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我加入了“沪漂一族”

作者:黄育颖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8-09-05
  退休后,2014年我和老伴去了上海,从此多了一种身份,加入了老年沪漂族看孙辈的行列,这可是件不轻松的事情。女儿女婿担心我俩生活单调枯燥,建议我们走出去,适应周围环境,试着融入当地的氛围,谁想后来竟结识了许多朋友。


 
  我们家附近不远处即是公园,规模适中,健身器材样样齐全。南方的公园绿化甚好特养眼,即便是冬季也似春天,繁花似锦枝叶茂盛,到处郁郁葱葱,清晨更是老年朋友们遛弯健身谈天说地的必到场所。这里“80后、90后”的老顽童还真是不少,大都比实际年龄显年轻许多,穿着鲜艳潇洒,健谈幽默,让人佩服的是无论高温酷暑的夏天,还是潮湿闷热的梅雨季节,或是阴冷的冬天,一年365天至少也会有356天,准时准点聚集到每天“上班”的地点!


 
  起初,我和老伴只是去公园溜达,漫无目的的随意转转观看,只两三天功夫,有些爱说话的人,看到我俩生面孔就主动过来搭讪,当得知我们是从青岛来的,便饶有兴趣七言八语插进话来“青岛老漂亮的”、“旅游去过栈桥、信号山”、“冬暖夏凉好地方”等等。
 
  幸好我有之前在家中讲南方话的功底,随着环境的影响熟悉,多年没机会讲的沪语脱口而出,消除了语言障碍,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他们都认可我是“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半个外地人。这里好多同龄人在文革期间都下过乡,支过边,也有年龄大点的去贵州、东北等地支援内地工作的,相似的经历,使得共同的话题多起来,他们自然而然地连珠炮式地问:“插过队吧?去的哪?哪年回的城?苦哦!”告诉我们你看那师傅,支内好多年才回来呢,这个是当年的小新疆,那个是云南的……


 
  也有师傅换了话题: “外地来上海看小囡的人多得是,天南海北的都有,侬有啥事体不晓得问阿拉好了!”顿时觉得好像工作换到新单位,听后心里热乎乎的。
 
  我们最盼望去公园的时间是每个周末的清晨,老远就会有人注意到我们,或拍手招呼,或点头致意,还能听到窃窃私语“青岛夫妻来了”。互问早安后,热心的朋友会关切地问:“你们今天休息啊!”或者“小毛头好伐?”(小毛头是上海人对小孩的统称)“木有带来?哦,太早了!老好白相(意思是很好玩)。”这些老年朋友们各自活动完健身器材后,还有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漫无边际的话聊。上海人会吃,会玩,会养生是出了名的,几乎人人都是养生专家。“春护肝,夏养心,秋润肺,冬补肾”的理论和经验说来一套套。老上海们会给我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许多名吃甜食,沾沾自喜地教我们做家中自制的美味佳肴,尤其是养生汤之类。连说带问:“外滩的夜景漂亮哦!去看过伐?”、“城隍庙的小吃不错,尝过没有?就是价钱蛮大的”、“淮海路上哪家的鲜肉月饼排队老长,要好几个小时才能买到”、“某古镇的咸蹄髈味道老好的,回青岛可以买几个带回去送亲戚。”等等。看着他们诚意的心,地域界限的烦恼统统抛至脑后。


 
  自从认识了这些老年朋友,老伴也会经常打开话匣子,自豪地夸夸其谈,给他们介绍青岛避暑胜地的温带季风气候,崂山巨峰的宏伟,北九水秀丽的自然美景,海滨栈桥及冬季海鸥成群翩翩起舞的独特风光,奥帆中心的夜景,更会告诉他们冬季家中舒适的最适合老年人小孩子们过冬的暖气设备,任凭窗外天寒地冻,寒风凛冽,北风肆虐,室内依然是一直保持二十几度的恒温,舒服极了。兴致高时滔滔不绝,直让他们听得入神、羡慕加遗憾……在这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城市,有幸认识这群朋友们真好!在生活上给了我们许多真诚的指南,在情感上建立了交流沟通的纽带,在回青岛的日子会时时想起他们,幸好现在电话、微信既方便又快速,能够常常联的到。


 
  我喜欢国际大都市的魔都上海,孩子们事业发展拼搏的城市。更爱美丽的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里有儿时的伙伴,少时的同学和老师,更有胜似兄弟姐妹的知青朋友,我感恩生活,感恩变幻莫测、五彩缤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