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文创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书记市长现场调研专题部署,“定调”青岛老城区未来!

历史城区是百年青岛的发祥地,是青岛的根和魂。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行动正全面启动,一个“雄心勃勃”的青岛老城区复兴计划正在付诸行动!

1月3日下午,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青岛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赵豪志到市南区和市北区调研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南区、市北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汇报了工作情况。

从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到令人心潮澎湃的规划蓝图,从上上下下的满满信心,到不断优化的路数打法,观象君强烈感受到青岛西部老城区破茧成蝶、再现辉煌的强劲内生力,一幅可期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

将依靠“大港-栈桥百年城市中轴”,北面衔接“一廊”—百年工业文化长廊,南面衔接“一带”—滨海旅游游憩带,打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客厅”。

未来,大港、馆陶路、中山路、青岛湾四片区将更新功能互补,协同推进,打造商贸文旅中轴。其中,国际邮轮母港区将打造成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馆陶路深挖“百年华尔街”的历史底蕴,打造成为青年人在新金融领域创业投资的重要聚集地;中山路将成为国际知名的特色旅游文化目的地;青岛湾将打造成为闹市中精致的滨海休闲带。

书记市长现场调研专题部署,“定调”青岛老城区未来! 想清楚了就干。去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动作”一个接一个:青岛地铁2号线延长段开工,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开工,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海泊路63号广兴里、馆陶路1号春光里、馆陶路3号洪泰山海会等项目修缮完成并开街运营,中山路人行天桥完成拆除,火车站南广场国风大酒店开始拆除,海润自来水大厦达成搬迁协议,宁阳路、北京路、黄岛路等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启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优化与城市结构性调整的历史关键期。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城市更新”将是今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主题,也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来源。

青岛是一座年轻而文化厚重的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涵盖了当代人对城市的精神诉求,深化了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更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源头和动力。

2019年2月6日,农历大年初二,王清宪就曾调研国际邮轮母港区更新改造工作。在主政青岛的近两年里,王清宪先后六次现场调研或者专题研究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和国际邮轮母港更新改造工作。

“推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面向未来百年发展谋划部署的一项历史性工程,要聚焦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和中国面向日韩的开放门户,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点定位、一体推进,高水平做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善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加快集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让百年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成为青岛面向未来发展的新起点、新燃点、新经典。”王清宪说。

01

青岛老城区“更新”,迫在眉睫

书记市长现场调研专题部署,“定调”青岛老城区未来! 青岛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在中国最早的实践地之一,具有“山、海、岛、城”一体的城市特色,在近代城市建设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百年青岛的根和魂在西部老城区。曾经,青岛湾、中山路、馆陶路及大港,承担着金融、商贸、旅游、航运等青岛中心功能,是名副其实老青岛的“城市中心”。百年栈桥、百年港口、百年中山路……百年青岛从这里发端,曾经海边的小渔村,不断生长,成为国际大都市。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岛城吹响,这座青春之岛迎来了勃勃生机。在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牵引下,青岛一改过去单一的结构,转为组团式发展,缓解了交通矛盾,也极大的促进了港口贸易、海洋科研等其他行业的发展。

到了1981年,青岛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青岛被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6年,青岛又成为计划单列城市之一。这一系列国家扶持的政策,极大地扩大了青岛的城市规模。

同时,青岛的发展也面临着“成长中的烦恼”。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提升让这个城市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1992年5月3日,青岛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市区东部开发建设的决定》,全面概括了市区东部开发建设的范围和目标、资金筹集方式和优惠政策、组织实施方式等内容,从此吹响了东部开发的号角,也为此后的东部开发定下了政策基调。

1994年,青岛进行了新一轮区划调整,逐渐形成了“七区五市”,形成了“东移、北进、西跨”的城市空间展布格局。

但随着城市空间布局的变化,曾经的“城市中心”——西部老城区的地位日益弱化:越来越多的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离开老城区,搬到城市的东部、北部,因为那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居住条件;曾经繁华的老城区逐渐暗淡,人去楼空,老龄化严重,消费不旺,商业凋敝……

同样是在1994年,青岛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城区范围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总体保存完整,城区内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成为城市的重要名片。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街区日益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和困境:一方面,历史建筑在使用上已无法满足现代功能需求,居民对其进行更新的呼声很高;另一方面,严格的保护门槛和不清晰的活化路径给历史街区的再利用带来诸多限制,使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受到制约。

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历史城区复兴,显得尤为迫切。

02

尝试过多次,这次会是最后一次吗?

书记市长现场调研专题部署,“定调”青岛老城区未来! 城市是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打着深深的人的烙印。

近现代的青岛,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来的。而城市保护更新,不仅是要在“成品”上做修改、完善,要忠于“原意”,“修旧如初”,还要满足现代人的使用、居住需求,其难度可想而知。

中山路片区的复兴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先有中山路,后有青岛城”,这句俗语,所表达的绝不仅仅是时间轴上的先后那么简单。青岛中山路,南起栈桥,北至大窑沟,全长约一千五百余米。这条大街始建于1898年德租之后,是青岛最早规划和建设的道路之一。这条曾经被当做华洋分界线的街道以今德县路路口为界,南段名为弗里德里希大街,北段名为山东街。伴随着青岛迈向城市化的中山路,自开辟时日起,即与港口、商贸、餐饮、娱乐等百业凝聚成体,是一条曾经与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齐名的商业老街。

很多地方都有中山路,但青岛的中山路是特别的,不仅因为她人人称道的“洋气”,更因为她与这座城市浓得化不开的百年羁绊:她是青岛城市的起点,青岛文化的源头,青岛气质的灵魂。没有了中山路的青岛不能称其为青岛。

随着城市发展重心的东移、北上、西跨,中山路昔日的辉煌不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试图复兴中山路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到2012年,中山路已经经历了第五次大规模改造。期间,移树、拆楼、建步行街、劈柴院改造等,不能说没有效果,但与预期相比,还是有差距,一些既定目标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其结果就是中山路“在复兴中没落”。

这一次能成吗?相信这是大多数青岛人心中的疑问。我们试图通过方方面面的线索,来找寻答案。

03

“顶格推动”,老城区的未来愈发清晰

书记市长现场调研专题部署,“定调”青岛老城区未来! 要想干成一件事情,首先要想清楚为什么干。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仅仅是为了留住“老青岛人”儿时的记忆吗?仅仅是为了保住青岛那张曾经闪耀的名片吗?

是,但不完全是。中山路片区等青岛老城区是老青岛的核心区,传承着城市百余年的历史文脉。保留这一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才能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故土情怀。

但城市更新更多的还是基于城市这个有机体的健康与活力考量。城市是一种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演变的生命体。“十四五”时期,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赢,打造更具韧性的幸福城市、活力城市、平安城市。

老与新是相对的。随着城市的东移,西部城区成为老城区;随着城市的北进,南部城区又成为老城区;随着城市的西跨,东岸城区又成为老城区……如果城市发展总是“喜新厌旧”,任由老城区自由生长,那城市这个有机体就会“循环”不畅,就会“生病”。

青岛老城区未来到底要成为什么样子?要在城市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定了调”——

2019年2月6日,大年初二,王清宪到青岛履职不到10天,就来到市北区和市南区,调研邮轮母港和老城区改造提升工作,指出,要把邮轮母港建设放在城市整体建设的大坐标中来审视。

2019年10月12日,王清宪主持召开国际邮轮母港区规划设计建设推进专题会议时指出,要着眼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格局,实现青岛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高起点科学谋划国际邮轮母港区规划设计建设。

2020年2月3日,在鼠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王清宪主持召开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专题会议,指出,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着眼青岛未来百年发展谋划部署的历史性工程,要让百年老港区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有力推动青岛以开放引领的高质量发展。

3月13日,王清宪到山东省港口集团察看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进展情况,指出,在国家开放大局中找准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好国际邮轮母港区,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

6月16日,王清宪到市南区调研中山路区域保护改造工作时指出,中山路区域保护改造是市委、市政府着眼青岛未来百年发展谋划部署的历史性工程,要高点定位、一步到位,把中山路区域建设成为活力、时尚、方便、温馨的历史街区。

2021年1月3日,新年伊始,王清宪又带队到市南区和市北区调研历史城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并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门部署。

书记市长现场调研专题部署,“定调”青岛老城区未来! 除了“定调”外,王清宪多次指出老城区保护更新的“穴位”所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路数打法——

要用城市设计引领城市发展,按照城市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完成”的要求,一体打造年轻人向往集聚的创业工作生活环境;

要加深对青岛历史文化的理解,注重在规划设计中体现文化之魂,传承文化精神;

统筹做好产业、街区、交通、政策等一体设计,统筹利用好地上地下空间,统筹推进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打造有特色有品位有风格的城市街区;

要统筹传统和现代,将历史城区保护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坚持修旧如初原则,在保护老城区历史风貌的同时体现城市文化底蕴;

要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工作力量,坚持项目化、工程化导向,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逆茬刮鳞推进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要善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加快集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让百年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成为青岛面向未来发展的新起点、新燃点、新经典;

……

不到两年时间,六次调研或者专题研究,如此密集,透露出的是城市主政者对推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笃定。

这样的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动,让我们对青岛老城区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