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由《北斗星》谈少儿京剧

作者:蔡体良   来源:青岛早报   时间:2019-12-25
  多年以来,我看过许多儿童剧,其中有不少精彩的能传世的儿童剧;我也看过许多现代京戏,其中也有不少已经属于经典性的现代京剧,包括传统改编,新编的剧目和反映当代生活的剧目。然而,既是儿童剧又是现代京戏的舞台演出,我观看过的实在不多。在我的记忆中,用“屈指可数”来概括,也很难数得出。近期,我看了一台由青岛市京剧院演出的少儿京剧《北斗星》,触发了颇多感触。
 
  这台《北斗星》既是现代京戏儿童剧,也是儿童现代京剧,也可谓“京戏+儿童剧”的舞台剧。戏剧故事比较传统也比较简单,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国内革命时期,在艰苦卓绝、腥风血雨的环境中,一个根据地的红军因为要战略转移北上抗日,尚未成年的小红军只好就地疏散,就地隐蔽,以保存未来的革命力量。于是,这股小红军虽然还稚稚嫩嫩,但他们斗志坚强,人小志不短,善于利用熟悉环境和互相情同骨肉的优势,与前来围剿的敌人迂回巧战,勇斗加智斗。每当遇到困难,陷入险境,他们就抚摸着怀里揣着的小小红五星,更在星空之夜,情深深意切切地遥望着象征红军主力北上方向的北斗星,哼唱着珍藏在他们心中的歌谣:“北斗星,亮晶晶,好像颗颗红五星。看到北斗不迷路,想起北斗心里明。 ”剧中,小红军们一面依靠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的支持和保护,一面深入虎穴,将计就计,取得了自己的战果。就这样,他们在战斗中不断成长,最终回归了红军的大部队。在这个舞台上,当然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并加以一定程度的张扬和神化,却演活了革命战争岁月中的陈星、彩莲、红缨、七惠等一群小英雄,颇有舞台艺术价值和革命传统教育价值。
 
  然而,《北斗星》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意义上,同时,因为是现代京剧,它姓“京”,因而更具备了舞台的艺术功能,乃至融入了一定的市场效益。换句话说,《北斗星》舞台,无疑是普及现代少儿京剧艺术鲜活生动的教材。演出舞台上,比较充分地运用了京剧艺术的诸多表现元素,唱、念、做、打等都有相应的展现,其内容比较贴近小观众的生活、小观众的心理。尤其是剧中采用的唱段、唱腔也是普及性的,上口易记,利于传唱。因此,该剧对培养小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是极为有益的。同时,从市场效益的角度,“儿童剧+京剧”的舞台模式对拓展演出市场空间,扩大戏剧市场份额,我认为无论是短期见影,还是长远方略,都是可取的。
 
  目前,《北斗星》演出已近百场。在该剧首次演出的两年前,青岛市京剧院已推出了另一台儿童现代京剧《生光峡谷》。剧中讲述的是胶东抗日根据地小八路的故事,他们既投入险境迭起的抗日斗争,又不忘文化学习,即便在弹雨纷飞的战火硝烟中,也背着小黑板识字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