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刘杰:啤酒的故事

作者:刘杰   来源:劉爷说事儿   时间:2018-08-10
  青岛,被称为是一座啤酒的城市。
 
  这和青岛出产啤酒以及青岛人在生活中离不开啤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啤酒成了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啤酒又是青岛最有代表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啤酒的踪迹,毫不夸张地说,无论远在他乡异地,只要具有青岛的基因,就有天然的啤酒血统;只要端起啤酒杯,就会产生一种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啤酒情结”,而且,这种情结已经深深植入每一个人的血脉中,只要酒杯一碰,所有的烦恼、彷徨、寂寞、孤独顷刻之间化为酒杯中一片雪白的泡沫,唯独留下一道时间的划痕。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岛市民只有在国庆节和春节期间才能凭副食品证购买到供应每户的五瓶瓶装青岛啤酒,而散装啤酒消费则不受限制,但是只能进饭店,需按照饭店的要求搭上几个类似于花生米、拌黄瓜之类的小菜才可以买散啤酒,所以当时青岛市面上就流行过用粗瓷蓝花大白碗喝啤酒的潮流。
 
  走进各家各户的啤酒,是从粗瓷蓝花大碗开始,接下来是“炮弹”时代(啤酒专用容器,每个“炮弹”容量约20公斤),之后有了比较文明的罐头瓶,吃完罐头的玻璃瓶刚好装一斤酒。与罐头瓶同时代的,便是举世闻名的袋装啤酒。至于用塑料袋装啤酒的发明人,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由原密封件公司的孙元璞第一个使用。
 
  这就是青岛的啤酒生活。


 
  然而,这杯无论从颜色到气味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的啤酒,却鲜有人去关注一个重要问题,它诞生在什么时代?它的故乡在何方?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可以把饮品文明高度概括为“六个瓶子”,被美国作家汤姆? 斯丹迪奇称为“上帝之饮”,又被称为“六个瓶子里的文明”。这六个瓶子包括啤酒、红酒、蒸馏酒、茶、咖啡和可口可乐,其中啤酒是人类进入新文明时期的一个重要见证。除了水和茶之外,啤酒是人类的第三大饮品,也是人类先祖所发现的第一个有味道的饮料。在古埃及的传说中,甚至把啤酒称之为“拯救世界的发现”。


 
  在公元前六千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人在谷物生芽以后再用来煮粥时,发现食用的粥饭在过了几天,产生一些细小的气泡,味道可口,且有些醉人,这是因为空气中的自然酵母与谷物中的糖分经发酵形成了酒精。这就是最原始的啤酒!啤酒出现后,人们开始不断探索啤酒的酿制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啤酒的品质。
 
  公元前七千年到公元前五千年期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已经出现了人类种植,今天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因为啤酒的发现,促使了原始的农业革命。随着啤酒产量的增加,人们开始将喝不了的啤酒通过交换进入流通,开始了最早的商业交易,同时由啤酒衍生出包括早期的商业和典当业等其他行业的产生,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城市的雏形。


 
  人类最早的文字起源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字——楔形文字。考古学家在对美苏尔古代城市舒如帕克和乌鲁克的考古发掘中,从大量的出土“泥板文书”中,就有类似于啤酒桶的符号,证明啤酒已经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饮品。与苏美尔同时期的古埃及,在始建于公元前2650年的第三王朝的文献中,也有很多关于啤酒的描述。出土于第五王朝金字塔中的陪葬品铭文中,也记录了许多啤酒的种类。古埃及人对啤酒似乎有更多的标准,在已知的古埃及诗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对啤酒的溢美描写:国色天香、天籁之饮、快乐使者、餐之密友等,既豪放又浪漫,充斥着古埃及人对啤酒的钟爱,甚至将其神化。


 
  啤酒传入欧洲的时间已经很晚了。据岩野七生所著《罗马人的故事》所载,公元前75年,凯撒大帝前往东方的旅途中,遭到了海盗的劫持,他在海盗的营地等待赎金的38天里,海盗们经常给他喝一种“无法形容”的饮品,使他对啤酒有了初步的认识。直到二十七年后,凯撒亲自率领军在法尔萨拉斯会战中,一举击败了他的对手庞倍,并致使庞倍远走埃及,凯撒奋起直追,逼迫埃及斩杀了庞倍。这个时候的凯撒才把啤酒的酿造技术引到了罗马,并得以在欧洲广泛传播。
 
  关于啤酒花的发现,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比较可信的是德国一个修道院的酿酒师,在酿酒过程中无意发现了一种藤蔓植物的松果,不仅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自然清香,而且还有一股苦味,于是啤酒花就此问世。这项技术很快就被传到了很多地方,各地的啤酒生产商都采用了啤酒花工艺。


 
  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性革命,是蒸汽机用于酿酒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而随着温度计、比重计、酵母和制冷技术的发现,使啤酒的生产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特别是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发明了二甲醚制冷机器,并于1873年在慕尼黑史班登啤酒厂投入使用,以及十年后的1887年10月,丹麦科学家发明了培养酵母的纯株新方法,使啤酒酿造业再次发生了革命性改变,已经接近了现代啤酒的酿制工艺。
 
  1487年11月30日德国制订的《纯正啤酒法》是全世界第一部专为啤酒的生产销售标准所制订的法律,被广泛推广应用,确定了德国啤酒的地位。后经多次补充修改和调整,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德国啤酒管理法》。


 
  啤酒最早进入中国大约是在1553年前后。
 
  1453年,君士坦丁堡战役后,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奥斯曼土耳其人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人再想通过地中海前往亚洲已不是一件容易事,只能另辟蹊径向西进入亚洲。热那亚人哥伦布,通过一本流行于十四世纪《马可?波罗游记》试图找到叫“东印度”的富庶之地。据英国人加文?孟席思在《1434》所载,所谓的“东印度”,事实上指的是中国。也就是说,哥伦布希望能找到的地方就是中国。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哥伦布于1492年10月发现了新大陆。而同年代的葡萄牙人则发现了好望角,于1498年5月18日到达印度、1500年4月22日发现巴西。1513年,也就是中国明朝正德八年,葡萄牙驻印度总督阿尔布开克命部下阿尔瓦雷斯率武装帆船进入中国沿海广东东莞县屯门(今香港界内),动用火炮对中国军民进行大肆杀戮,不可避免的遭到了明朝政府的反击。1518年,西蒙?安德拉德率领武装帆船再次抵达屯门。


 
  凶悍的葡萄牙人来到屯门后,第一时间就大兴土木,修筑炮台,建造堡垒,同时驱赶中国商船,掳掠商船上的物资,纵容士兵任意抢劫百姓,杀人放火,强奸蹂躏妇女。
 
  葡萄牙人的暴行引起了当地中国人的强烈愤恨,1521年,广东巡海道副使汪宏率部进驻与屯门仅一海之隔的东莞南头镇,以五十艘战船对屯门形成半圆形包围圈,轮番向葡军发动凌厉的攻势。葡军虽有远征军前来救援,仍然伤亡惨重,仅有三艘大船逃出包围圈,其他船只均被明军歼灭。
 
  此后的几年中,中葡两军在屯门、新会以及宁波等地多次发生冲突,但随着东南沿海倭寇的不断袭扰,牵扯了官府很大的精力,使葡萄牙人乘虚而入,打着晒牛皮的旗号,占领了澳门,同时也把啤酒带了过来。
 


(德战时期的青岛啤酒厂)
 
  在啤酒被传入中国以后,一直沿用其英文音译称之为“比尔酒”,而真正使用了“啤酒”一词,尤其是这个“啤”字,却是青岛人创造的。
 
  崂山没有斋
 
  2018.5.28.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