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走进蝴蝶楼

作者:戴新阁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8-09-18
  从第一海水浴场沿着汇泉路往南,到东海饭店大门口,往左一拐弯,第一座小院建筑就是“蝴蝶楼”,它位于山海关21号,是一座欧式且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的别墅,南面朝海,在法桐和松柏的掩遮中显得安然谧静。


 
  胡蝶在自传中回忆道:“渐显,青岛景象,炮台环山而立。港口内,巨轮停泊,火车直驶轮旁装卸货物。市区,街道整洁,高楼大厦,建筑华丽。显出青岛市区的欧式建筑。淡出。渐显,一幢豪华富丽的花园洋房坐落在一条林荫大道,铁铸镂花的大门旁悬挂着一块牌子,上书‘六合祝公馆’,《劫后桃花》的片名在‘祝公馆’兴盛繁忙的背景中显出。”胡蝶所回忆的“一幢豪华富丽的花园洋房”就是山海关路21号的“蝴蝶楼”。


 
  蝴蝶楼建于1934年,是中国建筑师刘耀臣和俄国建筑师拉夫林且夫设计的。1935年,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的电影《劫后桃花》在这里拍摄。从此,这座不起眼的小洋楼被人们称为“桃花楼”。从“桃花楼”到“蝴蝶楼”,都是因为中国一代影后胡蝶,在此作为女主角演绎的一段青岛题材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而闻名。


 
  《劫后桃花》是洪深以他父亲洪述祖在崂山的别墅观川台被日本人侵占之事,写的一篇散文《我的“失地”》,后改编成剧本《劫后桃花》,1935年拍摄成电影,张石川为导演,胡蝶、高占非、龚稼农、王献斋、徐莘园等人参与演出。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利用租界特权,企图迫使影片停演,后来恐怕引起群愤才作罢。


 
  《劫后桃花》是我国第一部以青岛为背景拍摄的电影,其故事情节为:前清遗老祝有为,在青岛海滨建有一栋别墅。德国侵占青岛后,老祝为保住房产,通过汪翻译宴请德国驻青岛总督。汪有意追求老祝之女瑞芬(胡蝶饰),瑞芬为父故,敷衍周旋。祝家种花的刘花匠和瑞芬有些感情,有一次刘斥责汪的汉奸行为,被迫远走他乡。
 

(剧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汪摇身一变,投靠日本,反诬祝有为亲德,以政治嫌疑罪将祝逮捕,别墅被没收改作“日本军人俱乐部”。祝太太无奈携瑞芬暂避乡间,因生活无着落,只得依靠曾在祝家任家庭教师的李先生接济。此时祝老的表侄余家骧,已成为日本军部的爪牙,他以娶瑞芬为交换条件,设法为祝家收回别墅,被祝太太拒绝。数年后,青岛由中国北洋政府收回,祝太太、瑞芬、李先生、刘花匠一起来到旧居门前,见已成督办公署宿舍。庭院桃花依旧,人事却已全非。


 
  《劫后桃花》在青岛的拍摄,奏响了 “影视之都”百年交响的序曲,青岛电影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拍出了许多的优秀影片,涌现出了诸多的剧作家、众多的电影明星。


 
  买门票进入蝴蝶楼院内,绿荫掩映中的粉色二层小楼映入眼帘,周围是高高的石砌围墙,左边有一个跑片员骑着摩托车的雕塑,以前,电影拷贝有限,跑片员在电影院间,来回穿梭运送电影单卷拷贝,看到这个雕塑,一下子勾起以前看电影的许多往事,那时,看电影间隙要换盘,有时要等待拷贝运来,所以电影经常中断,跑片员起着重要的传递作用。


 
  院子东边是一排红瓦平房,墙壁上悬挂着犹如历史长河的电影胶片塑像,张贴着旧时的“劫后桃花”电影海报,电影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的照片,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剧等,这些图片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电影诞生、演变、发展的历程;


 
  对面水晶立柱上伫立着十座金光闪闪的电影奖杯,它象征着世界各地对电影艺术崇高奖项孜孜不断地追求;北边的空地上,周围松柏挺立,中间是电影拍摄人员拍片时的塑像,还有一只蝴蝶,都栩栩如生,如临拍摄现场。


 
  登上二楼展室,看到了胡蝶当年居住过的客厅和卧室,彩色的玻璃红木框的门窗,典雅的大床,墙壁上悬挂着胡蝶四张不同的彩照,房间显得华丽而又典雅。客厅墙角处摆放着一个老式的大喇叭留声机,仿佛能听到那个年代的流行老歌在耳畔回响。


 
  胡蝶本名胡瑞华(1908至 1989),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鹤山。她是横跨中国默片时代和有声片时代的影星,早期与阮玲玉同为中国无声电影的代表性演员,1931年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轰动全国。1933年元旦,上海《明星日报》发起“电影皇后”评选,她以最高票当选。1949年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国语片《美丽天堂》,1960年在日本举行的第7届亚洲电影节上,《后门》取得影片金禾奖,她获女主角奖。52岁时蝴蝶跃登“亚洲影后”宝座,是中国第一位“亚洲影后”。胡蝶是她在上海中华电影学校学习期间自拟的艺名,喻义成为一只自由自在飞翔的蝴蝶。


 
  穿越蝴蝶的时空,仿佛看到一次蝴蝶的蜕变。胡蝶作为民国第一美女、影后,感情经历曾成为她轰动一时的绯闻,如与初恋情人林雪怀之间的"蝶雪解约案"、和潘有声长达六年的爱情长跑、"九·一八"之夜和张学良的"红颜祸国"跳舞事件、与国民党特工头子戴笠被迫同居三年等。但这些绯闻并没有压垮她,她依然从容地生活,她的人生,既光彩绚丽过,也历尽磨难过,她的命运元素,除了宿命,还有性格。她性格温婉,柔情若水,因而宁静祥和的活到了八十多岁,在同一批的女演员中,像她这样安然度过晚年的,寥寥无几。


 
  走进一楼展室,里面摆放着一些上世纪30、40年代的电影器材,在“洪深工作室”,可了解到1925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31年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青岛与中国电影室,会看到青岛不仅是影视剧的拍摄胜地,而且还有诸多的剧作家、导演、演员成名于青岛。这里用老照片和影像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青岛籍老中青演员活跃在影视中的精彩片段。我听导游在向外地游客介绍青岛的这些著名演员,引来人们一阵啧啧赞叹声。是呵,青岛的演员可谓人才济济,明星璀璨。


 
  青岛的电影历史悠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就已成为青岛人娱乐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张石川等人,三十年代初,在中山路建起了山东大戏院(现中国电影院)1931年《歌女红牡丹》在青岛上演,张石川特邀胡蝶来青剪彩,当时,中山路上影迷云集,人如潮涌,造成一时间的交通堵塞。


 
  在我国的电影史上,被人称为“影坛三杰”的洪深、孙瑜、崔嵬,都曾在青岛工作和生活过。洪深的《劫后桃花》是以自己家庭在青岛的经历为原型写成的;电影诗人孙瑜与周恩来总理是南开中学同学,入清华后迷上电影和诗歌创作,他在青岛结婚,并在1927年以青岛为背景,创作抒情喜剧电影《青岛之波》,全剧利用日光拍摄青岛外景,但却因各种原因最终搁浅;崔嵬12岁在青岛烟草公司当童工,后来入礼贤中学,1932年他在青岛参加左翼戏剧运动,曾在青岛拍摄《青春之歌》《海魂》等著名作品。
 

(青春之歌 剧照)
 
  青岛风光展室里,你可总揽1936年青岛第一次评选出最具青岛特色的十大景观:“飞阁回澜、琴屿飘灯、穹台窥象、汇滨垂钓、东园花海、会崎松月、湛山清梵……”。这些美丽的景观至今历历在目,依然那么清新秀丽。


 
  走出蝴蝶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初秋,天高气爽,心旷神怡。外面有许多拍婚纱照的年轻人,他们在大海边、花丛中、绿荫树下摆出各种优美、浪漫的姿态,留下靓丽精彩的瞬间。我想,人生苦短,转眼百年,在人生的舞台上,其实每个人都是演员,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有的历史留痕,有的昙花一现,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