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基于资源枯竭城市的幸福产业整合性发展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转型发展为例

作者:刘召客   来源:文化产业导刊   时间:2020-09-21
     《文化产业导刊》2020第2期

     《
基于资源枯竭城市的幸福产业整合性发展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转型发展为例

       作者:
刘召客 中共山东省枣庄市委党校

       摘要:幸福产业应合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资源枯竭城市摆脱产业发展困境提供新动能,但要铸造新兴产业竞争优势,需要通过整合形成统一产业链的资源优化。理论上看,幸福产业整合有其自身属性的规定,整合动因是来源于人们对幸福生活追求的需求变化,对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价值在于改变陈旧发展理念和单一产业结构现状,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而由于对原有资源的过分依赖,资源枯竭城市在幸福产业发展方面需要面对整体发展水平低、核心产业主导地位不明确、产业集聚程度差、服务质量及政策性障碍等问题;为实现整合发展的最优效果,应从整合性思维出发,积极培育重点主导型产业,打造产业集聚效应,提高服务质量和做好顶层设计。

       关键词:资源枯竭城市;幸福产业;整合


  随着产业结构变革和主导产业的更替,产业分类逐渐超越既有框架,在不同产业体系或同一个产业内部、产业链中形成产业组织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产业融合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形态, 必然要求对多个产业实施整合,以便形成共同的技术和市场基础,实现产业体系、外部环境系统的协同优化。幸福产业虽然嫁接于传统产业,但要形成真正的朝阳产业,绝不是传统产业的简单复制, 而是通过产业整合促进资源要素的重组与流动,在各个产业关系上形成统一的产业链链接。而基于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滞后问题,幸福产业的提出, 迎合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必将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以整合性思维寻求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又形成资源枯竭地区发展的新路径。
 
  一、幸福产业整合的理论基础
 
  产业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 17 世纪,随着区域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新贸易理论的兴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产业在不同结构、不同层次的发展模式与经营模式的整合正在成为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趋势, 这表明产业间存在着整合,产业内部各要素间也存在着整合。
 
  (一)幸福产业属性决定了产业整合性
 
  产业转型背后的逻辑是使整个产业结构更加趋于高度化、合理化,形成市场控制力和战略竞争优势, 能够赋能企业主体为顾客提供更好地服务。[1] 一方面通过内部结构的黏合性提升产业核心能力, 一方面扩展产业边界不断增强产业的支持能力, 而从幸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来看, 要形成产业核心能力,必然存在着整合的要求。从幸福产业组合来看(如图 1 所示):

 
  图 1. 幸福产业组合
 
  当前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 60% 水平,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和养老等产业作为幸福产业主要构成,又形成服务业的重要支撑。以旅游业为例,2018 年以来,我国旅游业支出已占到居民消费支出的 15%, 对GDP 综合贡献率已达 12% 以上, 相比 2000 年增长了近 20 倍,总体上产业影响和价值都在增强。但要形成整体产业优势,必须实现五大产业价值链整合及集成竞争能力,其中关键在于产业深度关联。五大产业具有很强的同质属性,主要围绕提升人们幸福感为导向,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层面需求为核心,产业特质具有更多的黏性和交融度,因此产业间也具有很强的关联度,这为各产业整合打下了良好基础。 表现于各子产业间的渗透、相互牵动发展也越来越强烈,如旅游业吸纳更多文化元素和文化创意, 能够激活原有旅游资源,并能提升旅游业品牌价值;养老业与文娱结合, 能够在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的同时,从"身"和"心"两个方面为养老业注入更多的幸福元素;而健康产业作为构成幸福产业的基石, 与其他产业的渗透性更强。客观上各产业间具有质的深度关联性,但要形成产业竞争能力,需要在幸福产业新的价值链主导下形成良好的互动支持效应,而这必须通过产业整合实现。
 
 
 表。 依据国家统计局资料
 
  (二)幸福产业成长所塑造的核心能力需要产业整合做支撑
 
  产业整合是一个价值增值和价值传递的过程,强调的是产业间的相容性和互补性,并遵循利益共享的原则, 因此产业协同就很重要。但产业协同是建立于产业分工的基础,分工明确并通过分工优化配置资源,有些产业就要发挥支持性作用,围绕核心产业形成统一产业链,进而通过整合形成整体产业竞争优势。整合的结果就是要建立一个链接的生态系统,每一方,扮演着不同角色,核心产业的作用是通过塑造核心能力而强固产业间的黏着性,并更能维护好整体产业链的利益。[3] 事实上,如果不是通过产业整合,旅游、文化、养老等五大产业仍然会停留于传统产业的状态,而通过整合形成的幸福产业,却使每个传统产业作为积极影响因子而造就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幸福产业是建立于传统产业的基础,但不是传统产业的拼凑和简单组合,而是上升为一种新兴产业,铸造更为强大的产业核心能力。
 
  (三)幸福产业整合的动因是围绕人们对幸福生活追求的需求变化
 
  毫无疑问,产业转型升级与市场需求变化相对应,而市场需求变化是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当人均 GDP 接近 1 万美元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将由物质满足跃升为精神文化层面,消费的意义在于幸福体验和幸福诉求。表现于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对康体娱乐类服务消费的追求, 而这些服务消费都可以上升为幸福产业的延伸和转型。以教育文化娱乐业为例,比较我国 2013 年与 2018 年的消费,增长幅度近 2 倍;以医疗保健业为例,2018 年较2013 年增长了近1.8倍,而旅游业消费的增长态势更加明显,相比 2010 年,2018 年达到了 5.97 万亿元,增幅近6 倍。(如上表所示)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幸福产业会获得蓬勃发展。
 
  二、幸福产业整合对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价值
 
  资源枯竭城市由于对资源过分的路径依赖,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失调, 当失去资源收益的支撑时,会引发整个地区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及时培育替代产业和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都是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的挑战, 幸福产业整合对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价值在于:
 
  (一)以协同发展理念改变产业单一模式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区位比较效益差异导致"资源趋向效益", 形成资源依赖型的产业发展机制,产业结构单一,而其他支持性产业发展滞后。生产要素配置也大多集中于资源型经济体,一旦资源枯竭,地区发展将会失去产业支撑。幸福产业是建立于服务业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产业关联性强,所涉及的都是人们生活中的消费和市场,可以通过整合旅游、健康、文化等产业,提升各个产业乃至幸福产业整体的竞争力,也可以通过协同的外溢效应扩展产业发展的空间,[4] 而使产业培育更加多元立体化。幸福产业的协同功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打开了一条崭新的路子,资源合理配置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 形成新的产业动能。以枣庄市发展为例,煤炭资源枯竭使得城市发展必须寻求新产业突破口,受生产要素和创新能力的限制,旅游、文化、健康等传统产业的整合性发展易于操作,经济贡献率大大高于一、二产业,产值总量占比由原来的 1.8% 上升到 2018 年的 15%,增长的态势已经占据产业主导的位置。
 
  (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转型
 
  发展资源枯竭城市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跳出单纯资源依赖框框,培育引导非资源性产业形成市场、技术、产业关联的优势,而考虑技术、成本和效率等问题,产业转型不会一蹴而就。通常资源枯竭城市已经形成传统型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要走出发展困境,根本的出路在于创新,而要通过创新促进产业转型,面对原有产业基础的薄弱性问题,挖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是一条捷径;而要使生产要素更加合理集聚,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也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 激活传统产业活力而实现产业转型。实际上,产业转型的关键是理念变革, 以幸福诉求为导向,以健康、绿色、时尚、智慧为特征,幸福产业的内在属性恰恰与新发展理念相契合,而涵概的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不仅丰富了产业结构选择,而且通过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载体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优化传统产业注入发展活力。如枣庄文化产业与生态农业整合,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产业整合带来的是 20.5 万农民的就业和11.7 亿元的年营业利润, 传统产业整合形成新兴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在充分利用传统产业基础的同时实现产业转型。

 
  (三)以增强产业发展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以新动能为支撑,在产业优化上做文章,产业间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形成自变与应变的函数运动,使全部产业成为一个有机系统,在适宜条件和环境下,一个产业就会从诞生、成长走向扩张,并释放巨大活力和能量。通常情况下,这种新兴产业往往是由某项新发明、新创造推动。因此在产业发展动能认识上,人们更多看重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能否转型为新兴产业,能否孕育出发展新动能,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产业整合。幸福产业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态出现,但仍然是以传统产业基础的转化,整合改变了原有单一产业功能, 赋予传统产业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的特质,而这大大迎合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显然,对于资源型枯竭城市来说, 产业发展动能可以依靠新技术主导获得,也可以着眼于传统产业的改造而获得,幸福产业通过整合形成新兴产业的动能,开辟了产业转型的新路径, 不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推进资源型城市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文化与旅游结合所产生的直接消费动力,包括交通、餐饮、住宿、门票、娱乐、购物等,并带动相关产品消费,拉长产业链,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三、幸福产业整合性发展的问题:枣庄地区的实践分析
 
  (一)整体发展水平低,产业整合度差
 
  幸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一方面说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基础发展水平低,一方面是受各子产业整合度差的影响。枣庄作为资源枯竭城市,一直以煤炭开发利用为主,旅游、文化被作为附带产业而不受重视,产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虽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省其他地区及全国水平比较, 仍然存在着整体规模小、产业优势不明显及产业竞争力低等问题,难以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而体育、养老、健康等产业仍然存在着公益性和市场性定位不清晰问题,导致此类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如枣庄体育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仅为 0.79%(2017 年),排在全省第 12 位,法人单位共计 273 个,而年营业收入超过 2000 万元以上的仅有 3 家,产业主体经营规模小,影响了幸福产业整体性发展。从产业间关联度分析,旅游业在枣庄产业转型中发挥了"领头雁"作用, 所占地区产业发展比例已处重要位置, 但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渗透性不强,整合不够,也使自身缺乏扩展空间和缺乏品牌竞争力。
 
  (二)核心产业的主导地位不明确削弱产业整合效果
 
  产业整合离不开主导产业的拉动, 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应成为整合的核心力量,其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枣庄作为资源枯竭城市,一开始就把打造旅游业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和重点, 自 2006 年以来步入快速成长阶段,相对于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旅游资源开发和文旅结合投入力度大,然而在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仍较低,2017 年达到 3.1%,低于全国 4.53% 的平均水平,旅游业在整个产业布局中并没有形成核心产业的地位,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效应不明显,文化、健康、养老、体育形成产业化还刚刚起步, 在整个产业布局中更没有发展为核心产业的基础。产业整合缺少核心产业主导和支撑,幸福产业最终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进而削弱产业的整合效果。
 
  (三)产业集聚程度差影响整合效果
 
  幸福产业围绕幸福生活的需求, 其产业关联性较强,生产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汇聚本应有更好的条件,实现规模化发展。然而对于资源枯竭城市而言,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的起步比较晚,基础薄弱,市场主体发育并不成熟,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 产业和市场主体布局分散,发展各自为政,这些问题阻碍了产业集聚。[5] 如枣庄的健康产业,看似市场需求旺盛,然而构成产业主要市场容量的医疗产品和医疗服务大多仍归类为公共事业范畴,缺乏市场驱动要素,而医药制造大多在各区县分散布局,又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引领,难以形成集聚发展,而这必然给产业整合效果带来影响。
 
  (四)产业的精细化和高品质程度低
 
  幸福产业的基础在于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只有做精、做好, 才能做强。做精是要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科学为代表的新技术为支撑,重点在于研发和技术创新, 实现产业经营服务的多元化、多样化, 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为养老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便利化的服务。然而大多行业仍然采用传统服务手段;文化产业缺乏创意,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与当前文化消费脱节;体育产业也缺乏个体参与性。做好是要以新技术应用与健全行业服务标准和监管措施相结合,然而标准不一影响服务质量,产业的精细化和高品质程度低,影响到幸福产业的整合。
 
  (五)产业整合的政策性障碍
 
  文化、体育、养老、健康等领域兼具公益和产业双重属性 , 而公益性和市场性难以厘清会导致市场的开放度不够,必然阻碍幸福产业的发展。尽管国家出台了大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 , 但政策可操作性不够,落实不到位。如体育场馆一直仅限于公益性运营, 而使空置率较高,造成资源浪费; 居家养老被鼓励而使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滞后,更多精力放在医疗资质、医保审批上,而不是用在如何做好日常养老服务。在政策的系统设计上,各部门对产业管理职能重叠,进一步阻碍了产业整合。
 
  四、资源枯竭型城市幸福产业整合发展路径
 
  (一)用整合性思维寻求产业转型突破点
 
  转变发展理念,要彻底扭转各产业"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真正树立"整合即发展"的思维,让各产业在整合中找到"凤凰涅槃"的转型之路。突出一体化发展路径,放大叠加效应, 推动各产业之间理念、技术、资金、市场的共享融通,帮助各企业主体牢固树立"融合、创新、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实现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划的成功转型。
 
  (二)以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发展现代化
 
  幸福产业的特质属性归于服务业的范畴,无论文旅结合,还是文体、健康旅游的结合,提供优质服务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需求,才能不断增强产业效益。而要保证服务质量,健全行业标准成为关键。要加快制订和完善养老、健身场所的管理和运营标准;还要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突破,改进幸福产业的体验方式和提升服务精准性;针对市场需求的特殊性、差异性,开发设计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用品和服务, 只有推动产业发展现代化,才有幸福产业的壮大。

 
  (三)以比较优势培育重点主导型产业

        立足于现有产业的基础,分析各类产业的资源优势,在政策扶持上向这类产业倾斜,如枣庄原有旅游产业基础较好,而产业转型后以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带动文化、健康等产业发展。要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点产业项目,坚持"引大、扶强、培优、创新"思路,统筹抓好各类重点产业项目扶植培育,重点扶持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健康医疗、养老服务、体育健身等项目建设, 实现幸福产业整合性发展。
 
  (四)捋清产业关联机制,打造产业集聚效应
 
  要打造幸福产业链,确立产业整合的每个子产业都可以作为产业驱动发展的因子,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作用。通过集聚发展规划,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重点在现有产业链条"纵向"延伸和集群"横向"配套上下功夫, 培育壮大一批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各集聚区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构建集信息、研发、金融、培训、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入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五)打破体制障碍,加强顶层设计
 
  对于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是摆脱发展困境的关键,但产业转型不是全面铺摊子、盲目上项目,而是要强化幸福产业顶层设计,加快幸福产业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以及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地方政府需以产业协调为指导,为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的高质量整合发展提供政策法律支持。在项目审核、产业资源调动、跟踪服务等方面,加强产业藕合、驱动作用,并通过强化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力度,推动各产业间的渗透、融合, 引领幸福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