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景赏艺 一路芬芳燕赵间——河北深化文旅改革激发消费潜力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李保健《光明日报》( 2025年11月11日 05版)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简洁有力的宣传语,如今成为现象级传播爆款,仅一家短视频平台传播量就已超过170亿次。从国内各大景区到演唱会现场,从法国凯旋门到埃及金字塔,甚至阿尔卑斯雪山之巅,印着这行字的蓝色小横幅频频亮相,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的传播热潮。
名声响了,游客也多了。“河北游”热度不减,“河北购”持续升温,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河北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4.4%,接待京津游客同比增长18.3%。
河北文旅的火爆并非偶然,其深层动力正是源于河北省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上的坚定探索与系统实践。
协同发展,推动文旅资源整合
河北的独特,在于它是全国唯一兼有草原、海滨、沙漠、湖泊、高原、平原、山地、林地等多元地貌的省份。这片土地不仅景观丰富,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河北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资源整合与区域联动不断升级。
10月25日,来自天津的骑行爱好者赵军屹在马嶂线上奋力骑行,汗水湿透衣背。当他冲上山坡,嶂石岩的壮美景色跃入眼帘,他情不自禁张开双臂:“这一路的辛苦都值了!”
眼下,石家庄市赞皇县的嶂石岩秋意正浓。典型的嶂石岩地貌与红叶相映,丹崖碧岭之间层林尽染,交织成斑斓的彩色画卷。
从天津一路骑行而来,赵军屹不仅领略了保定白石山、野三坡的壮丽景色,还瞻仰了易县狼牙山、平山西柏坡等红色遗址遗迹。赵军屹说:“我会沿着太行山文化旅游带继续骑行,诱惑太大,停不下来。”
强化规划引领,是确保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建设统筹推进的关键。《河北省太行山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35年)》从协同发展视角明确区域联动机制。如今,太行山文化旅游带早已超越“景区串联”的意义,更像是一条纽带,有力推动着区域协同发展。
从2016年至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整体跃升的创新平台。2025年,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从“一地”扩展为“一域”,由“一市主办”扩展为“多市联办”,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集聚效应,统筹推进太行文旅一体化发展,打出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
如今,河北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引领,持续推动文旅资源整合。太行山文化旅游带,正与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渤海滨海文化旅游带协同并进,形成“串珠成链、织链成面”的发展格局。
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向纵深推进,河北持续放大“近”的优势。2021年以来,京雄高速、承平高速河北段、京蔚高速等陆续建成。2024年底,承平高速河北段通车,未来将与北京段贯通,成为承德进京的第二高速通道;京蔚高速全线通车,打开北京“西大门”,西六环至蔚县车程从3小时缩至2小时内,涿鹿与北京实现1小时通达,为“周末到河北”注入新动力。
从张家口草原天路的辽阔,到秦皇岛海滨的浪漫;从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气派,到大运河文化的绵长底蕴……河北精准对接客群需求,营造热点消费场景,“河北游”吸引力持续提升。
业态创新,培育文旅融合新生态
如果说资源是河北文旅的“先天优势”,业态融合与创新则是其持续火爆的“后天动能”。“文旅+”深度融合,让传统资源焕发新生。
廊坊市“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自2023年7月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上演2.1万场沉浸式演出,观演人次更是突破1000万。“我们不只讲宝黛爱情,更讲《红楼梦》与读者的故事。”总导演王潮歌点出幻城的精神内核。
北京游客齐晓宁在“真亦假”剧场体验了从后台走向舞台、与演员同台演出后感叹:“为一场戏来一座城,我愿意一来再来。”这里不仅有内容创新,更有形式突破,甚至为“不喜欢红楼梦”的观众设置专属剧场。在“我就不喜欢红楼梦”空间,热闹的电音与摇滚,反而吸引年轻人走进“红楼”世界。
在“杂技之乡”吴桥县,创新同样不断。10月1日至2日,吴桥杂技大世界接待游客7.36万人次,同比增长448.25%。东方杂技城上演的《祥狮跃九州》突破传统,以小狮连续空翻、高难度连贯动作等原创技巧,将杂技推向新高度。
在桑园镇小第九村刁家班杂技小院,老师杨帅指导训练,游客围观点赞。邻近的杂技主题民宿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技艺,兴之所至甚至直接上前体验起来,也想学几手绝活。这种“小院+民宿”模式,成为吴桥深耕“留量”的新探索。“我们14间客房,国庆假日的房间9月20号前就基本订满。”吴桥园趣小院民宿负责人李延霞介绍。
“后奥运”时代,崇礼的“雪如意”持续焕新。10月28日,又一拨游客来到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与这座雄壮的冬奥场馆合影留念。2023年8月,经过多项适应性改造后,“雪如意”正式对外开放。两年来,它静卧山间,无数次见证了这样欢快的场景。“‘雪如意’越来越亲民。”张家口兴垣体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孙建华说,除观光外,这里还融入了会议团建、奥运展览、实景演出、研学、餐饮等业态。
这些创新业态,体现出河北对文旅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通过资源整合与场景创新,河北不断丰富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品质化需求,让文旅流量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发展增量。为此,河北还建立了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典型场景工作协调机制,按照场景主要业态进行责任分工,协调解决推进多业态服务消费典型场景中难点、堵点问题,共同推进场景建设,激发消费潜力。
10月21日,万龙滑雪场开板,崇礼新雪季开启。2024—2025雪季,崇礼接待游客523.5万人次。眼下,各大雪场持续“上新”,“滑雪+娱乐”“滑雪+亲子”等模式,不断开拓着冰雪经济新赛道。
政策惠民,以贴心服务优化体验
文旅产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与服务优化。“这么近,那么美”不仅美在风景,更美在服务、美在人心。
一项项惠民政策如春雨润泽市场。自2023年3月31日起,河北推出旅游包车周末与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2023年,74.5万辆次包车免费通行,免收通行费1.17亿元。2024年政策红利持续放大,免费通行包车达113.1万辆次,免收1.71亿元。今年以来,这一政策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假期,河北高速公路日均免费通行旅游包车1.46万辆次,同比增长12.75%。
10月25日,天津领慧国际旅行社的大巴行驶在高速路上,车内欢声笑语。河头老街成为天津游客热门打卡地,旅行社每周末组织前往。“景区好,政策也好,给我们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导游张雅丽说,今年他们已发往河北500多辆大巴,节省通行费15万元,河北“引客来”底气更足。
更贴心的服务体现在细节中。从5月31日起,游客通过手机小程序即可预约行李寄递服务,快递小哥将行李直接送至酒店。覆盖全省的“轻松游河北”服务,以“解放双手”重新定义旅途轻松。
京津冀旅游景区联票也是一次突破尝试。6月27日全国发售,一卡畅游203家景区。“性价比太高了,以前游玩几个景点的门票就花费好几百元,现在298元游遍200多家景区,不少还是5A级。”北京游客张轶伦已打卡多处。
旅途难免遇到问题,“畅游河北安心险”对旅游企业因过失或意外导致的游客及第三方人身伤亡进行赔偿;4A级以上景区建消费维权服务站,一站式解决纠纷;文旅行业推行“微笑服务”,评选“最美旅游人”“最美志愿者”;景区、文博场馆推动适老化改造,酒店民宿推出亲子房,将人性化服务贯穿全程……这些细微服务,构成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当游客带着满满的记忆踏上归途,“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已不只是一句宣传语,更成为一段段可感知、可共鸣的温暖体验。
从资源整合到业态融合,从政策创新到服务优化,河北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引擎,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潜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今,“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已转化为强劲消费动能。今年前三季度,河北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