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洗海澡往事

作者:戴新阁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8-08-27
  处暑刚过,天气有了点凉意,但洗海澡的人还是络绎不绝。青岛人喜欢洗海澡,就是到大海里去游泳。现在,洗海澡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更衣室对外全面开放,也可办个年卡,60岁以上半价。每当看到孩子们在海里欢快嬉闹、抱着救生圈,笑着戏水的样子,我就想起儿时洗海澡学游泳的往事。


 
  那时,各家兄弟姊妹多,父母忙着上班养家糊口,孩子也顾不过来,所以大孩看着小孩,似乎是一种惯例。到了夏天,左邻右舍的孩子就成群结伙的到海里去洗海澡。那时小孩子是真正的洗海澡,因为都不会游泳,只在海边的浅水区来回扑腾。天热,在海水里玩耍,有海浪嬉戏也很惬意。孩子们在海边扑腾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学会了游泳。


 
  我游泳是在去海水浴场的路上,万国公墓下面的那个“棺材湾”学会的。延安一路是东镇到第一海水浴场的必经之地,每次去海水浴场,都要路过那个水湾,水湾呈椭圆形状,有点像棺材,且又在万国公墓下面,人们称它“棺材湾”。水湾宽三四米,长约五六米,石坝就在路旁边,从石坝一下去就两三米深,是水湾最深处,会游泳的都在上面跳水,不会游的在对面斜坡的水边玩耍。

(水湾位置,现在百花园内)
 
  那年,我大概八九岁,几个大孩子鼓动我跳下去游,说如果游不过去就下去救我,望着比我高出半头的俩大孩子,信以为真,一下子跳了下去,稀里糊涂地游到了岸边。他们惊奇地说:原来你会游泳!小狗扒,厉害!我半信半疑,自己竟然会游泳了?到了海里我往深处游,他们却在齐胸的地方不再前行,我招手让他们进来,他们连连摆手,惭愧的说:我…们,不会游泳。我很吃惊。恍然间有种受骗的感觉。


 
  当然,大孩子中也不乏有厚道的,一位长我四五岁的邻居,侠义心肠,有一天,晚上,我跟他到一浴洗海澡,将衣服放在沙滩上,那时,不用看着也没人拿。游泳上来,见有俩女青年,站在我们衣服旁边发愣,看我们拿衣服,那个子稍高一点的说:你们看到我们的衣服了吗?莫名其妙,什么意思?原来这两位是从上海来青岛游玩的,在旅馆换好游泳衣,打听着来到第一海水浴场,见我俩把衣服放在沙滩上,她俩也放到沙滩上,而且是放到我们的衣服旁边,下海了。上岸后,却发现衣服不见了,俩人有些手足无策。
 
  “妈的,谁这么污滥!”大哥忿忿地骂道。也许是谁拿错了?我俩帮她们找了一阵子,也没找到。怎么办?她俩急的要掉泪了,是呀,总不能穿着游泳衣上马路吧,况且又是晚上。问过她们的住处,原来在台东华美旅社,离我们住的不远。大哥说:俺们把恁送回去吧,顺道。俩人高兴地答应了,一路上她俩问这问那,我俩还顺便介绍路边的景观,心情不错,这样一直走到华美旅社门口,她俩要留个上海地址,邀请去玩,我俩则挥手告别,那时小,觉得去上海是遥不可及的事。


 
  刚学会游泳时,就像初学会骑车、开车一样上瘾,每天总想去游,人多的时候就往水深的地方游,以显摆与不会游泳小伙伴的不同。有时,到了海里就忘了其它的事情。
 
  有一次,我带弟弟到第一海水浴场去玩耍,也算看孩子,看孩子是不该下去游泳的,可是我忍不住就下海了,脱掉衣服放在沙滩上,让弟坐在那里看着,并让他瞧我游泳。游了一会上岸,见衣服旁边没人,心里发急,四处环视,见他低头耷拉角的从更衣室方向走来,手里还拎着一只凉鞋,我问那只凉鞋呢?他胆怯的说找不到了。我听了头嗡的一声,那可是母亲刚给他买得一双新凉鞋呀,怎么找不到了!原来,我下海后,他就开始摆弄凉鞋,然后就一只一只的埋在沙子里面,再挖出来,一直倒腾到更衣室墙根下,结果有一只就找不到了。


 
  我听了恨不得踹他两脚,心想母亲知道了那还了得,怎么交代?那时,穿衣、穿鞋大都是小孩接大孩子的穿,弟弟大概是第一次穿新凉鞋吧。赶紧找!我把他埋鞋的地方划了个范围,由南往北长约20米的地方,来回推沙,推了四、五个来回也没找到,累得气喘吁吁,只好作罢。回家后怎么跟母亲讲的已经记不清了,反正结果是没自己想象的那么糟。
 
  小时候洗海澡大都在第一海水浴场,有时也到二浴和三浴。会游泳后还经常到堤坝上去跳水,开始在一浴西边水族馆下面的小石坝上跳,石坝太小,人满为患。
 

(小石坝现在加了护栏,停靠游览船)
 
  后来就到一浴东面东海饭店以西的石坝上跳,那石坝宽5、6米,长一百多米,一直延伸到大海的深处(现已拆掉了)。大坝下面都是石头,石头上长满了海蛎子,每当退大潮时,海蛎子石就露了出来。在那里跳水有危险,只能等到满潮的时候去,猛子不能扎太深,不然,必定受伤。尽管如此,但每当满潮的时候去跳水的人还是接连不断。我们跳水一般都是跳“炸弹”,双腿前屈,屁股落水,噗通一声,溅起一片浪花,“冰棍”(站立式)不敢跳,怕触底受伤,跳“飞燕”只是跌肚皮式的,或是轻轻一掠,浮出水面。
 
  听邻居说,那天,他们看见一个青年跳“飞燕”,一个猛子扎下去,一直没上来,后来见冒出一股血水,人飘了上来,头上开了一个大口子,当场毙命。自听说这件事后,再也没到那里去跳水。
 

(大坝已被拆除了)
 
  小时候,男孩子跳水似乎有瘾,记得榉林山下面,(现小湖旁边)有一口圆形大机井,直径4、5米,深6、7米,水真凉,我们经常到那里去跳“飞燕”,跳“冰棍”,孩子们围在水井旁,轮番表演,颇为热闹。还来,机井被覆盖,现在已见不到了。
 
  上世纪60年代“文革”初期,学校一度停课,孩子间刮起了一阵养金鱼的风,到养殖海带的地方去捞水飘,那是一个圆形直径四五十公分密封的玻璃瓶,海上风浪大时,有绑水瓢的绳子被刮断,水瓢就飘了出来,得到后,找一根麻绳,用火油浸过缠在上面,点燃烧尽,顶上的玻璃就裂开掉下来,下面就成了一个圆形鱼缸。


 
  那时,周边的孩子大都到二浴东边的海带养殖场去捞,有的不计后果,带着小刀游进去把绳子割断,抱着水瓢游出来。这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我邻居有一个青年曾为此付出了代价,他当时抱着两个水瓢,从石坝上岸,结果水瓢碰破,玻璃将他的腿肚子划了道大口子,血流不止,同伴用上衣包扎,背着他到了岸上八大关一别墅处,正巧里面有一好心少年,见状进屋喊出一名医生,给他打针消毒,缝了17针,并包扎好,让他再到医院去处理。此后,他的腿上一直留有一条长长的疤痕。
 
  上初中时,有一段时间是我洗海澡最频繁的时候,当时,我在青岛第15中学,距第一海水浴场不远。上初一时参加青岛市的“万人横渡汇泉湾”活动,被学校体育老师选中,让我和其他两位同学参加青岛市中学生游泳比赛。没有指导老师,也没有集中培训,让我们自己锻炼,一个月后参加比赛。老师还特别提醒,每天有训练补贴,平日要加点营养,加劲练。


 
  那些日子,中午下课,吃完午饭就赶到第一海水浴场,游40分钟,然后急匆匆地回来上课,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当时,自己耐力尚可,但游泳的速度却提不上去,于是,在海里见到游泳快的就去追赶人家,直到超过为止,感觉速度似乎有提高。不幸的是临近比赛时,在学校里办黑板报,被一个破墨水瓶,把脚扎破了,缝了五六针,校医说抽线之前绝对不能下水!我心里很窝囊。
 
  比赛那天,伤口还没拆线,但还是下水了,经水一泡,线脱落,伤口又裂开了,比赛是在江西路游泳馆,泳池的水都是海水,所以伤口没感染,但至今脚背下还留有疤痕。那次比赛成绩平平,200米蛙泳小组第四,100米倒数第二,均未进入决赛。其他两个同学,一个退出比赛,一个成绩和我差不多,体育老师报以苦笑。


 
  初中毕业后下乡,几年后又回城就业。工作那些年很少去游泳了,偶尔和同事去洗海澡似乎也只是一种消遣。
 
  退休后,母亲身体欠佳,每周要过去轮流照顾,买菜做饭,待她吃完午饭睡觉后,我就乘车去洗一阵子海澡。台东距第一海水浴场不远,交通也方便。车上有不少去洗海澡的中老年人。这几年,更衣室的条件也大为改观了,常去的C1、B1更衣室,感应式淋浴,室内较大,比较清洁,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服务也热情。


 
  现在游泳不再追求速度了,也不再与别人追逐,轻轻的浮水、慢慢地游动,累了就仰面飘浮在水面上闭目养神,或仰望天空,静观蓝天飘过的白云,任思绪涌动、浮想驰骋……慢的感觉真好!


 
  前几天刮台风,青岛也略受影响,岸边海浪较大,但游到深处,感觉似乎和平日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多了点浪涌。那天,我游到防鲨网,又慢慢地往回游,有一位中年模样的男子很快超过了我,他停下来,扶着旁边的防鲨绳喊我:大哥,我以为是熟人,看看不认识,问道:干嘛呀?他说:你没事吧?我说:没事呀,噢,看你游得很慢,以为你有什么事呢,今天浪很大。“哦,谢谢!"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心里有种暖暖的感觉。
 
  青岛人与洗海澡有着割不断的情缘,一路走来,它伴随着我们走过了童年、少年、青年……
 
  容颜已改,涛声依旧,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洗海澡还在延续,它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伴随着我们从昨天到今天,一直走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