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天时地利人和成就电影之都 青岛影视经济前景光明

来源:青岛早报   时间:2019-02-22

  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的爆发引发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感慨,目前稳坐全球第二大票房位置的中国市场,距离3年之内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票仓的目标越来越近。在中国影视产业迅速发展的当下,青岛影视经济天时、地利、人和俱备,迎来了发展新契机。
 
  独特风貌形成天然外景地青岛拥有山、海、岛、平原、沙滩、湿地等多种地貌,兼容并蓄、卓尔不群的独特城市风貌,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一流外景拍摄地。1935年,由中国电影先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的电影《劫后桃花》在青岛取景,成为在青拍摄的第一部中国电影;同时期经典影片《风云儿女》《到自然去》也是在青岛拍摄,记录下青岛独特美丽的风光。
 
  如今的青岛,老城区风貌完好、新城区现代都市风貌日新月异,每年吸引超过200个剧组来青拍摄,“天然摄影棚”的美誉名副其实。喜欢看电影、电视剧的人,经常能从银幕上、荧屏里发现那些我们身边再也熟悉不过的风景,如四季如画的八大关、新地标五四广场、滨海风景区、奥帆基地等等。
 
  有细心观众曾统计过,在青岛籍导演丁晟执导、刘烨主演的《硬汉》系列中,出现过五四广场、团岛、中山路国货过街天桥、青岛市博物馆、汇泉湾、栈桥、小青岛、八大关、迎宾馆、海军博物馆、快速路、仰口隧道、山东路古玩城……几乎囊括了青岛所有标志性景点。如果说这是导演丁晟作为一个青岛人的“私心”,那么在李连杰、文章等主演的《海洋天堂》里,在林嘉欣、郑伊健、刘烨主演的《恋之风景》里,在邬君梅、周迅、王志文主演的《美人依旧》里,在陈道明、陶泽领衔的《黑洞》里,在刘恺威、杨幂携手的《盛夏晚晴天》里……在众多无论制片方还是主创阵容都跟青岛没什么关联的影视作品中,青岛的地标性建筑物、景点依然频频亮相,而其中尤以市南区的人文景观出镜频率最高,每年都有不少文艺青年从全国各地慕名赶到青岛,按图索骥,寻找影视作品中的惊鸿一瞥。
 
  与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同步
 
  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人学者辈出,康有为、老舍、闻一多等均在青岛留有故居,福山路、鱼山路等人文景观全国闻名;作为中国最早的开埠口岸城市之一,青岛充分吸收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八大关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青岛独特的城市风貌也是历史留下一笔宝贵的人文遗产,就像一个演员的颜值,让青岛在与诸多同类城市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这是地利。
 
  2016年6月3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代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博物馆召集的13位国内权威电影史专家,宣读了对青岛水兵俱乐部(又名水师饭店、海员之家)历史价值的论证意见,确立了其“中国最早的商业电影放映场所”的历史地位。这让青岛与电影的缘分有了更为深厚的历史基础,也为青岛打造“影视之城”、发展影视经济找到了核心动力——一个几乎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同步的现代化都市,没有理由在影视市场发展的滚滚洪流中落后。
 
  青岛之所以制定打造“影视之城”的发展战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岛是中国最早引入电影的城市之一。有资料显示,亨利亲王饭店早在1900年就开始放映外国电影。青岛水兵俱乐部建于1902年,专家考证,1907年起,这里就开始作为公开对外售票的电影院使用。饶曙光表示,青岛水兵俱乐部是中国早期电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中国电影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也是重要的中国电影文化遗产。
 
  饶曙光认为,青岛是一个多方面与电影结缘的城市,除了历史建筑以外,还涌现出大量的电影明星,西海岸东方影都的打造对青岛乃至全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作为国内新崛起的影视产业基地,每年30部左右外国电影、100多部国产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制作的目标一步步完成,吸引2000多万旅游客流,吸引近千家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影视租赁、电影院线等上下游公司常驻,拉动10万人就业的设想即将实现。
 
  藏马山影视外景地也将于今年建成启用,届时将形成“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的双城联动影视大格局。
 
  藏马山影视外景地项目规划建设古装拍摄区、民国老上海(老青岛)街区、欧美街区、民国老北平街区和石库门建筑区五大功能板块,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风情风貌。外景地内主要建筑均具备实际使用功能,包含连锁型酒店、餐饮、商业、办公、道具置景车间、库房等,满足剧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引入国内领先的装配式外景设计理念,可根据剧组实际需要,对原建筑外立面进行场景变换和艺术再创作。
 
  外景地建成后,将与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影棚内景拍摄、后期制作等功能形成配套互补,促进青岛影视全产业链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充分融入电影IP元素,通过电影情景再现等形式,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和带入感,成为青岛旅游经济增长的新支点和重要文旅项目。
 
  产业集群效应聚拢电影人才
 
  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还是一个影视人才辈出的城市,从早期的崔嵬、王隆基,到后来的唐国强、倪萍,这些生在或长在青岛的明星,在我国各个时期的电影圈中各领风骚。
 
  青岛为演艺界输送了大量人才:唐国强、倪萍、宋佳、赵宝乐、夏雨、朱媛媛、刘信义、翟乃社、邵宏来、李萍、张光北、付淼、李洪涛、王艳、张山、陈好、白百合、黄晓明、黄渤、黄子韬、赵娜、赵小锐、林永健、王卫平、王亚楠、詹小楠、庞敏、迟帅、王亚为、徐筠、盛超、田鑫、江涛、王宁、王小骞、吕思青……这个青岛籍明星的名单,几乎每天都在加长。
 
  而青岛人和电影的关系,又不仅仅是“明星的摇篮”那么简单。实际上,青岛影视旅游盈利模式多元,可涉及影视演艺、旅游服务、会展会议、影视培训、道具生产及服务、衍生品生产销售等众多环节,并与影视产业实现资源互补、联动发展,在实现影视产业全域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助推影视企业实质性落地。从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到推广发行,再到演员、道具、服装人才的聚集,一条覆盖影视产业上下游的千亿级全产业链正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会慢慢把人才聚拢起来,继而形成完整的人才储备体系。
 
  在刚刚落幕的第69届柏林电影节上,中国演员王景春、咏梅凭借《地久天长》包揽了影帝、影后。 《地久天长》有着浓厚的青岛元素——“青岛媳妇”咏梅是著名青岛籍音乐人栾树的太太,而该片出品人、联合制片人是青岛人王兵。作为业内颇有影响力的制作人,王兵表示,已回家乡注册公司,在家乡创作更多精品。对于家乡青岛的影视产业的发展,王兵认为,青岛在政府扶持力度、东方影都硬件设施方面已经在全国名列前茅,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算得上最好。对于未来,他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影视是一个工业化的东西,需要的环节特别多。我相信,随着东方影都剧组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快,这个产业会进入良性循环。作为青岛人,我们已经在青岛注册了公司,下一步公司的所有项目都将在青岛做,希望能在家乡做出更多的精品。”
 
  电影作为青岛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因素,并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专家的认可。成功申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之都”,是青岛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青岛迈向“世界电影新高地”进程中的新起点。
 
  每1元电影票房能带来13元社会效益,影视产业潜力无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青岛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和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