的一张新名片。广场对面有台东宾馆,现为台东大酒店。


 
  台东一路这条昔日的老街,如今,商铺毗邻,商厦矗立,以前道路两旁的平房,早已不见踪影,以往的苍凉被繁荣所代替,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了。愿台东一路越来越繁荣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