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山东:扩容文旅资源利用空间 丰富旅游产品业态

时间:2019-08-02

我国正迈向全域旅游时代。民众日益增长的出游需求,对各地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出了新课题。近年来,山东各地抢抓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机遇,以文化为引擎,以旅游为车轮,通过扩容文旅资源利用空间,有力助推了全省的新旧动能转换。

7月26日,烟台龙口市的西河阳村艳阳高照。弯曲的村街上,几位游客正坐在树荫下,用手机拍摄着街景。在他们的镜头中,西河阳村成排的“哈瓦房”显得古朴而宁静。

“哈瓦房”是胶东地区民居的代表性建筑,特点是屋顶的黑色瓦片俯仰交错,外墙由当地青石垒砌,内墙为土坯,具有保温隔热、防火防水的优势。

西河阳村的“哈瓦房”,历史短的有近百年,长的有200多年,且多数民居都有人居住。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帮助村民致富增收,西河阳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村内把没人居住的民居整合起来,打造成了乡村记忆馆、乡村生活体验馆。一些村民还顺应旅游发展的趋势,利用“哈瓦房”做起了民宿产业。

西河阳村党支部书记张培伟说,这两年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为原汁原味地呈现乡村生活状态,村里组织了文艺队伍,定期表演秧歌、舞龙等民俗节目。未来几年,村里计划把民宿产业发展到“200铺大炕”的规模。

西河阳村通过传统民居发展旅游业的思路,是山东以文化助力旅游业繁荣的生动写照。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5个多月后,今年4月山东召开了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目的只有一个,确定推动全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在会上说,全省文旅系统要尽快启动资源梳理。重点梳理好辖区内自然、人文、历史、地理、生物、水域、山岳等各类可利用资源和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滨海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康体养生等各类现有旅游产品,挖掘整理可以转化成旅游产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容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空间。

在潍坊昌邑市,着眼于景区“旺季挤破头、淡季空荡荡”的情况,当地打造了“文山潍水”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以文化节庆促进旅游淡季变旺季。

“作为一个县级市,昌邑之前的旅游业多借助自然风光,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度不够。”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田素英说,近两年,昌邑市大力推动小章竹马、郭家庄大秧歌等非遗项目走进景区作为固定展演节目,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昌邑市还在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增加丝绸纺织技艺现场演示教学、游客服装走秀等项目;在景区设立传习所,实现了卜庄草编、鲁砚制作等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

得益于旅游业的带动,以往遍布城乡的文化资源,正给昌邑市等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卢东磊认为,要客观认识当前文化和旅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不足、高效率的运营团队缺乏、宣传营销形式单一等。他介绍,今年下半年,日照计划聚力招引高品质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借助“外脑”“外力”,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宣传营销水平,进一步提升日照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月,烟台首届市民文化节启动。活动以“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以8大市级赛事、10大专项活动为引领,推出“春之声、夏之舞、秋之韵、冬之乐”4大篇章的万场活动,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文化的温度,走上全市文化大舞台成为主角。

到烟台旅游的辽宁沈阳游客万光同说,这些年他去了不少地方旅游,很少看到烟台这种文化氛围如此浓的城市。“在烟台的一天晚上,我在海边美食城吃完饭出来,不远处的舞台周围已挤满了人。过去一看,是当地的乐队在演出。我觉得这才是一座旅游城市应该有的景象。”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认为,文旅融合应尊重3个基本规律:文化传承和发展要尊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规律;产业发展和壮大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做;融合互动要尊重协同化的融合规律,实现产业相互渗透。“扩容文旅资源利用空间,山东需要做好本土资源的梳理,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陈国忠说道。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翟明江告诉记者,站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起点,烟台文旅部门将遵循“开门办文化、办旅游”工作思路,让市民和游客体验到有温度的鲜活文化,有内涵的精彩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