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地图上“蹚”出的文化创意路(人民眼·文化创新)(2)

作者:徐锦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间:2017-04-28

  “做的是啥地图啊?这么多飘窗,狗皮膏药似的”

  1992年,青岛姑娘张晶莉从部队转业,进入青岛勘测院制图印刷队。彼时,队里人丁兴旺,收入不错。外业队测回来的数据,都要归拢到制印队,靠姑娘们一笔一画绘成图。29岁的张晶莉很知足,心想,这辈子就这样了。

  然而,计算机时代来临,电脑取代人工,姑娘们没了用武之地,纷纷离去,只剩下张晶莉。张晶莉人在坚守,心陷迷茫:这辈子就这样了?

  1999年初,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找上门,欲合作开发青岛市的地图广告,就是在纸质青岛地图上,标注企业单位,收取广告费。青岛勘测院领导不以为然,时任院长助理的张志华力排众议,说服院领导接受这一新鲜事物。任务最后落到了张晶莉头上。

  “我正闲得慌呢,行,行!”张晶莉满口答应。没成想,到年底新版《青岛城区图》出来,广告收入上百万元!

  青岛勘测院随即决定,在测绘所设立广告部,由张晶莉当主任。

  张晶莉想,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我一个女光杆司令能成多大气候,就向测绘所所长搬救兵:“要男的,脑子灵,人勤快。”

  所长脑子里,立马冒出一人——李伟,当过三产公司副经理,公司解散后回到测绘所。谁知,李伟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我连女兵都不愿带,哪能让一个女人管?脸往哪儿搁?”

  连登两次门,都被李伟拒绝。所长三顾茅庐,言辞恳切。李伟只好勉强答应:“既然这样,那就试试吧。”

  2000年初,地图广告部成立。两员大将,一间小屋,一部电话,还有两张旧桌。规模不大,但业绩不俗,接连两年,营业额均上百万元。

  烦恼也随之而来。在勘察测绘院,勘察和测绘是主业,这新冒出来的地图广告,被视作“边角碎料”,甚至有人讥笑:“几百元一桩的小买卖嘛,就像卖茶叶蛋。”请制图部门帮忙制图,对方说:“我们正事儿还忙不过来呢,等等吧。”

  一天,时任院长韦昌华把李伟叫到办公室,把一卷图往桌上一摔:“你瞧瞧,做的是啥地图啊?这么多飘窗,狗皮膏药似的,哪像旅游图?干脆叫广告图算了!”

  可不是嘛,这张青岛城区图上,凡有山、有海的地方,都开着一些方框,框内登着单位的图片,标有名称、地址和电话,这便是飘窗广告。地图的四周也有不少,尤其是东南角,原本是蓝幽幽的海面,现在被一个个飘窗占据。地图被划成方格,横的标1、2、3,竖的标A、B、C,每个飘窗内都标着方位名,比如2D、6F,可以轻易找到对应位置。韦昌华是老制图出身,在他看来,制图是件严肃的事,哪有这么糟蹋地图的?

  原以为出了啥差错,听院长这么一说,李伟松了口气,耐心解释:“很多企业都挤破头要上广告,说明有需求;这图一年要卖10多万张呢,都是游客自愿买的,说明有市场。既然这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企业不愿做,游客不愿买,我们早就歇手不干了。”

  韦昌华想想有理,但还是叮嘱了一句:“咱们院是省文明单位,不能光为了钱,要注意形象。”

  “放心,咱两个文明都不耽误!”李伟大嘴一咧,拍拍胸脯。

  经营范围扩大,收入屡创新高。广告部又招兵买马了,不仅有了专门的制图员赵孟远,还招聘了几名临时工,欲大干一场。不料,新媒体横空出世,地图广告首当其冲。几名临时工看不到前途,最终走得一个不剩。

  张晶莉和李伟并不气馁,他们对“电脑取代人工”那时勘测院门可罗雀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呢,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反复琢磨这几年的摸索,朦朦胧胧地感觉:地图文化创意产品,还是块处女地。