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绝不是"一阵风"!青岛将舆论监督纳入制度化轨道

时间:2019-10-15

报纸干净了,社会就脏了。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这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今年2月份以来,青岛掀起的“舆论监督风暴”几乎刮遍了岛城的角角落落。数以百计的监督报道拳拳到肉,针针见血,有力地改善了青岛的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和生活环境,受到普遍关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媒体圈的“现象级事件”。


如此大张旗鼓的舆论监督行动会是“一阵风”吗?近日,青岛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协同监督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工作办法》的通知,把新闻舆论监督提升到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等相提并论的高度上来,将其作为协同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做出了制度化的设计与保障。

 

这为新闻媒体及冲锋陷阵的媒体从业人员“撑了腰”,给勇于站出来维护自身权益的广大群众“吃了定心丸”!


1 “懂行”的市委书记亲自推动


这把舆论监督之火燃自于今年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到青岛上任第5天的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全市新闻媒体座谈会上的讲话,就给未来这场声势浩大的舆论监督攻势定了调:

新闻媒体要按照省委“工作落实年”的部署,紧跟市委步伐,把好全市工作“脉搏”,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机制,发挥好“情报员”“别动队”作用,以监督促进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在青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王清宪此后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对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每一次都给舆论监督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勇气,加足了马力。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多次在政府常务会议上要求各区市各部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主动配合舆论监督,切实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月7日,王清宪在平度市调研乡村振兴和新旧动能转换时指出,要提升精气神,转变工作理念,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提高行政效率,强化舆论监督,优化营商环境。

3月27日,在深圳举行的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上,王清宪在谈到改善青岛营商环境时,提醒与会嘉宾,要关注青岛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栏目。

4月9日,在青岛市党政考察团赴深圳考察学习交流会上,王清宪指出,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广泛开展舆论监督、群众监督。

6月10日,在青岛市委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王清宪强调,要强化舆论监督,推动舆论监督工作制度化,对于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相关单位要主动整改,弥补漏洞,改进工作,维护青岛发展形象。

7月11日,王清宪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集中学习时强调,要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对履行责任的倒逼。

8月5日,王清宪在调研青岛市新闻媒体并出席全市新闻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让舆论监督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持续加大力度,放大舆论监督效应,提高全社会规则意识。王清宪勉励新闻媒体做青岛发展环境的“啄木鸟”,推动各级政府形成“闻过则喜”的生动局面。

 

 

△8月5日,王清宪来到青岛日报舆论监督部与工作人员亲切交流,给工作人员加油、打气,鼓励大家做青岛发展环境的“啄木鸟”。

 

9月23日,王清宪在青岛市宣传思想工作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会议上再一次强调舆论监督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以开放、平等的心态去和媒体打交道,适应舆论监督,善待媒体、善用媒体。

王清宪不遗余力地推动舆论监督,源自他对舆论监督的深刻认识。王清宪认为,舆论形象、舆论环境也是生产力,舆论监督是任何一种监督都不能替代的,它的效用、影响、社会动员力,也是其他监督方式不能比拟的。舆论监督对于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诚信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力,理顺社会情绪,净化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 劲刮“青岛旋风”


有了“尚方宝剑”,青岛媒体思想愈发解放,信心愈发坚定,勇气更足,开始放开手脚大胆去干。

2月18日,青岛日报成立舆论监督部,并通过报网全媒体平台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2月22日,青岛日报在重要位置推出《曝光台》栏目。从营商环境到办事难题,从行风建设到环境整治,从交通治理到拆除违法建筑……

截至7月28日,158天间,刊发100篇舆论监督报道。这些监督报道多领域、多层面、多角度直击百姓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尤其对营商环境和老百姓办事难两大领域的聚焦,拳拳到肉,针针见血,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的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和生活环境。

那么,如此声势触动了哪些“青岛之变”?站在推进工作的立场上,青岛日报把“准确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作为鲜明导向,将解决问题推向“快车道”。

在青岛,办事更容易了——这是许多百姓感受到的行政审批的变化。“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不但脸好看了,门好进了,关键是事也好办了!”广大市民纷纷点赞。

在青岛,一些政策更具操作性了——这是及时修订政策“漏洞”、加快政策落地后带给不少市民的共同感受。

监督报道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一个个案折射出系统性的行风懈怠、监管漏洞、法规滞后等问题,为青岛营商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位民营企业老板感慨说:“有了青岛日报的舆论监督,企业现在有了能‘说话’的地方。通过报纸的有效监督,多年的难题解决了,我们的气也顺了。良好营商环境的营造,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最重要!”

舆论监督改变着青岛的风气,带给了青岛新的气象。为推动青岛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实,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干净、彻底地改进作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因为此,青岛的舆论监督受到普遍关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媒体圈的“现象级事件”。


3 制度为舆论监督保驾护航


虽然已经持续近8个月之久而且力度丝毫不减,不过还是有人担心青岛的舆论监督只是“一阵风”。刮过之后,一切照旧。有些举报人、当事人因为害怕被被监督单位“秋后算账”,遭到打击报复而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其实,这些担忧都是没有必要的。此前,青岛市委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出台了《加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细则》,切实解决了监督回应不及时、回应层级不高、整改措施浮于表面等问题。全新的工作机制保障了舆论监督的效果,为舆论监督报道提供了“尚方宝剑”。

这只是开始。近日,青岛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协同监督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工作办法》的通知,把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协同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到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等相提并论的高度上来,并做出了制度化的设计与保障。

办法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助推中心工作作用,青岛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要持续办好舆论监督专栏。也就是说,舆论监督报道不会停,还将继续搞下去。

办法还设计了协同监督的机制,要求各监督主体之间应当强化协调配合,形成监督合力,保证监督工作各环节有序衔接、协同高效,并建立了问题受理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线索移送制度、回应反馈制度、督情会商制度等一揽子操作性极强的制度体系。

其中,情况通报制度规定,各监督主体对监督发现及群众举报和反映的问题,经研判认为依照有关规定需要由其他监督主体知情的,应当及时将情况通报相关监督主体,实现信息有效共享。也就是说,各监督主体间将打破“信息孤岛”,媒体也可分享其他监督主体获取的线索,这太重要了。

线索移送制度规定,各监督主体应当把问题线索是否移送纳入线索处置工作程序,对按照有关规定应当移送有关机关和部门(单位)办理的,应当及时予以移送。这样一来,新闻媒体有望获得诸如市长热线、政府信箱及政府部门投诉举办渠道获取的有价值线索。

回应反馈制度规定,监督发现和群众举报、反映问题的涉事部门(单位),应当抓紧抓实抓好有关事项办理工作,办理情况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群众回应,向相关监督主体和方面反馈。

面对舆论监督,被监督对象不理不睬,是不是就拿他没办法了呢?办法制定了追责问责制度,规定对于监督发现和群众举报、反映问题应当受理而没有受理、无正当理由久拖不结、不按照有关规定回应反馈,整改落实敷衍应付、履职不力,存在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监督主体应当向有管理权限的机关提出建议,由具有问责权限的党委(党组)、党的工作部门或者纪检监察机关严肃问责,典型问题公开通报曝光。

事实证明,舆论监督搞好了不仅不会引起负面效应,反而会帮助政府改进工作,提升形象,群众不但不会因为舆论监督丧失对政府的信心,反倒是更有信心了,企业家对青岛改善投资环境也更有信心了。

这一颇具创意的办法极具针对性,找准了协同监督的“穴位”,必将使监督工作更加有力、更加精准、更加高效,让市民群众更有信心,让企业家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