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文创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青岛: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格局

5月24日,青岛出台《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 《工作方案》),《工作方案》系统谋划未来城市升级发展路径,明确了今后两年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3年来,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三核之一,青岛已经实现了“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踏上了“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新征程。《工作方案》从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大项目落地、科技创新、开放引领、改革攻坚、区域协同等角度入手,勾画青岛未来城市突破发展的路径,为这座城市谋求更具竞争力的未来。

绘制产业链发展图谱

产业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活力。重塑“青岛制造”优势,突破发展重点产业成为青岛面向未来寻求进一步动能转换的第一要务。

实施重点产业发展突破行动,《工作方案》提出提升发展13条重点产业链,编制实施重点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绘制产业链发展图谱,建立产业链重点项目库和重点客商库,制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实施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实施促进13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力争每条产业链引进2个左右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产业大项目。

集群,是产业资源集聚的高级形态,是城市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青岛将聚焦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工业互联网、高端化工、电力装备等优势领域,加强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中兴通轨道交通、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美锦氢能等项目建设,培育引进一批重点企业。

发展新兴和未来产业,青岛将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重点围绕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传感器、机器人、高效储能、先进碳硅材料、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系统布局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示范和产业化等环节重大工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生命科学、极地深海等未来领域,争取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构筑新经济新业态“摇篮”

新经济是城市突破发展的新方向、新引擎,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为此,青岛提出实施新经济培育突破行动,抢抓数字化浪潮,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发展数字经济,青岛将推动数字产业化,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核心引领性产业,培育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应用性产业。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产业数字化,深化“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发展智慧物流、数字化设计等数字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智慧旅游、数字创意等数字生活性服务业。同时,推进青岛国际创新园、5G高新视频园区等数字经济试点园区建设。

深化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行动,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鼓励卡奥斯建设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赛轮、柠檬科技等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内知名的垂直行业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让青岛成为新业态新模式的 “摇篮”,青岛将落实推进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意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垂直电商、新零售、供应链金融等18类新业态新模式;建立新经济企业培育库,依托新经济企业、创投机构、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资源成立新经济企业俱乐部、新经济联合会;出台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场景应用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开展创新实验和场景应用实验,孕育更多新经济创新成果。

持续推进“项目落地年”

引擎性的大项目,是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的有力驱动,也是青岛当前发展的短板之一。 《工作方案》提出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突破行动,“上紧发条”“拧紧螺丝”,全力以赴攻坚项目落地。

狠抓重大项目落地,青岛将持续推进“项目落地年”活动,突出15个攻势和13条产业链发展主线,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链龙头和配套项目、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项目、新基建项目等,建立省、市、区(市)三级重点项目库,完善项目招引、储备、建设、管理机制,出台管理办法和支持政策,凝聚全市推进项目建设合力;重点抓好具有引领性的“四新”经济项目。建立投资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专员服务制度,强化项目全程督导落实。

顶格推进“双招双引”,青岛将依托13个产业专班,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重点产业链招商,强化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加强与国内大型央企、领军企业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央企和领军企业在青岛布局发展;依托平台公司组建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机构,发挥头部企业、行业商协会、基金公司作用,着力引进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链重点环节“专精特新”企业;放大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等平台效应,用好全市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和“双招双引”重点项目调度平台,服务重大项目招商;到2022年,年实际使用外资达到66亿美元。

深挖城市发展动力

科技创新、开放引领、改革攻坚是城市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 《工作方案》提出实施科技创新突破行动,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氢能源、空天海洋等领域,部署科技重点专项,力争突破面向战略需求与重大场景的产业化关键技术;聚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加强“从0到1”原创性研究。

开放是青岛的城市禀赋和突破发展的机遇所在。实施开放引领突破行动。《工作方案》提出,突破发展上合示范区,升级发展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复制推广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措施,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力争落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开放型新业态企业。

实施改革攻坚突破行动,《工作方案》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到2022年,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8万以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青岛将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灵活方式供应新型产业用地。建设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新增上市公司20家左右;引进股权投资机构,争取开展QFLP、QDLP跨境基金业务,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拓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打造政府引导基金、科创母基金、直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矩阵。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城市动能转换的过程,也是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和组织结构变革的过程。从空间上谋篇布局城市未来,《工作方案》提出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突破行动。

重点片区也是动能转换的 “先行区”“试验区”。推进重点片区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突破董家口经济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灵山湾影视文化区建设,推动金能科技、博佩发动机零部件、无锋科技等项目投产运营;加快古镇口核心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青岛蓝谷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科教产融合发展,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海洋科学城;青岛高新区突破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创新科技产业融合、科技金融协同、资本产业互动的科技产业化模式;胶东临空经济区实现胶东国际机场顺利转场运营,推进中国邮政、DHL、顺丰等重大项目建设,落户3家以上基地航空公司。

平度莱西是“十四五”规划中青岛都市圈中的两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工作方案》提出,推进平度莱西攻势,聚焦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园区提升、营商环境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实施“项目落地年”突破攻坚。

“五年取得突破”目标

到2022年,青岛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开放引领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持续向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左右,“十强”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7%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单位GDP能耗下降5%左右。

从七个方面重点突破

1. 实施重点产业发展突破行动

2. 实施新经济培育突破行动

3. 实施科技创新突破行动

4. 实施开放引领突破行动

5. 实施改革攻坚突破行动

6. 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突破行动

7. 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突破行动

提升发展13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新兴和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产才融合发展机制,优化创业创新生态。

突破发展上合示范区,升级发展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推进重点片区建设,推进平度莱西攻势,加快区域协同发展。狠抓重大项目落地,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