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文创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这份青岛方案“含金量”十足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活,则全盘活。乡村振兴,产业是“压舱石”和“定盘星”。

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三大行动,确保到2025年,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在土地规模化经营、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上取得重大突破。

继发起乡村振兴攻势、突破平度莱西攻势,手握2019年乡村振兴考核位居全省第一的耀眼成绩单,今年青岛进阶乡村振兴攻势2.0版。立足四季度全年攻坚任务收官,为来年接力战谋篇布局的承上启下关口期,《方案》着眼平台构筑、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三大维度,直面财政、金融、深化开放、保险、用地等我市乡村产业发展焦点、难点、赌点,强化政策措施,力求精准破题,可谓“含金量”十足。

平台赋能 助农业产业起飞

在青岛,投身乡村发展,烽火正燎原

“今年地瓜丰收,亩产四五千斤。”27日,记者联系到西海岸新区逄家桃园村村民逄淑军时,他正在组织对从地里刚刚收获的甘薯进行入库储藏。因为看好甘薯产业前景,逄淑军相应村委号召,2016年放弃在青岛市区经营多年的水产生意,返乡创业“种地瓜”。

“当时不少人看不懂,觉得我是自讨苦吃。”逄淑军坦言,地瓜是当地传统种植作物,但是因为品种老旧,经济效益低下,那时候一斤几毛钱都没人要。想要靠种地瓜赚钱致富,在村民们看来并不靠谱。

逄淑军有自己的逻辑。在他看来,当地沙瓤土质十分适合地瓜种植,不赚钱的核心问题不是种什么,而是怎么种。只要找到了适合当地种植,同时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地瓜产业完全可以有大作为。

2018年,在村委支持下,青岛红寨岭地瓜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逄淑军担任总经理。合作社打通了农户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壁垒,与农科院校合作或从国外进口,引进新品种和反复试验,培育筛选最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同时,通过合作社对农户土地进行流转,统一管理销售。

如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逄家桃园村及周边村庄地瓜种植2万余亩,2000多户农民加入种植经合作社试验成功的新品种,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当地玫瑰香、红瑶、地薯26等品种市场反馈良好,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瓜价格也实现几何式倍增,从几毛钱卖到了最高5元/斤。“我们已经建设了加工厂房,正在进行环保审批,未来要把地瓜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对于乡村产业的未来,逄淑军很有信心。

逄家桃园村的地瓜产业,是当下青岛农业产业振兴实践中的一个典型和缩影。来自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显示,全市从事甘薯全产业链开发的规模化甘薯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已经达到20余家,开发的冰薯、烤薯、薯泥等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发展前景广阔。

循着市场规律激发的一个个活力产业,《方案》提出构筑乡村产业平台,以镇为着力点,以村为操作点,布局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三大工程。到2025年,建成30个以上超10亿元的市级特色产业强镇,争创20个省级、5个国家级产业强镇;建成20家以上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建成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00个产业精品园区。争创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1个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握指成拳。平台的构筑,无疑将为优势乡村产业补强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要素,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融合发展格局,同时也为乡村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孵化场”。

企业竞技 百亿级产业链条蓄势

转型升级激活乡村产业巨量潜能

青岛是工业大市,同时也是农业大市,每年粮食、肉蛋、蔬菜等各类农产品年产量达一千多万吨。2019年,农产品出口407.44亿元,同比增长5.2%,居全国城市首位。以“四新”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7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青岛农业产业还孕育了众多实力强劲的龙头级民营企业。在2020青岛市民营企业百强榜中,制造业前十强,涉农企业占据三席。不止如此,民企百强中的52家企业参与了乡村振兴,比去年增长23.81%;61家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比去年增长38.63%。

春江水暖鸭先知。历经商海历练、自带过人敏锐商场洞察力的TOP级民营企业的选择,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市场的风口流量。

此次《方案》决定实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规模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体验农业、品牌农业将成为涉农企业新的“竞技场”。

根据《方案》,青岛围绕粮油、蔬菜、果品、茶叶、畜禽、水产品等种植、养殖业,发展集约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高端生态畜牧业发展区、国家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林业立体复合经营区,促进要素聚集、功能集合,集群成链。到2025年,畜禽规模化养殖达到91%,建成粮食、油料、果蔬、饲料、生猪、禽类、水产品7条百亿级种养规模化产业链条。鼓励引导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优势区,建立“第一车间”和“原料车间”,优化加工产能。

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果菜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到2025年,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55个,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220项,建成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80万亩。

同时,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服务等现代产业渗透融合,发展节庆农业、创意农业、功能农业、认养农业、可视农业等。

智慧兴农 数字农业深度融合

产业兴旺发展要靠创新驱动

为此,《方案》提出实施乡村产业创新驱动行动。从科技农业引领、智慧农业扩展、终端农业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突出创新引领,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坚持联农带农,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提出推进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推广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行动,实现村(社区)级益农信息社服务全覆盖。到2025年,建成10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地产农产品网络直销比例达到30%。

培育乡村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搭建联合采购和配送平台,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会员农业”等业态。支持供销、邮政、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多元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到2025年,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联接小农户达到90%以上,综合托管率达到90%以上。

事实上,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农业产业链条上正在聚合越来越多的数字基因。在青岛,2019年全市年交易额在1000万元的农业电商企业达到49家,年交易额突破60亿元。

另一方面,一些数字化驱动的全新农业产业模式也正在陆续落地。

“我们将打造一个智慧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直供直销,破解农民‘卖难’的同时,解决‘买贵’问题。”位于西海岸新区的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是我们青岛市供销社联合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西海岸新区供销社共同投资建设的现代农产品流通综合服务平台,一期项目将于12月份开业运营。据青岛市供销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李鹏介绍,依托“数字市场、智慧农批”的运营管理模式,他们与新华社中经信息社、中检集团、中国银联、华为等国内行业领军单位签约合作,打造国内首个真正的“智慧农批”市场。在农产品大数据、价格指数的形成与发布、农产品质量源头追溯、市场交易运管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目前,中国农批大数据中心已经落户项目,并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的即时互联互通。正在建设的智慧农批感知平台,将通过对市场商户、物业、设备、交易、环境等几大功能模块的全面管控和联动,实现农批市场“状态可视、物业可管、风险可控”,提高市场集散货能力、物流能力、检测追溯能力、金融服务能力。

此外,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项目还承接了西海岸新区益农信息社中心站的建设任务,目前中心站已初步运转。下一步将发挥这一优势,统筹、调度、培训、管理西海岸新区的963个村级、镇级站点,积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推广、服务资源对接,为全区 18 个乡镇,5 万余消费群众提供各类涉农服务。

直面困惑 疏解乡村产业赌点

乡村产业发展振兴的路上,不少难点、赌点、风险点,亟待相应政策予以疏解

农业是风险较高的行业,客观存在的自然风险、市场不可预测等因素,投入与产出之间并非绝对正比关系。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农业合作社、扶贫企业在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问题时,仍因农业风险高、可抵押物少等,面临贷款难困境。

“现在项目很多,但是不敢接。”一位从事为流转土地提供种管收等农业服务社会化组织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农村土地流转的大趋势下,公司近年来业务量猛增,但是企业发展需要流动资金贷款,难以提供房产等贷款市场“硬通货”的他们,常常遭遇拒贷。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方案》强化了财政、金融、深化开放、保险、用地等多方面政策措施,为产业振兴保驾护航提供切实举措。

例如,提出加大乡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金融扶持力度。强化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适用于乡村产业和农村创新创业。健全覆盖全市的农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深化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建设,每年筛选重大涉农项目入库,强化对项目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按照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推动农业保险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价格、保收入转变,研究出台地方特色险种市级奖补政策,支持保险产品创新,鼓励区(市)开展生猪目标价格保险、“保险+期货”试点、农业大灾保险、小麦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

而对于如何平衡乡村产业发展与建设用地指标,《方案》明确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市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重点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发展用地。建立台账和数据库,全面盘活和利用现有闲散土地。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鼓励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