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文创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手工花灯工艺精湛 青岛非遗传承人等不到拜师学艺人

逢年过节如果有花灯点缀,更添节日喜庆。走进71岁市民孙志芳的家中,随处可见花灯的影子,客厅窗户的两边悬挂着一对色彩艳丽、手工精巧的双层六角飞檐造型花灯,茶几上的一盏花灯雏形正在制作中,还有花灯设计图纸固定在展板上。今年,孙志芳被授予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手工花灯”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盼望把这门手艺教给年轻一代,却一直等不到前来拜师学艺的人。

◆◆◆热爱

初见时似有万丈光芒

3岁那年的新年,孙志芳第一次接触花灯,父亲制作了小白兔和金鱼花灯送给他。灯罩包裹的灯光并不算多明亮,但在孙志芳的眼中,却瞬间照亮了他的世界。那个年代,家里晚上都是用油灯照明。眼前这两盏竹子扎的纸糊花灯,既可以照明,造型又十分生动可爱,在孙志芳心中深深埋下了一颗关于美的种子。 27岁时,孙志芳亲手制作了第一盏花灯,它很简易,也没有太多精美的图案,只是贴上了一些彩纸,却让小试牛刀的孙志芳从此迷上了手工花灯。

这些年来,孙志芳陆续制作了20多对花灯,定价高了没有人买,定价低了舍不得卖,亲戚朋友们都对他制作的花灯爱不释手,他索性都送给大家当礼物了,现在家里只留下眼前的这一对花灯。 “因为真心喜欢,所以坚持了下来,不为钱不为名,只因单纯的喜欢。 ”只要聊到花灯,孙志芳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光芒。

◆◆◆严谨

道道工序需精细手艺

花灯虽美,制作起来并不容易,孙志芳制作一对花灯需要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以六角飞檐花灯为例,他首先按照古建筑的形式和尺寸,设计制作图稿,像对待真正的建筑那样设计,犹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之前需要打好地基一样。然后用铁丝搭建花灯的整体框架,进行焊接固定,并用绸子布沿着铁架的结构,从外部把整个花灯蒙起来,由于后期要在绸子布上作画,所以需要使用不会晕色的绢等特殊布料。在已经支撑起来的绢上作画,也是一门精细的手艺活。再使用竹子或者木头等材料支撑六角,并粘贴剪纸。

就这样,花灯的雏形已现,而接下来各类装饰的添加会充分考验制作人的审美观。缝排须、镶边、雕刻龙凤和祥云、挂穗头……栩栩如生的蓝色云龙和绿色凤凰,艳而不俗,相得益彰。孙志芳介绍说,家用花灯的高度一般约为65厘米,尺寸大小根据所摆放的环境来决定。为了融入周围环境,每一对花灯的图案和色彩搭配都不尽相同。

◆◆◆专注

为制作花灯废寝忘食

为了画出精美的图案,孙志芳专门学习绘画,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 “性格毛躁的人不适合做花灯,一天中,我会花费六七个小时制作花灯,而且精力一定要集中,不然很容易割破手。在制作的关键时刻,家人是千万不能和我说话的,如果被打乱节奏,很可能会前功尽弃。”孙志芳制作花灯时特别专注,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不但常会错过吃饭时间,就连半夜醒了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都会立刻穿衣爬起来继续制作。

与花灯结缘,让孙志芳收获了荣誉,也让更多人喜欢上了花灯。作为青岛工艺美术大师,他曾受邀带着制作的精美花灯参加过中国第七届工艺美术展、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手工花灯这一艺术形式,孙志芳参加了各种花灯节和非遗展览,受邀到几所小学里普及花灯知识,还在崂山民俗村里免费教预约前来的少年儿童制作花灯。

■人物心声

在本地收徒传承技艺

让手工花灯这门手艺代代相传,是孙志芳最盼望的事情。 “在我参加的花灯展览中,许多人都表示非常喜欢花灯,但是至今也没有人愿意真正跟我学习这门手艺。 ”提到没有徒弟能把手艺传承下去,孙志芳难掩落寞之情。与糖人、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等因素,花灯没有实现在本地市面上的流通,一些民俗大集上也鲜见售卖花灯。孙志芳认为,造成当前无人传承的困境有多个原因:制作技艺难度较高,难以快速掌握精髓;当代年轻人普遍心浮气躁,很难仅因为爱好而沉下心钻研;短时间难以通过这门技艺获得经济收益;制作出高水平的花灯需要一定的艺术天赋。

手工花灯的受关注度在本地已经如此冷清,更不用说有人能像孙志芳一样,耗时12年采用上万个零部件,精雕细琢一座龙舟模型。孙志芳始终期盼出现一位真正热爱这门手艺的人,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只有天生喜欢这些具有传统美的东西,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现在的年轻人普遍聪明,想学的话其实也很快,几天就能学会基本技法,但是技艺的提高需要经过时间和经验的累积。 ”对于手工花灯的传承之路,孙志芳建议,政府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对此类传统文化和技艺的重视程度,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培养大众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