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中华文化三者关系之思辨

作者:叶然   来源:文化产业导刊   时间:2020-06-30
       《文化产业导刊》2019第5期

  《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中华文化 三者关系之思辨》

  作者:叶然(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 到河南多地考察,并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与沿黄各省区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共同探讨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大计。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 发展提出了五点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并强调,沿黄各省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此次座谈会释放重大信息: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一直以来,沿黄各省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积极倡议构建沿黄生态经济带,并推动将其上升为同长江经济带一样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如今,倡议成为现实,不仅说明黄河对百姓生活、国家和区域沿黄各省区经济发展同长江一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 “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 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诚然,要实现黄河保护与发展的进一步突破,首先要正确理解并运用黄河文化及其内在含义。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处于黄河 的要冲地带,对黄河生态保护有重要 作用。从文化的角度说,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河南以及中 原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变迁过程中和中华文化中又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特殊的角色扮演。
 
  所以,正确认识黄河文化、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新时代中原文化研究、区域品牌构建、 讲好属于河南的“黄河故事”以及进 一步推动河南文旅产业的转型和河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也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务实和切实之举。

 


 
  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关系思考
 
 
  曾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说 “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这给我们解读和发展河南提供了新思路:从历史中走向未来是深入了解河南和发展河南的重要视角。
 
  从中华文明发源地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河南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是历史发展中的复杂体。
 
  关于中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我们曾在《从“河南文化”到“文 化河南”:什么样的发展才能让河南赢得真正的尊重?》一文中给过解读, 可概括为:随着华夏文化从被界定的源地——黄河中游,向四周扩展,在秦汉以后,中华文化圈这一概念开始逐渐明晰、定型,中原文化的概念也逐渐在中华文化大框架内被界定出来。中原文化向北、向西扩展,后再经元朝、清朝两个少数民族所建的王朝,使它们进一步被纳入到中华文化圈当中。
 
  这便因此奠定了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的重要地位,也使得河南在 一直以来的文化宣传上,开始强调它 作为中华文化发祥地以及华夏文明的 开端的重要性,并进一步确定了中原 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的正统性和根源性。
 

 
  所以,从该方面来说,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毋庸置疑的观点。同时,华夏 文化(秦汉以后,中华文化被界定)被 界定的源地是黄河中游,今河南境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黄河文化在中 华文化的地位也可见一斑。
 
  那么,我们便需要进一步理解中 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古至今,人类总是逐水而居, 河流便成了很早的人类聚居之地,并 通过人在各方面的交流沟通,进而产 生文化和文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带 被界定为黄河中游,即今河南境内, 由此向外扩展才是广义上的中原,是 与华夏文明发源地直接毗连的地带。

  所以,给中原文化下的定义是, 主要指以中原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 史上人与自然及其人们之间对象性关 系而形成的特定的生活结构体系,即中原大地上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

  而黄河文化则主要指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融会黄河支流上多民族的地方文化,逐渐凝结成浩瀚渊深的一种流域文化。因此,若按流域文化划分,中原文化则属于黄河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任何一个民族或文化在成 长发展过程中,都不是完全封闭独自 成长的,而是一个开放、吸收、传播、 融合的过程,是同周边文化不断交流、 互相影响,彼此融合,才能不断发展 壮 大 的。所以,我们认为,若按 照地 域文化划分,基于黄河与中原的惺惺 相依的关系,发生在河南的“黄河故 事”以及产生于河南这片土地上的黄 河文化也可看作是中原文化当中的一 部分。
 
  也因此,在中华文化这个大框架内,基于中原文化的根源性和世界性 以及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 位,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之间则应是 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兼容的关系,进 而在彼此融合中解读中华文化,以及 解读和发展河南。
 

 
  河南如何构建新的文化一体化
 
  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要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而这对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寻求快速求变的河南来说,则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次大挑战。
 
  丰富的存量资源是基础,如何将存量资源实现增量价值才是区域发展的大考。
 
  之前我们提到过,中原文化的历史特殊性正在影响着河南文旅产业的构建与发展。中原文化不仅是河南的,亦在弘扬中华文化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我们提出,基于中原文化的根源性和世界性,河南省在推动区 域经济和文旅产业发展时,需要考虑 它的两面性,需将中华文化与在地属 性的中原文化结合起来思考,明确河 南中原文化在弘扬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进而充分发挥中原文化在河南文化产 业和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如今,在新的语境下,河南则需要 进一步思考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与中 华文化等在河南文 旅产业 发 展以 及 整体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扮演。我们认 为,不论是提升河南文化软 实力,借 助文化软实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 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构建新的区域 文化品牌,还是激 活内生力,进一步优化文旅产业结构,实现河南高质量 发展,基于河南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类 别的多样性,都应拓展新思路——构 建新的文化一体化。
 
  基于弘扬发展黄河文化,以及讲 好“黄 河故事”的新发 展理 念,河南 这几年一直在路上,对黄河生态保护 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比如,开封建 设 国家级黄河湿地公园,商丘的黄河故 道,郑州的黄河博物馆等。
 
  此外,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河南郑州西北 20 公里处的黄河之滨的黄河风景名胜区,如今已成为观赏黄河景 色的极佳地方之一。这里不仅是地上 “悬河”的起点,也是黄河中下游的 分界 线。该地是 上世 纪 70 年代在黄 河之滨的荒山上开始建设的游览区, 景区景点包括炎黄二帝、五龙峰、岳 山寺、大禹山、地质博物馆、黄河碑林、 黄河第一桥等,以 及黄河索道、水陆 两栖气垫船、万德福滑道等体验设施。
 
  但是,我们认为,这些项目和平台的开发和价值诠释,也存在对文化 价值认知相对单一、没有将河南的多 元文化很好地融合的问题。正如有的 专家学者所提议的,对黄河风景名胜 区而言,由于黄河及中原的特殊性,需要思考其文化的多样性,让河南诸 多文化在这里真正得到集聚,真正实 现“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中国过去”的 目标。
 

 
  不过,这也不足为奇,中原地区虽曾长期占据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但也长时间受到封建统治的影响, 形成了中庸保守的心态,这样一来,在 接收外来新文化和新思想上,则有一 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在构建区域文 化一体化的过程中,则需要不断重塑外向型的学习氛围,在文化协同中走向繁荣。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沿黄各省区纷纷进行战略布局。作为同长江经济 带并重的国家战略,从提战略、创意 策划到战略和创意策划落地,都非一 件易事,河本身不同、沿河省区的经济 发 展 水平 有差异等 都是制约战略实 施的因素。
 
  实现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需从黄河本质出发,进一步了解并阐 释黄河文明、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内在含义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 沿黄各地 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为此,我们在此之前书写过相关 话题的文章内容,接下来我们还会就此进一步关注 黄河河南段的黄河文 化资源并给出一定的思考——河南在 国家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着极大的 不同,不仅要以河南本身出发看问题, 也需站在河南以 外看黄河以 及 黄河 对河南的意义和价值,从黄河故事到 黄河文化,从黄河文化到中华文化, 从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到生态 保护与 开发,从中原到中国,再从中国到中原, 河南,从来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而 今天的中原和河南,需要在大局中发 现黄河之本质,并保护和运用它。
 
  杰克·凯鲁亚克在其《在路上》一 书说:我总是惊讶地发现,我不假思 索地上路,因为出发的感觉太美好, 世界突然充满了可能性。
 
  伴着时代最强音,就让我们从此刻出发吧,发现中原大地上和黄河沿岸那些安静的风景、多元的文化和沉默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