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艺青岛 > 岛城故事 >

李村大集的前世今生:拥有430余年历史,如今李村已成青岛最大商圈

来源:微李沧   时间:2019-12-13
“李村河从石门山发源后,出上流,走下河,到了中游打个结儿,留下一座城镇和一个大集,继续向西流去,注入碧蓝碧蓝的胶州湾。留下的这座城镇就是李村,这个大集就是李村大集。”这是《李沧文史》中李生德先生对李村和李村大集的描述。

李村河(王志竹 摄)

依河而生的李村
如今商业网点
总建筑面积200万多平方米
已经成为
青岛市商业规模最大的商圈
几乎每天这里
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热闹异常

李村大集(钟玉先 摄)

站在李村最高的写字楼上
俯瞰整个商圈
繁华街景尽收眼底,熙来攘往的人流
川流不息的车流,恍如时光倒流
穿越李村商贸业的历史
一起感受它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前世:朴素的李村大集

20世纪50年代初,李村集北侧杨哥庄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古人使用过的骨针、石刀、石碗及商、周时期的粗陶器,表明早在商周之前,李村河沿岸就是古人类聚集、繁衍生息之地。而且在那时,李村河滩就是人们交换生产工具、种子和日用品的临时性贸易场地。

李村大集(钟玉先 摄)

关于李村集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明万历年间。明万历版《莱州府志》中记载:“即墨乡集十有三,城阳、流亭、李村、棘洪滩……”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出版的《即墨县志》所附的即墨县地图上,标有地名“李村集”。可见,李村集至少有430年的历史了。而且,李村集被作为地名单独标注出来,同时也表明它在当时就闻名遐迩。

《李沧名胜古迹的传说》一书中,口述人张崇纲(1935年生)口述:“我爷爷张廷臻(1884年—1968年)八九岁时,就常常跟着爷爷张玉清赶李村集。当年他亲眼所见,那时的李村集东西长约一里半、南北宽一里有余;年集时南北两岸村中的大街上都摆满了货摊,挤满赶集的人群。”可见,120多年前,李村集已颇具规模。

李村大集(钟玉先 摄)

据张崇纲口述,青岛解放后的李村大集,在人民政府的扶持和管理下,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55年开始,原崂山郊区人民政府每年春、秋两季都在李村大集上举办为期5—7天的“物资交流大会”,并在集场河滩上搭起高大的戏台,请来专业戏班子演出当地居民非常爱看的“柳腔”“茂腔”等传统戏,活跃交流会的气氛,招来广大群众前来销货和购物。男女老少纷至沓来,成千上万,大大促进了李村周边商贸业繁盛,出现了购销两旺的大好局面。

李村大集(钟玉先 摄)

1994年区划调整后,新成立的李沧区政府为了加强李村大集的基础建设,将大集河滩进行了全面硬化,石砌了河中的排水沟,使李村大集场地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这在当时全国河滩集市中也属少见。

进入21世纪,李村大集的繁荣程度更胜往昔。民间有句俗语:“只有想不到的东西,没有在李村大集上买不到的东西。”在集市上,小到针头线脑,大到轿车、卡车,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从古董珠宝到现代高科技产品,从土特产到洋货舶来品,从绿植花卉到飞禽走兽,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集的规模也是今非昔比,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据估算,每次李村年集人数都保持在10万至15万,堪称青岛“第一集”。

李村大集是李村商贸业的活化石,其缘起与发展为后来李村商圈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客流量和车流量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乱搭乱建、环境脏差、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日渐突出,与李村商贸业的现代化发展极不协调。

2015年,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李沧区委、区政府决定以安全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对李村大集实施整体搬迁,腾出河道实施改造,彻底解决李村河中游存在的一系列重大安全隐患问题,将李村河中游打造成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文化旅游、商务办公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带、城市居民休闲旅游观光带。

同年6月,李村大集顺利搬迁至庆中路立交桥东北侧的新建室内市场,加强了规范化管理,不仅免除了业户和市民的风吹日晒,而且促进了李村河中游的河道治理,同时也确保了李村大集民俗文脉的传承。

李村河(牟玉花 摄)

如今的李村河畔,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变身成为当地居民的散步休闲之地。行走在这里,昔日摩肩接踵的集市贸易场景还不时地会浮上心头,因为李村商贸业从这里缘起,并融入到整个商业发展的进程里,写进李村商圈的历史中。

今生:摩登的现代化商圈

历史发展到今天,“李村”一词不再单纯地象征朴素的李村大集,而是代表着拥有多个现代化商业体的摩登的李村商圈,是青岛市民们购物、聚会、娱乐的优选之地。

1994年,李沧区成立后,区委、区政府实施“三产领先,商贸兴区”的发展战略,将建立大型购物中心和专业批发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

1995年5月,崂山商贸物资商场开业,营业面积4000多平方米,以经营农用物资、土产杂货为主,填补了李沧区无大型农用物资商场的空白,这是利客来的前身。

1995年12月,北方国贸商厦隆重开业,商品品种45000种,从业人员800人,以零售为主,兼营批发,开业当日销售额高达319万元。

北方国贸(高瑞嵩 摄)

1996年,崂山百货作为青岛市权证市场上第一支权证股票,开始从社会上募集资金,同时国有股进一步缩减,企业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不断增强,12月,“崂百集团”应运而生。

大型商场的入驻和发展,拉开了李村商贸业从大集时代向现代化商圈时代进军的序幕。家住商圈周边的李阿姨回忆说,以前购物只能在“逢二遇七”的日子赶李村大集买,后来有了大型商场,随时可以出门购物,除了生鲜蔬菜,还可以买到时髦的服装。

近年来,随着青岛“全域统筹”战略的实施,城市中心北移,李村商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2013年李沧区荣获“中国商业名区”称号,李村商圈品牌档次、购物环境、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也随之大大提升和改善。

7万平米的利客来李村购物中心是李村商圈最大的百货店,并于2017年进行调整升级,全新的购物环境、优质的服务,带给广大消费者更为舒适的购物体验;崂山百货营业面积32000平方米,员工3000余人,是青岛北部品牌多、品种全、现代时尚的购物中心;北方国贸在被利群集团接手后,商品实惠,经营也更加规范化,在商圈有着良好的口碑。

2013年入驻的乐客城、2015年入驻的银座和2016年入驻的奥克斯,建筑风格充满时代感,又各具特色,备受年轻人的喜爱。周末和节假日,这里的顾客络绎不绝,即使是平常的工作日也颇具人气。现代感不仅体现在装潢设计,更体现在品牌化、专业化的发展上,国际知名品牌的引入,大大提升了李村商圈整体的品牌档次。

奥克斯广场(王志竹 摄)
 
如今的李村商圈可谓是三家“老字号”根深蒂固,新兴的乐客城、银座、奥克斯“争奇斗艳”,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互为补充,满足了不同种类顾客的多元化需求,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未来:风正帆扬的商贸文娱综合体

伴随着地铁3号线、2号线、11号线的陆续开通,李村商圈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从李村出发,1个小时以内可以达到青岛市内东西南北任何一个区。便捷的交通,为李村商圈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青岛地铁李村站点(杨媛 摄)

如今,新兴的乐客城、银座和奥克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购物场所,而是集百货、影院、购物、休闲、娱乐、住宅、酒店于一体的新型娱乐型商业综合体,能够满足顾客全方位的需求。有市民说,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一次李村商圈,吃吃饭、逛逛街、购购物,方便极了。
打造商贸文娱综合体,正是社会需求所向和商圈未来发展所趋。

商圈夜景(钟玉先 摄)

历史上依河而生的小镇李村,从最初传统朴素的零售贸易基地,“化茧成蝶”发展成为如今这个在青岛市乃至山东省颇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商业街区,一路走来,贸易传统、商业文化、民俗习惯贯穿始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的李村商圈正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势下,李村商贸业的明天将会借着新时代的东风扬帆破浪,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