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媒体联盟 >

从“大金鹿”自行车到“昂科威”(一)

作者:潘峰   来源:青岛故事   时间:2018-12-24
  人一生有各种各样的“缘”,我跟车的“缘”似乎构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车,不论是汽车、摩托车还是自行车……只要是车就喜欢。
 
  我小姑是二路电车司机。我上小学前有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每天都“泡”在车上。从西镇起点站到延安路终点,再从延安路起点到西镇终点……我陶醉其中。善解人意的小姑还没等我坐腻歪,就又安排我坐5路车“过瘾”――从火车站到造纸厂,再从造纸厂到火车站……我乐此不疲。
 
  坐在小姑或其他叔叔、阿姨驾驶室旁边的工具箱上,我不时看着马路两侧熙熙攘攘的人群,更多的时间我还是把注意力放到潇洒自如的司机身上。在我眼里,带着白手套和蓝色套袖的司机师傅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像今天的孩子崇拜明星一般对司机师傅顶礼膜拜、崇敬有加……天长日久,车队的叔叔阿姨几乎没有不认识我的,以至数年之后,我坐电车都无需买票,有时甚至可以带着同学大模大样地免费乘车,经常跟我“沾光”的同学对此惊诧不已。
 
  我真正开始“玩车”始于小学四年级。当时爸爸有辆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我每天趁爸爸午睡的时候悄悄偷出钥匙车,推着笨重的车子来到马路上,开始时借着斜坡往下“溜”。熟练之后又学着将右腿从横梁下斜插到脚踏处蹬轮。每天半小时的骑车过程所带来的快感远胜于今天开豪车。
 

(大金鹿自行车图片)
 
  随着个头的增高,读初一时我已经可以像大人那样自如骑行了。
 
  那年,刚就业不久的二哥买了一辆上海“凤凰”自行车,对于平常只能趁父亲午睡偷骑“大金鹿”过瘾我来说,崭新的“抱闸”自行车对我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新车买后次日恰好是星期天,央求再三,二哥终于答应让我出去过一会儿瘾。我满心欢喜,叫上几个伙伴出了家门。同学几个骑着破旧的“青岛造”,我骑着崭新的“上海车”,那感觉呀,就像自己开“奔驰”,别人开“夏利”一般,尤其是下坡时脚踏轮后转时发出“沙沙”的声音,绝不亚于中学生听周杰伦的《等你下课》!
 

(凤凰自行车图片,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辆“凤凰”依旧“健在”,且能正常骑行)
 
  潇洒地沿着海边转了一圈,看看天色不早,得胜回朝一般开始往回返。骑至龙口路,因为回头跟同学做鬼脸,车子到了左车道,与迎面一辆“大国防”相蹭,好在速度不快,人没事对方的车子也没事,而我的前车轮胎却瘪了。搁在如今,这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在当时的我看来,无异于开车撞到隔离墩上!我手足无措,惊恐万状。心想:我这顿“死揍”怕是脱不了了!
 
  想起同学的一个大爷在海泊路开车铺,大家赶紧陪着我急匆匆赶过去求助……还好,补过的轮胎从外表还真看不出什么来。回家路上,伙伴们挖空心思帮我编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心里揣着兔子一般进了家门。
 
  结果回家后相安无事,我准备的一系列“应急预案”竟无一派上应场!数年后,二哥在修车时惊叹:咦,这新车轮胎居然早就有了一个补丁!
 
  我当年住在热河路上段,窗户正好冲着马路。每当看到有人骑着五百多元一辆的“轻骑”摩托一溜烟而过的时候,总是羡慕不已:我什么时候能骑上这玩意就好了,至于四轮轿车之类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儿。若干年后的1978年我在铁道兵14师服兵役,团首长乘坐北京吉普到连队视察工作,我羡慕得很,感觉有朝一日能坐着吉普兜兜风就心满意足了。
 
  星转斗移,转眼到了1986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大地,各种“洋玩意儿”开始进入中国。跑远洋的同学给我从日本带回一辆价值九百元的“雅马哈”二轮摩托,在自家大哥的赞助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车”。当时正值暑假,我冒烈日学习20天,考出了驾照,生平第一次以“司机”的身份驾车行驶在马路中央……
 

(骑过的雅马哈摩托)
 
  估计很难有人相信,为了挣点“外快”,我这个当老师的还曾干过开着摩托车四处“拉脚”的“营生”。夏日的夜晚,家人熟睡之后,我悄悄从车库推出摩托车来到马路上。从栈桥跑到海泊河一带,人家给个三块两块也不嫌少,甚至有时候被社会小哥强行免费“捎带”也只能忍气吞声……
 
  1992年8月,当时全国兴起“下海潮”,我在青岛“十大景观办公室”谋到一份第二职业。课余时间我骑着摩托跑遍青岛各个角落,为一个大型画册跑插页广告。一年后挣了八千元钱。 我花五千元买了台放像机,余下的钱增驾学了“大货”。
 
  那时候精力体力充沛得都难以想象:上午教高二重点班的英语课(见缝插针备课和批作业);整个一下午10人组轮流上“解放”听任教练“吹胡子瞪眼”(三个月居然没落一次课);晚上还要到四中上英语本科夜校……
 
  汽车驾驶证到手后,朋友圈里凡是干司机这一行的,我都毕恭毕敬,并不时施以小恩小惠,目的就是为了过过车瘾:不论是破旧的中吉普还是低档的“小大头”,抑或是22座的“沪菱”只要能开上个把钟头,我都会满心欢喜,像过年一般。
 
  2001年4月,一个当老板的朋友要更新车,看我爱车心切,将一辆跑了不到一万公里的“东风小王子”轿车以三万元的低价转给了我。在一个教职工上百的学校,我曾是第一个驾二轮摩托上班的,如今又是第一个开上上四轮汽车的 “小哥”,嘻嘻!
 

(东风小王子照片)
 
  手提‘大哥大’,脚踩离合器,退回二十年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一下子成为现实!只有三个缸,排气量仅为1的微轿,不上任何“档次”,可俺开着它心里非常舒坦。
 
  我经常利用周末拉着老母亲沿着海边中速行驶(其实想快也快不起来),海水浴场、五四广场、石老人……每到一处,就下来走走看看,每次都换着饭店、换着花样陪老人吃吃饭,聊聊天。
 
  老邻居有时问母亲:“昨天怎么不在家,干嘛去了?”  “儿子开车拉着我去东部吃‘自助’了……”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总是这样很自豪地回答。
 
  那些年尚没有“查酒驾”一说,每每参加聚会,我都会在喝得迷迷瞪瞪的情况下顺路把朋友送回家。搁到今儿,估计拘留的天数加起来得半年了吧,哈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